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中的风险管理研究进展分析论文_屈彦飞

中铁二十局集团海南振海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隧道及地下工程由于本身工作性质的原因,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许多风险。为了降低工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研究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中的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必要了。据此,本文在简要介绍风险管理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重点对我国当前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隧道及地下工程;风险管理;研究进展

一、前言

隧道地下工程在建设中存在许多风险,引起风险的原因有很多,总结起来,主要包括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引起的建设风险、工程实施过程中设备和施工人员的难控制性、方案设计的不合理、工程建设周边环境的复杂等一系列风险事故,进而对承险体造成损失。一旦承险体出现风险,将引起一系列的工期损失和其他直接经济损失,同时还会对环境、社会影响和生态环境造成间接伤害,如下图所示:

二、研究背景

国内外对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中的风险管理已经研究颇多。而对于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来说,风险管理直到上世纪70年代之后才出现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仍然是理论研究较多;实践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结构和岩石体介质材料的可靠性计算方面。美国的Einstein.H.H教授是该方面的代表人物,他撰写了包括《Decision Aids in Tunneling》在内的多篇文献,主要对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中风险管理的特点和理念进行了分析。随后,剑桥大学的Salazar.G.F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不确定性和工程造价联系起来,将重视土木工程安全列为降低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的主要任务。国际隧道协会也在2004年首次提出了一整套安全参考标准和方法。接下来,又有许多专家丰富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中的风险管理理论,对隧道推进过程中周边道路房屋建筑的影响、对环境的影响建立了评估体系。可以看出,风险管理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在欧洲已经相当普遍。

我国的隧道工程研究和时间的开始相对较短。最早在1992年,同济大学的丁士昭教授对我国广州的首期地铁工程建设中的保险模式进行了研究;之后又许多专家教授对隧道工程风险管理的决策程序、技术可行性以及工程的可造性等其他方面提供了基本的评估思路。在2004年,陈龙博士运用专家调查法对盾构隧道施工期主要风险事故的发生概率及损失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不同损失的概率分布曲线以及风险评价标准。在同济大学主持进行的沪崇通道的风险评估项目因为涉及到工程建设的前期选线、施工中的风险管理以及环境保护和运营过程中的风险控制被认为是国内风险分析在隧道工程应用中的里程碑,开启了新纪元。到目前为止,风险管理在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中已经取得实质性的应用,部分决策已经在项目工程中服务。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中的风险管理正在逐步稳定发展中。

三、实施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分析与可靠度概念混淆

“风险”一词在社会中运用的越来越多,但在逐步社会化的过程中,风险经常同可靠度的概念相混淆。笔者在翻阅文献中发现在已经发表的论文中经常出现“风险可靠度”、“概率风险”等。其实,现在人们认为的风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事件潜在的风险损失,这种定义方式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风险”,也方便了工程风险管理研究。

可靠度同风险分析具有许多不同:首先,可靠度只限于概率分析,而风险分析不仅包括概率分析,还有风险损失分析;其次,风险分析可以对整个过程进行连续分析,而可靠度只能够对过程中的某一点进行分析;最后,可靠度分析问题时,一般以安全分析为核心目标,但是风险分析不仅以安全为目标,还以经济指标为分析重点,进而实现技术、经济和环境保护三者的平衡。所以,可靠度不等于风险分析。

(二)实施风险管理的内容和流程不完善、不规范

虽然国内已经发布了一些指导性的文件——《地铁与地下工程建设技术风险控制导则》、《地铁及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指南》等,但是我国尚且没有针对隧道和地下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操作强制性的制度体系,所以风险管理在项目建设中的地位仍旧比较尴尬。现阶段中,风险管理不够重视、项目建设各阶段风险管理的责任规定不到位、流程不规范的问题仍然存在。

尤其是信息化逐渐普及的今天,信息化系统额可以加快信息传播速度,提高安全管理的效力和速度。我国现阶段安全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很低,符合标准的安全风险管理平台还没有建立。而且,现阶段风险处理主要还是集中在事后处理阶段,施工监控和动态及时反馈等事前管控还没有形成,无法开展全面的风险管控。

(三)风险管理队伍参差不齐

为了提高施工安全,许多地方正在实行“第三方监测”。经笔者调查,由于国家尚且没有法制规定和管理,各地“第三方监测”正处在无序状态,第三方监测的具体内容也没有定论,通过第三方监测实现施工风险管理尚且不能达到理想效果。同时在调查中,笔者还发现国内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从而用人员的资质管理尚且不完全,甚至有些企业的风险评估工作还停留在由院校科研单位以科研项目的形式。

四、风险管理研究展望

首先,风险管理应用应该事先标准化和规范化。规范化就需要国家加强对风险管理的法律建设,确定在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需要达到的目标。然后各公司再根据实际条件健全应急管理机制,提升队伍工作能力,增强员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做好技术装备引进、信息收集、资源保障等技术手段。

其次,建设过程中的数据监测需要不断建模深化。为了更好的监测数据,进而从数据变化预测潜在的风险,数据监测设备和数据监测系统需要继续升级。另外,还需要根据地下工程施工中的数据进行建模,分析成因,建立确定型和混合型、多测点分布模型的综合研究,最终形成正反分析,构成数据分析闭环,是监测结果更好的服务于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

最后,当前我国对于隧道及地下工程的风险管理分析方法尚且处于基础阶段,无法实现全面分析。因此,未来需要引入灰色理论等决策评估系统的相关理论成果,同时也要加强数据库与资源共享的研究。

总之,风险管理在地下工程中具有极强的使用价值,相关工作人员仍旧需要不断吸取新鲜知识,为隧道及地下工程的风险管理提升做出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黄宏伟,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中的风险管理研究进展全国地铁与地下工程技术风险管理研讨会,2014(05).

[2]路美丽,刘维宁等风险管理在城市地铁工程中的应用初探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06).

论文作者:屈彦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8

标签:;  ;  ;  ;  ;  ;  ;  ;  

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中的风险管理研究进展分析论文_屈彦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