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论文_方振坤

境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论文_方振坤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为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条件与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因数学问题源于数学情境,数学情景也是产生数学行为的前提,教师可分析处理数学情境中的信息,形成数学问题后,将数学与环境相互结合,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主动探究与发散思维,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创设;应用研究

一、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相关知识,还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和学生建立正确的关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感情等。因小学生处于儿童阶段,爱动的天性较为明显,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构建一些师生互动的游戏情境,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师生情感。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数学游戏,在讲解“约数”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要求每位学生依次说出能够被整除的数,且不能重复,直到将所有的约数全部找出来为止,回答错误的学生要为大家表演节目。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差且缺乏积极性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课下时间与其进行交流,真正了解学生所之所想,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减少对学习的排斥心理,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并且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当前的教育领域中,现代化教育理念已经得到普及,教师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学生受年龄因素的影响,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师应结合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可结合所要讲解的内容,引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再通过话题引出教学内容,不仅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还能够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例如,在课堂当中选择引入故事的方式,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听故事是其所具备的共同爱好,面对一些抽象化的知识内容,教师通过一些精简有趣的故事为学生展示出来,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使数学知识更具有趣味性,还能够使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加强学生智力培养

在良好的情境下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绪,还能够激发、加强学生的智力因素,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加深对知识的掌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引导者角色,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抽象的知识内容。部分学生都存在一种共性,对于解答过的题目,学生依旧会出现类似的错误,尽管这种现象的产生和遗忘存在一定关联,但学生尚未全面掌握,缺乏独立思考的时间,也是导致这一情况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急于为学生传授新知识,而是根据学生现阶段所掌握的知识,为其营造良好的氛围共同探索新的知识,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加深对旧知识的记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探索问题式的教学情境

为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教师可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通过具体的情境将所要讲解的知识点展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问题导入式的教学理念,在为学生传授相关知识的同时,为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学生始终保持灵活思考的状态,主动探究形成动态的循环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外,教师可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为其设置相关的问题情境,在情感上引起学生的共鸣,师生之间加强交流互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运用问题情境设计与自主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灵活。例如,在学习“正方形与长方形”时,教师可选择问题导入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两者的共性与差异,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与总结能力。

(二)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现阶段的小学生,在思想意识、性格特征、行为习惯等方面,以过去的学生存在较大的差异,逐渐向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全面把握学生的特征,利用课下时间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关心学生的心理变化,当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教师给予疏导,保证学生向着健康的方向蓬勃发展。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选择循序渐进的方式,秉承由浅入深的原则,加强与学生的引导,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多边形的面积计算”中,教师为学生传授相关基础知识后,可借助生活当中的事物作为参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三)营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

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将情境教学的作用与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应事先掌握该项教学方法的核心内容,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正确的利用。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就是课堂,但因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等方面有所不同,难以在短时间内完全掌握教师所讲解的内容,最终的学习效率无法得到保证。因此,教师可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探究抽象化知识点与具体化生活之间的关联,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看出知识的重点,快速过渡到知识的理解与吸收等方面。例如,在学习基础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为学生营造生活场景,带领学生模拟超市购物的情境,更加直观的了解付钱与找钱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计算能力。

三、结语

为满足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教师的平日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应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还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其中自主探究与动手实践,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数学素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信息技术的课堂应用策略[A]. 黄妙芳.数字化教学探索与创新——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 2017

[2].多媒体教学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A]. 廖书清,陈小华,陈献培,邓浩凌,卢丁娥.《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C]. 2018

[3].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与研究[A]. 董红,李丽君,寇应芳,郭丽娟,马王芳.第十二届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基础教育“十三五”规划课题会议论文集[C]. 2017

作者简介:方振坤(1980-02),男,汉族,籍贯:安徽省亳州市,当前职务:教师,当前职称:二级,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论文作者:方振坤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2月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8

境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论文_方振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