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与工作责任_图书馆论文

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与工作责任_图书馆论文

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和工作职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馆员论文,工作职责论文,学科论文,角色定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清华大学于1998年率先在国内实行学科馆员制度以来,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制度已经过了几年的实践,但从实践的结果来看,学科馆员难以真正融入院、系、研究所的教学与科研活动之中,一些院系、研究所对学科馆员的能力持观望态度。[1]而且各馆对学科馆员制度运用的水平参差不齐,很多馆的实际效果与当初设立该制度的初衷相差甚远,致使有些图书馆在重新设定岗位时取消了学科馆员或淡化了学科馆员制度。[2]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馆员自身知识结构的局限性等因素外,学科馆员角色的定位不准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对学科馆员的角色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根据图书馆自身状况和周边环境对学科馆员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和设计。

1 学科馆员的现有角色分析

1.1 学科馆员的现有工作职责

目前,在实行学科馆员制度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职责范围各不相同,并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内容和要求。曾建平先生根据已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大学图书馆的有关网页资料,将目前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归纳成10项内容。[3]对这10项职责进行分析后发现,其中的“建立与对口院系及图情教授的固定联系关系”非常笼统,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因为建立固定联系非常简单,只要互相告知双方的通讯方式,并定期打个电话,发个E-mail或走访一些图情教授,互相通报一下各自的新情况就可以了,这项工作并不需要花费多大的精力。至于联系的深度如何,则是无法衡量的,也无法做出具体的规定。而且这种联系并不是与处于一线的教学科研人员的直接联系,其作用和意义都有待商榷。其中的“负责试用、评介相关学科的参考工具和电子资源,收集反馈信息,为数据库引进提供参考,为教师有效利用这些资源提供技术支持”、“经常性地为对口院系教师、研究生提供利用图书馆的指导和培训”、“负责搜集、鉴别和整理相关学科的网络信息资源和公共网络资源,在图书馆网站上按学科大类建立并维护学科网络导航网页”、“为对口学院(系、学科)教师、研究生、学生提供咨询服务,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当面咨询等方式及时解答读者咨询”等都应当是参考咨询部门的工作,“征求对口院系对图书馆资源建设(图书、期刊、光盘、电子资源等)和服务内容的意见与要求”、“协助院、系资料室开展工作,并提供文献资源建设方面的咨询和指导”和“随时跟踪了解对口学科发展动态、图书出版信息和发行信息”则应该由图书馆的采访人员负责,只有“定期编写、更新相关学科的读者参考资料,包括主题指南和新资源使用指南等”、“协助对口院系的教师进行相关课题的文献检索,为重点学科研究提供定题检索服务,逐步做到有针对性地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决策参考服务”等内容适合学科馆员的岗位。所以说,目前许多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只是承担了原来某些岗位工作人员的部分职责,在服务内容上并没有多少区别和创新,这种新瓶装旧酒的模式对图书馆信息服务整体水平的提高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1.2 现有学科馆员的工作实践

作为我国第一个实行学科馆员制度的清华大学图书馆,它的做法在国内实行学科馆员的高校图书馆中具有代表性。在实际工作中,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承担了全部参考咨询台的咨询值班工作,轮流负责解答用户的馆内当面咨询及电话咨询、电子邮件咨询,负责将图书馆的最新资源、服务项目、重点活动及时通知给对口院系的教授,并解答教授在文献检索与利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教授整理电子教案并将其上载到网上,收集教授们对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还参与电子资源的服务与推广、新生入学教育、电子资源专题培训、课程教学等多层次的用户教育活动。[4]

从清华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工作实践中也可以看到他们的学科馆员实际上仍然是过去的参考馆员,在工作内容上同样也没有多少创新。而像帮助教授整理电子教案一类的工作不要说与学科馆员的工作关系不大,即使是与整个图书馆的服务都没有多大关系。如果说学科馆员的创新只是把服务领域扩展到这类工作上,那么我们倒宁愿没有这种创新,不要学科馆员。因为它使学科馆员的工作完全丧失了技术性和学术性,使学科馆员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在这种情况下,学科馆员制度不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也不可能受到人们的欢迎。

1.3 现有学科馆员角色定位的模糊性

根据上述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和具体实践,我认为目前大多数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工作是失败的,因为在没有实行学科馆员制度之前,这些工作其实一直有人在做,只不过是在由不同的人来做。既然如此,我们有什么必要设置独立的学科馆员岗位?难道仅仅是为了满足图书馆人的虚荣心、为图书馆赢得一个服务创新的名声吗?我想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我们对学科馆员寄予了一定的希望,对他们有所期待。我们期望学科馆员制度能够有所创新,为图书馆的发展开辟广阔的道路。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是什么原因使学科馆员制度陷入了目前的尴尬境地?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人们对学科馆员角色的认识模糊,在角色上将之与参考馆员、采访人员甚至书刊流通人员相混淆,致使学科馆员承担了大量本应由参考馆员、采访人员以及书刊流通人员承担的工作,却占用了学科馆员的时间和精力,致使学科馆员本身的工作体现不出特色,也难以达到服务应有的水平和高度,学科馆员的服务流于形式,很难做出实际的业绩、取得显著的成效。

人们对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之所以出现模糊认识,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①目标不明确。设立学科馆员这一岗位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它要产生什么效果?实行学科馆员制度的核心是什么?从目前的文献来看,人们的心里并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②要求不明确。学科馆员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岗位?是一种新岗位,还是原有参考馆员、采访人员岗位的改进?是把原来参考馆员、图书采访等岗位的部分工作分担给它,还是要它单独开展一些新的工作,进行服务方式和内容的创新?在图书馆的改革和发展中希望它发挥什么作用?对这些问题人们同样把握不准。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应当明确学科馆员的岗位目标和责任要求,对学科馆员的角色进行正确定位。

2 学科馆员角色的正确定位

2.1 学科馆员的岗位目标

(1)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受人员、设施等条件的限制,传统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巨大变革对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虽然图书馆一直在改进自己的服务方式,不断推出新的服务类型,但还是不能很好地满足读者的各种需要,尤其是不能满足读者在信息方面的深层次需要。这使得图书馆始终难以摆脱服务水平低下的局面,也难以提高图书馆自身的社会地位。实际上图书馆工作是一种学术性很强的工作,是科研工作的前期阶段。但是通过图书馆的传统工作,这种性质难以得到充分体现。为此,图书馆应当集中自己的人才资源,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针对重点读者的重点需求,进行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工作,或直接参与到科研、教学工作之中,以此来提升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水平和层次,并带动和促进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发展与提高。

(2)改进图书馆服务方式。长期以来,图书馆的服务一直以被动服务方式为主。这种服务方式使图书馆难以准确把握读者的真实需要,难以提高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因此,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一直是图书馆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图书馆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但是,如果不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不扩大图书馆与科研、教学等重点服务对象的交流,这种目标就难以实现。或者即使可以扩大自己的服务领域,但服务的水平和层次也难以提高,仍然不能真正确立图书馆学术性教育机构的形象和地位。通过改进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使图书馆主动参与到教学科研活动之中,为教学科研工作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是图书馆在当代社会立足和发展的根本所在。

(3)开发图书馆人才资源。在高校中,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明显低于教学、科研和管理人员,再加上图书馆工作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许多有才华的人员在这里没有成就感,因而纷纷离开图书馆。这种状况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图书馆必须实施人才开发战略,给有才能的图书馆员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以此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为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2.2 学科馆员的岗位要求

学科馆员所从事的工作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服务内容学术化。学科馆员应主要解决学科教学和科研过程中遇到的研究性问题,其服务对象也主要应是科研人员以及准科研人员(如大学教师、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研究生等)。学科馆员提供的服务是一种研究性服务。他们不能只是像一般的参考咨询那样直接为读者提供他们需要的最终信息,如一篇论文、一个数据、一件事实等,而且更为看重的是为用户提供具有预见性的参考和帮助。这些工作必须经过学科馆员对信息进行组织、选择、分析、综合等加工后才能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科馆员要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所掌握的信息进行研究,进而提出自己的见解,其结果是一种明显的知识创新。因此学科馆员的工作内容与教学、科研人员的工作相互交叉和渗透,明显带有学术研究的性质。学科馆员不一定只是针对于某一项研究课题或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需要进行研究,其研究内容要对所属的学科专业具有普遍的意义。

(2)学科范围专业化。学科馆员只针对自己所研究的专业领域开展服务,他们并不接受属于专业范围之外的服务内容。也就是说,学科馆员不能成为信息咨询过程中的万金油。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学科馆员有充足的精力集中于某个学科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提供高水平的服务。

(3)服务方式主动化。学科馆员的工作是一种外向型的工作。学科馆员应走出图书馆,与教师、科研人员结成合作伙伴,亲自参与到他们的教学科研活动之中,在参与中准确把握教学科研活动信息需求的方向和特点,主动为科研和教学活动提供相关的专业信息。学科馆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不再是明确的主客体关系,而是相互协作、相互促进的关系。他们的工作相互融合、渗透,成为一个连续的有机整体。在某个具体的研究中,学科馆员和其他科研人员一样都是研究人员,他们不存在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而只是在工作中分工不同,各自有不同的侧重点。

2.3 学科馆员角色描述

根据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人员素质、工作特点和工作职责几个方面对学科馆员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在目前情况下,学科馆员的角色可以这样描述:学科馆员是图书馆中学术水平较高、专门从事研究性工作的馆员,是以特定学科专业为服务领域、以教学科研人员为服务对象提供高水平服务的馆员,是亲自参与到专业教学和科研活动之中的馆员,是学科专业教学和科研人员的合作伙伴。

3 学科馆员的新职责

根据学科馆员的新的角色定位,学科馆员应当承担与如今不同的工作职责。只有如此,才能体现学科馆员的价值,充分发挥学科馆员的作用,实现图书馆实行学科馆员制度、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和社会地位的最终目的。

3.1 专业用户研究

学科馆员的服务对象以特定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为主,他们的研究工作内容专深,如果不通过深入的分析和钻研很难准确把握他们的信息需求特点。为此,学科馆员要围绕服务对象展开广泛的研究。如某个重点服务对象所从事的工作内容、研究方向、关注热点,所从事研究所处的研究阶段,有哪些现实的和潜在的信息需求等。

学科馆员的这些研究,不能像一般的图书馆员一样整日呆在图书馆坐等读者上门,必须走出图书馆,亲自参与到服务对象的研究工作之中,以同行的身份与之进行交流、沟通,真正成为他们生活中的朋友和工作中的伙伴。只有如此,才能从多个侧面了解他们,准确把握他们的兴趣爱好以及对某个问题的个人观点,而这些信息都可能帮助学科馆员确定自己的服务方向和重点。

3.2 学科文献信息研究

学科馆员以学科专业的文献信息为重点研究内容。这种研究是建立在图书馆整体工作之上的,要以全体图书馆人员的工作为基础。学科馆员并不是像现在有人说的要自己编制专业书目、建立网络信息导航系统,而是要充分利用图书馆各部门的工作成果如图书馆目录、专题书目、工具书、数据库、网络资源导航系统等展开对学科专业文献信息的研究,对已经掌握的信息源进行认真的分析,做出客观的评价。学科馆员要善于挖掘信息,善于从别人不注意的地方发现有用的信息,还要积极撰写专业文献信息综述,尤其要通过文献信息研究,提出自己对学科信息的独到见解,进行知识创新,为专业研究人员利用文献信息提供参考和帮助。

3.3 学科发展研究

学科馆员要通过对专业文献信息的分析和研究,洞悉专业学科的发展现状,准确把握该学科研究的热点、难点问题。应积极开展专业学科发展方向预测,能够对学科专业的发展趋势提出自己的见解。在专业人员选择研究方向、确定研究课题时可以给他们提供有力的帮助。

对跟踪服务的研究课题,要研究该课题所处的研究阶段、课题的关键技术以及该领域的最新成果,能够将最新成果应用于研究课题之中,使课题的研究少走弯路、节省时间,必要时还要及时提出终止课题的研究的建议,以便避免重复劳动。对这类服务,学科馆员还要对相关领域的发展状况有所涉猎,给课题的研究提供尽可能多的参考和借鉴。

3.4 参与教学科研的实际工作

俗话说,要想知道李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尝一尝。学科馆员要为科研和教学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还必须亲自参与到教学科研活动之中。学科馆员要凭借自己的知识结构优势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占据一席之地。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融入教学和科研活动之中,准确掌握教学和科研中的信息需求,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体现出自己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的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学科馆员要加强与科研管理部门的合作,如有条件还要参与科研管理。通过参与科研管理了解本学科专业在研课题的总体情况,从而使自己的研究和服务更有针对性,并为立项新课题提供选题和方向。同时通过参与科研管理的便利条件密切与科研人员的关系,真正与他们打成一片,使自己真正融入科研的氛围之中,体会到科研的感觉,进入科研的角色。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进而促进信息服务水平的提高。

4 结语

学科馆员是图书馆员中的精英,是提升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的主力军,是图书馆工作学术性的体现和代表,是实现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助推器。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和工作职责是学科馆员制度的核心问题,应当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和思考。只有给学科馆员以准确的角色定位并赋予合适的职责,才能使他们很好地发挥作用,达到预期的目的。

收稿日期:2008-01-17

标签:;  ;  

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与工作责任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