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基基础工程是房屋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对于整个房屋建筑的安全性和牢固性有着直接影响,而地基基础工程施工难度较大、工程量多,对于施工技术要求较高,为了提高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应结合地基基础施工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施工技术,加强地基基础施工管理,延长房屋建筑的使用寿命。本文分析了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特点和具体施工技术。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前言
房屋建筑是人们必须的生活场所,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发展迅速,现代房屋建筑楼层越盖越高,人口居住高度集中,对房屋建筑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房屋建筑建设中,基础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房屋建筑的安全和质量,因此,只有保证房屋建筑地基的质量和稳固,才能使房屋建筑的整体工程质量得到保障。
1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特点
1.1困难性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施工人员要在地下进行施工,施工工艺操作控制难度较大,并且地基基础施工对于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其需要承受上层房屋结构载荷,一旦地基基础施工处理不到位,再进行修复或者返工非常困难,而且会影响整个房屋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所以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处理难度较大。
1.2严重性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完成投入使用以后,若发现地基基础存在质量问题,即使采取相关补救措施,但是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质量隐患,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地基基础质量问题会越来越突出,不仅会造成房屋建筑结构失稳,而且容易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由于地基基础需要承担上部房屋建筑结构载荷,一旦地基基础发生塌陷或者局部破坏,会引发特大或者致命的毁灭性事故,给国家、社会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
1.3隐蔽性
房屋建筑施工建设流程非常复杂,各个程序和施工工序之间需要良好衔接,而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主要在地下进行,很多施工工序具有隐蔽性特点,不仅施工操作难度大,而且质量检测也存在很多困难,所以相关管理和监督部门应特别重视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加强地基基础各道工序的监督和管理,加强潜在性的施工项目控制。
1.4多发性
有些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对于施工现场的地质勘察不到位,不了解周围实际的水文地质条件,盲目地进行地基基础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很多突发情况,或者由于施工组织方案不合理,使得地基基础施工不符合实际的施工条件,给地基基础工程埋下很多质量隐患,而且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造成房屋建筑项目资金和资源的浪费。
1.5复杂性
我国各地区地理环境存在明显差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冻土、杂填土、淤泥、黄土等不良土质,复杂的地质条件给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带来很大难度,所以为了保障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必须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对施工场地进行全面的地质勘查,对地基基础土质进行有针对性地处理,严格控制不均匀沉降,优化地基基础施工工艺,提高房屋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基础工程常见问题
2.1结构漏水
房屋建筑工程在后浇带、施工缝以及变形缝等地方发生渗漏,主要是由于温度变化太快导致防水层发生破裂或者是由于施工人员在施工时对细节部位疏忽或者没有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等导致房屋建筑发生漏水的情况。
2.2混凝土构件裂缝
混凝土裂缝是由于混凝土结构由于内外因素的作用而产生的物理结构变化,而裂缝是混凝土结构物承载能力、耐久性及防水性降低的主要原因。塑性裂缝多在新浇筑的混凝土构件暴露于空气中的上表面出现,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在凝结之前,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的收缩。温度裂缝多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或温差变化较大地区的混凝土结构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通风孔道堵塞
通常是由于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造成建设过程中的杂物长期掉落、堆积在通风孔道内,进而导致通风孔堵塞,影响房屋建筑质量。
2.4施工材料不合格
由于在图纸设计时没有明确详细对所需材料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标注或者采购人员在材料选购的过程中过于追求造价选择价格便宜的劣质材料,从而造成施工材料不合格,导致房屋建筑质量受到影响。
3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3.1土方开挖技术
首先,相关施工人员一定要对土方开挖施工流程以及施工要求进行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发挥出土房开挖技术的应用优势,保证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水平;其次,在运用土方开挖技术之前,必须对相关的施工方案进行严格的审核,并明确现场施工工艺以及施工设备,以便在满足基础施工需求的基础上,使其每一环节的施工操作都能达到合理性、规范性;最后,在开展土方开挖施工工作时,现场施工人员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科学设置地基开挖坡度以及地基位置,尽量使其与工程设计图纸相吻合,尤其是孔位的处理,其深度必须处在硬持力层下,且深度要低于层下500m。
3.2基坑支护技术
目前,房屋地基基础工程中所采用的基坑支护技术主要包括排桩支护和逆作法这两种技术形式。其中,排桩支护技术在实际运用时,主要是将混凝土灌注桩等部件与基坑土层内部的支撑结构进行有机结合,以便可以形成合力,共同对土体进行支挡。在这一过程中,排桩支护技术会包含很多施工工艺,所以为了使其技术优势以及施工水平得到最大化的提升,就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合力安排施工工序,并科学应用施工作业方法,这样才能保证最终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果。而逆作法则是一种较为成熟和完善的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在其实际运用过程中,相关施工人员一定要对其应用要点做到全面掌握,不仅要交替进行上部施工工作,减少荷载对基坑土体的影响,而且还要在基坑周围预留出一定的位置,以便为后续人工钻孔等工作提供便利。
3.3静压力桩技术
静压力桩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其在实际应用时,一般需要借助静力压桩设备和配重装置来提升自身的反作用力,使静压力桩打入到地基内部,确保地基的稳定性。据相关实践证明,该地基施工技术具有很多的应用优势,具体可以归结为以下两点:第一,施工噪音和污染范围较小。其主要是在传统振动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改善,以便可以最大化降低施工噪声,达到安全适用的施工效果。第二,操作工序极为简单、投入成本也是十分之低。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仅要对地基基础结构进行全面的优化,还要对各类土体条件进行科学处理,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整体建筑物的承载能力,使其日后的应用价值得到最大的发挥。
3.4注浆处理技术
在房屋地基基础施工中,最为常用的注浆方法就是水泥注浆处理技术。在其实际应用期间,必须保证水泥浆的水灰比例,尽量使其控制在0.5∶1,且能够与工程图纸相吻合,这样才能保证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因此,在运用注浆处理技术时,相关施工人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操作要点:(1)要合理调配水泥浆液,待其达到一定标准后再注入地基主体结构。(2)要确保水泥浆填充质量,不仅要控制好水泥的注入速度,而且还要及时的排除水泥中的水分,以免影响地基的施工质量,使其出现层中空隙现象。(3)当水泥泥浆完全硬化后,其应与基坑土体结构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这样才能提高地基基础的牢固性,为房屋建筑的上部结构提供可靠的支撑。
结语
结合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特点,基于房屋建筑施工现场具体情况,加强地基基础工程各个环节的施工控制,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改进施工工艺,规范地基基础施工流程,强化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杨舟海.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价值工程,2012,22:108-109.
[2]韩新利.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探究[J].山西建筑,2012,25:93-94.
[3]钟学文.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6:80-81.
论文作者:刘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0
标签:地基基础论文; 房屋建筑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地基论文; 基坑论文; 技术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