中小企业:创新与创业信用学习_创业论文

中小企业:创新与创业信用学习_创业论文

中小企业:创新创业诚信学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小企业论文,诚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将面临更新、更严峻的挑战。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全球一体化进程中,中小企业如何更好把握契机顺利发展?创新、创业、诚信和学习四要素,在“与时俱进,求实创新”的经济新局面中,更显突出。在2002年第五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经济论坛上,与会的知名专家、学者和部分优秀企业的领军人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讨论。

会议发出了《中小企业宣言》。《宣言》认为,具备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回报社会的创业心态,努力成为诚信守约的企业楷模、虚心学习的时代典范,是所有中小企业在开创未来的过程中都不能忽视的。会议同时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关注和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中小企业的健康成长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序的竞争环境以及合理的权益保障。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加快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小企业已逐步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壮大国民经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多数中小企业具有一些先天的弱点,比如:初始积累不足,起步水平不高,低水平重复投资,难有后劲;投资者缺乏创业经验,盲目性较大,成功率较低;追求目标短期化,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获取近期利益;尤其是在企业制度方面,中小企业仍存在比较明晰的缺陷。随着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社会舆论环境不断改善,中小企业要逐渐走向成熟,就必须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

企业的创新可分为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三类。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三类创新都是相当重要的,同时,这三类企业创新也是相互作用和有机联系,构成企业生存发展的、完整的创新机制:

首先,企业制度创新为企业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供了制度基础,形成了相应的激励机制。

其次,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和制度创新的组织管理方面的保证,形成相应的组织管理能力保障机制。

其三,企业的技术创新为企业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形成了相应的技术能力保障机制。任何创新活动除需有动力因素外,还需有相应的能力保障。

从我国的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来看,如果说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使中小企业获得了生存发展的基础,那么技术创新就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有力手段,是进行持续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有力保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按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运行,企业生产经营必然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压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民营中小企业只有依靠技术创新,增加产品科技含量,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不断开发具有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新产品或设计出产品的新结构、新形态、新装饰,以满足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增强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才不至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回报社会的创业心态

企业只有被社会认可才能发展壮大,企业的兴衰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所有中小企业应以“利国、利民、利业”为己任。事实上,回报社会的创业才能被社会认可,才可以发展壮大。

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近日发文,首次表彰在我国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现代化建设和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做出杰出贡

献的20名优秀企业家。表彰旨在弘扬优秀企业家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科学管理、勇于创新的创业精神,宣传造就的一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优秀商业经营管理者队伍。

2002年12月11日,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同市科委、市科协、中关村管委会、市工商联等联合召开首届北京市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科技之光”表彰会。大会表彰了200名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据了解,截至2001年底,北京的民营科技企业累计已发展到16000余家,从业人员40

万,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200亿元,出口创汇32亿美元。

从1991年到2001年,北京的民营科技企业由2670家发展到16000余家,超常规的发展速度,推动了首都经济的发展,对北京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另据2001年统计,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民营科技企业有243家,超过10亿元的有25家,1亿至10亿元之间的有218家,超过100亿元的有3家。

不能否认,中小企业这种经济类型,正逐渐在我们的市场经济中发挥着巨大的能动力。他们不仅为国家提供税收、出口创汇,而且为广大的从业人员提供了不少的就业机会。事实上,中小企业正是在社会的认同下,社会的需要下,才得以茁壮成长。而后,又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不断地在回报社会,创造价值。

诚信守约的企业楷模

“诚信为本、操守为重”,中小企业要珍惜市场的支持和关爱、重视客户的需求与信赖;“修炼自己、惠及他人”,努力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积极维护我国企业的国际声誉,全面树立我国中小企业“诚实经营、信誉至上”的良好形象和道德风范。

在中国的经济学家中,张维迎可以算得上是最早自觉地探讨信誉机制的。他在《产权、政府与信誉》一书的封面,就写下了“毁坏了信誉的产权基础,限制了自由竞争,必然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市场竞争是公平竞争,是在规范的经济秩序中进行,它拒绝欺诈,排斥投机取巧,鄙视一切不讲信誉的行为。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在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呈现多元化,企业信誉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及其对经济效益的影响日渐突出,成为一个企业是否成功、成熟的重要标志。

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很多企业的无形资产远远超过其有形资产。耐克、戴尔等公司几乎没有自己的生产企业,有的只是一个优秀的品牌。从产品经营,到资本经营,到信誉经营,这既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更是企业经营境界不断提升的必然结果。未来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是信誉的竞争,而不仅仅是产品的竞争。产品总是有生命周期的,品牌的生命力和信誉的感召力是无限的。

中国信誉论坛组委会秘书长、《质量万里行》杂志社主编杨荣坚的观点是,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失信意味着即使远走天涯,也再无安身立命之地。信用是一种交换方式的忠实程度,对这个忠实程度产生的判断结果就是信誉。是否守信是判断一个企业能否在市场上生存的一个标志,一旦被市场群体认知为失信,那这个企业恐怕就要出局了。

虚心学习的时代典范

学习是事业进步的基础,惟有学习才能让企业奋发有为。在今后的事业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要更加虚心进取,积极建立起学习型的企业团队,科学构建自己的智囊团和外脑库。走出去、请进来,博采众长,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学会借助世界先进文明来发展自己、成就事业。

经济学家张维迎说:“中国企业要找准优势‘走出去’!如同外国企业进入中国一样,中国企业也必须走出去,但一定要立足于自身优势。从某种程度上说,走出去容易,凯旋很难。目前国内许多企业开始制定全球化战略,但这些企业的国际化道路究竟应该怎么走,哪些企业有成功的可能,应该作出缜密的分析。”

在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中,如果目前优势只能在成本范围内,就应把我们的成本优势与外国企业的品牌优势结合起来,而不应只凭豪言壮语去跟人家竞争。

中国企业要做成世界品牌,有两条道路可以走,一条道路是先为人家加工,让人家利用品牌优势赚钱,自己则慢慢积累资金,当企业规模足够大并且有足够的讨价还价能力的时候,再把价格提高,最终把好品牌买过来。另一条是走类似英特尔公司的道路,英特尔公司原来是生产芯片的,产品装在计算机里没人看见,于是公司提出一个战略,所有的计算机必须贴英特尔商标,因为它控制着芯片,客户不贴不行。当讨价还价的力量强了,品牌也就出来了。而无论走哪条路,学习都是重要的事情。

标签:;  ;  ;  ;  

中小企业:创新与创业信用学习_创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