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复春和瑞巴派特联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钱君

钱君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中医院 江苏无锡 214100)

【摘要】目的:观察胃复春和瑞巴派特联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院内收治的9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瑞巴派特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胃复春治疗,治疗时间为3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1.6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8.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单纯应用瑞巴派特治疗而言,联合应用胃复春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复春;瑞巴派特;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3-0122-02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正逐渐成为消化系统中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1-2]。本病在临床中可引起患者腹部不适、疼痛感及恶心、纳差、呕吐等症状,疾病后期还会导致患者发生消瘦、厌食、乏力等不良情况,严重影响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本病视为胃癌的一种癌前状态,故临床中对本病越来越重视[3]。为进一步探讨胃复春和瑞巴派特对本病的治疗效果,我院对9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观察,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4年2月~2015年5月间本院收治的9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瑞巴派特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胃复春治疗,其中观察组男33例,女16例,年龄37~71岁,平均年龄(43.1±5.2)岁,病程7个月~2.1年,平均病程(1.7±0.3)年,临床症状:41例伴有腹胀,39例伴有上腹痛,33例伴有嗳气及上腹烧灼感;对照组男35例,女14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42.9±4.8)岁,病程8个月~2.2年,平均病程(1.8±0.4)年,临床症状:45例伴有腹胀,43例伴有上腹痛,36例伴有嗳气及上腹烧灼感;两组在性比别、年龄、病程及临床症状等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诊断标准[4];②经院内胃镜及病历组织活检确诊为本病者;③年龄在25~75之间;④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开展相关诊疗工作者。

排除标准:①年龄小于25岁或大于75岁者;②患者对本研究用药过敏者;③合并有严重的溃疡病史者;④伴有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

1.3 方法

分组后,对照组给予瑞巴派特进行治疗,药品购自浙江远立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0.1g/次,3次/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胃复春治疗,药物购自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4粒/次,3次/日,两种药物均为饭前服用,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在治疗过程中要求所有患者每周进行1次复诊,以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临床疗效,治疗结束通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1.4 疗效评定标准

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定,若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且进行院内病理学相关检查提示萎缩、不典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等情况显著好转者评定为显效;若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所好转,且病理学相关检查提示上述情况减轻者评定为有效;若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无改善甚或加重,病理学相关检查亦无变化者评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人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数据的处理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其中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1.6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8.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表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情况表(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中以胃黏膜上皮或腺体发生萎缩、数目变少、黏膜变薄或幽门腺化生、肠腺化生为特征的一种慢性消化系统性疾病,临床中常表现为上腹部发生隐痛、胀满、食欲不振、嗳气等,亦或伴有贫血、消瘦等症状,是一种因多种致病性原因导致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胃癌的癌前病变[5-6]。

在本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至今为止尚未发现一种特效明确阻断药,故现今西药治疗主要针对胃动力障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碱液反流等对因治疗,不能从根本上解除患者症状,对肠化生及增生亦无理想的逆转作用;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本病的治疗中往往可起到较为显著的疗效[7-8]。瑞巴派特是一种胃黏膜保护剂,临床中应用不仅可较为有效的预防溃疡发生,而且还能促进溃疡面的愈合,同时其还能清除氧自由基,促进炎症状态的改善;胃复春主要组成成分为红参、香茶菜及枳壳,临床应用中具有健脾益气、活血解毒的作用,故常用于胃癌癌前期病变的治疗中。在本研究中发现,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药合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对本病的治疗具有较为显著的治疗中作用。

综上所述,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而言,联合应用胃复春和瑞巴派特较单纯应用瑞巴派特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故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曹志宏.对军队干休所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121-123.

[2]李彦.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及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7):92-93.

[3]刘伟锋,蒋玉萍,龙凤艳等.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5):143-146.

[4]李敏,银腾达,林彬彬.瑞巴派特治疗慢性胃炎:Meta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5,24(6):667-673.

[5]李琼,刘晏,吴坚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进展[J].中医学报,2013,28(1):114-116.

[6]王利然,王勇.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5):143-144.

[7]聂淼,孙培军.胃复春、瑞巴派特联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改善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2):265-266.

[8]张杰伟,曾仕平,庄桂凤等.胃复春和瑞巴派特联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4):696-698.

论文作者:钱君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

标签:;  ;  ;  ;  ;  ;  ;  ;  

胃复春和瑞巴派特联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钱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