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工程建设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能够提供大量的电能,方便了农业的灌溉,还能够起到一定防治水患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水利工程建设中,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生态环境;影响
1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究
1.1局部气候的影响
在进行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对生态环境影响最为显著之处就是对局部气候的影响。各种水利枢纽工程的整体建设会使得气候条件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一般情况下,水利工程建设水库的库容在10万m2以上,水域的面积在100km2左右会使得周边的降水更为明显。在水利工程建成以后,主要是与空气之间的能量形成相应的转化。这样,其整体的强度与均度也会随之而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这样,也会使得当地的局部气温发生细微性的变化。很多水利工程在竣工以后,冬季温度明显要上升1.80~2.90℃。同时,在夏季其整体的气温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平均气温大约能够下降1~4℃。在一部分的高原地带也会出现增温的现象。但增温的整体数值相对较小,大约在0.8~1.0℃。在整体的气候方面。从整体上来说,水利工程的全面性建设能够使得空气的湿度逐渐减小。同时在温差的改变上也不会过于显著。但对于局部气候的变化还是会造成一定性的影响。
1.2对局部降雨的影响
水域的整体影响也是水利工程在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通常情况下,水域影响的整体因素有三个:(1)从气流的体系层面上出发,整体的风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并且气流也会发生一定性的辐散。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会产生一定的下沉运动。从而使得其降水的各种负效应会增加。最终使得局部的降雨量增大。(2)在夏季高温的持续作用下,气候的稳定性也会全面的下降。因此,在大气层结构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水利工程的建设将不利于水流的对换。这样暖空气在上升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部分暖流将会直接靠近水利工程区域。从而造成水利工程区域及其周围邻近地区的降水会有明显减少。(3)在冬季,其整体的降水量也会具有不确定。很多湿润的区域降水也会发生极大的变化。尤其是在我国的季风区域。很多地区的降水量明显会发生较为显著性的变化。因此,一般情况下,其附近的年降水量会随着水利施工的变化而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使得水域的降水具有增加正效应。
1.3对地质结构的影响
从本质上而言,水利工程的全面建设有一定的机率引起地震、塌岸以及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工程设计人员通常也会考虑到这方面的因素。一般情况下,其对水土地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很多水利工程都是对大型水库进行施工。因此,大型水库也具有很强的蓄水能力。这种自然原生态的改变。同样会引起整个地壳的应力增加。并发生不规则的运动变化。在自然水渗入其断层以后,各个断层之间的润滑程度也会发生大幅度的变化。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断层的机率,从而引发局部地震现象出现。(2)对于土层不算稳定的区域,水库的蓄水能力还并不明显。因此,其整体的蓄水位会发生较为显著的改变。久之,将导致塌方、滑坡等情况(3)在水利工程的全面建设中,同样很容易导致周边的环境发生一定性的变化。因此,如果水库发生渗漏将直接对周围的水体进行污染。最终导致原本的生态环境发生变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水利工程建设中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1完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为了能够建设环保的水利工程,设计阶段是一个重要环节。在进行水利工程的设计工作时,设计人员要对施工地点的地形地貌、环境人文特点都进行细致的调查。为设计工作打好基础,在进行设计时根据调查得到的信息来对各种突发情况进行预估。为了能够对工程建设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力度进行准确的分析,要建立一个健全生态环境影响评估体系,通过该体系来预测工程对环境的破坏程度,根据各个方面的环保需求做出合理调整,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改变。
2.2健全生态环境补偿体系
水利工程的建设要面对一些无法避免的破坏,就要做好生态环境补偿工作。一是要健全生态环境补偿体系,完善该体系的基本内容,针对各种程度的破坏规定明确的补偿力度;二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政府部门要重视环境补偿体系的建立,承担经济压力。生态环境补偿体系的建设还应该结合水利工程建设中面临的诸多问题,明确划分责任和补偿措施;三是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约束生态环境补偿工作,相关执法人员要有强烈的法律意识,在保证生态环节问题得以妥善解决的情况下,顺利开展水利工程建设。
2.3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护
严重的水土流失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水土流失问题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巨大障碍。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时候,一定要克服水土流失的问题,针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一定要做到水资源利用合理化、高效化,多利用现有土地和植被,增加植被面积,在节水政策上也可以做一些调整,最终营造一个拥有良好用水习惯,保障节约用水的水利工程。
2.4制定江河流域发展规划
水利工程是依托江河流域建成的,目的是对地表河流水资源实现合理调控。所以,若能够制定好江河流域发展规划,就可以为水利工程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带来更大的帮助。我国目前的河流规划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也加快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前进步伐。可以在原有的治理河流模式上再进行创新改善,多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自然科学标准来实现对江河流域可持续性发展的合理规划,最终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5实现水利工程管理与市场经济协调发展
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全过程,需要严格遵循规章制度进行科学统一管理,以促进水利工程管理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融合,将工程管理通过政策法规融入到行政管理中,规定取水政策,以实现水资源的宏观调控和有偿使用,能促进河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水利发电水利工程体系为工农业的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为人们的幸福生活提供了保障。但大量的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容忽视的破坏,对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为了能够在发展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一定要找到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保证水利工程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春祥.简析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7,01:6-7.
[2]王丽.浅析农业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1:258.
[3]罗斌.浅谈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J].民营科技,2017,04:231.
[4]王洪兴.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7,02:12+19.
论文作者:孔令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水利工程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水利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也会论文; 发生论文; 局部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