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论文_黎克

广西建工集团联合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物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混凝土浇筑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实体质量,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本文针对混凝土的浇筑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期提高混凝土的浇筑水平。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1.混凝土浇筑技术概况

混凝土是一种水硬性胶凝混合型材料,其一般由骨料、砂、水泥、水以及不同种类的外加剂按照特定的比例搅拌而成,其具有可模性好、抗压强度高等优点,详见表1-1。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要注意裂缝现象的预防,混凝土裂缝一般分为干燥收缩裂缝和降温收缩裂缝。干燥收缩裂缝是由混凝土在凝结硬化的过程中结构内部产生内应力,内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则会导致混凝土表面裂缝的产生。降温收缩裂缝一般是由混凝土在浇筑完毕之后会随着水化反应的发生导致其内部温度不断升高,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之后又会开始降温,当降温速率过快时就会导致裂缝现象的产生。因此,为减少混凝土在施工过程所出现的问题,应加强其浇筑过程中的管理工作。

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可达100MPa及以上,有较高的抗渗、抗冻、抗腐蚀等性能,耐久年限可达数百年以上。

2. 混凝土浇筑施工准备

(1)原材料准备

在混凝土施工之前,首先按照标准、规范对混凝土的组成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查,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水:混凝土拌合和养护用水的质量应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2006的规定。对混凝土拌合用水进行质量检查时,应重点检查其PH值、氯离子、不溶物、可溶物、硫离子等,同时不可采用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及污水,未经处理的海水不可用于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当中。在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时应对其PH值、氯离子、碱含量及硫离子进行检测。

2)水泥:

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水泥的选用应根据混凝土的特点、使用环境及设计要求进行选用。水泥强度等级的选择应与混凝土的设计等级相符合,一般混凝土水泥的强度等级应为混凝土强度等级的1.5-2.0倍,高强混凝土水泥的强度等级应为混凝土强度的0.9-1.5倍。如采用低强水泥配制高强混凝土时,会造成水泥用量的增大,影响其技术性质。用高强度水泥配制低强度混凝土时则会减少水泥用量,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密实度及耐久性。因此,在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过程中应结合图纸、方案进行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的选择,并明确其性能及适用范围。

3)骨料:在配置混凝土时应注意粗细骨料的选择,在进行细骨料的选择的过程中应注意细骨料的颗粒级配、有害杂质、碱活性及坚固性。一般细骨料应用筛分析法进行选择,优先选择位于Ⅱ区的砂。在进行粗骨料的选择时应对其颗粒级配、最大粒径、强度、坚固性以及有害杂质进行检验。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四分之一,不得大于钢筋最小净间距的四分之三,板构件,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板厚的三分之一且不得大于40mm。

(2)混凝土的搅拌

在进行混凝土搅拌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原材料的投放顺序与搅拌时间。投料顺序一般为石子、水泥、砂、水。在进行混凝土配比时要控制外加剂的参量,其误差一般应保持在4% 到 5% 之间。搅拌时间一般根据混凝土的技术性质、搅拌方式来进行判定。

(3)混凝土的输送

在混凝土进行浇筑之前首先应对其所用的机械设备进行检修,保证其能够正常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作业,避免由于机械设备原因导致混凝土浇筑工作不能连续进行。在浇筑前应对泵管进行检查,检查其是否密封完整,泵管内是否有残留混凝土,并对其进行充分湿润。

3. 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

(1)全面分层浇筑法。

全面分层法一般适用于浇筑面积不大的混凝土浇筑情况下,是指在浇筑一层混凝土之后,再进行面层混凝土的浇筑。其浇筑过程一般是从建筑结构的短边开始,沿长边方向进行浇筑、从结构中间位置向四周进行浇筑以及从四周向中间方向进行浇筑,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具体的浇筑方式,如图1-1中a所示。采用全面分层法进行混凝土的浇筑能够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以及能够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

(2)分段分层法分段分层法进行混凝土浇筑一般适用于混凝土厚度不大而浇筑面积较大、长度较长的,机械设备无法满足施工要求的情况下。采用分段分层法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时首先应合理的对混凝土浇筑进行分区,然后在指定的区域内进行浇筑施工,浇筑顺序由混凝土底层开始,底层混凝土浇筑完毕之后再进行第二层混凝土的浇筑,如图1-1中b所示。

(3)余面分层浇筑

余面分层法一般适用于超长结构的混凝土浇筑施工,采用余面分层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到顶,混凝土在其自重的作用下会形成斜面,坡度一般为1:3,在进行振捣时必须从底层进行,向上逐渐进行移动,如图1-1中c所示。

图1-1 混凝土浇筑方法

(4)混凝土施工的振捣要求

在进行混凝土振捣施工时,混凝土的下落高度一般不得大于2m,分层浇筑时每层的浇筑厚度应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每层的浇筑厚度一般为振捣棒作用间距的1.5倍。振捣的过程中要注意振捣的频率和振捣范围,振捣棒的移动间距宜为0.3-0.4m,振捣棒在使用时应快插慢拔,逐点进行振捣,不得遗漏。

(5)混凝土施工缝的留设及浇筑

施工缝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施工质量,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应尽力避免施工缝的产生,在无法避免施工缝产生时,应将施工缝留置在楼板板底面以下20-30 mm之间,板应留设在平行于短边的任何位置,梁应留设在次梁跨度中的三分之一范围内,墙应留置在洞口过梁跨中的1/3 范围内,楼梯应留设在踏步板的1/3 处等。在对施工缝处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对施工缝处进行清理,将松动的混凝土进行清除,进行浇水湿润(不得有积水),在施工缝处涂刷与待浇筑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的水泥砂浆后方可进行浇筑。

结论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我国广泛进行应用,对其施工质量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相关施工作业人员应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认真的研究,减少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参考文献

[1]于德江,杨金星.高层建筑施工控制要点[J].施工技术,2009(S1)

[2]邓浩.试论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5,2( 48):42-43.

论文作者:黎克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5

标签:;  ;  ;  ;  ;  ;  ;  ;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论文_黎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