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精神对心理学发展影响的思考_心理学论文

关于科学精神对心理学发展影响的思考_心理学论文

对科学精神影响心理学发展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心理学论文,精神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102(2001)02-0038-04

心理学取得的成果,来自人们对心理活动的不断认识。在研究心理活动中,人们对以往学说,怀着理性、质疑和批判的精神,毫不妥协地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予以审视,吐故纳新,推动心理学的变革、发展。科学精神是这种过程的关键。

对科学精神的理解,一般认为它包括:理性的怀疑和内在的批判气质;判定理论正误的标准,是实践,不是圣人之言。科学精神与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密切相关。心理学方法上的每一次科学性的革命,都是心理学家反思以往的研究的结果,他们大胆地怀疑、批判旧有理论的不足,揭示心理活动过程规律,从而促进心理学的发展。十九世纪以前,哲学心理学多采用思辨的方法揭示心理的本质。当时,心理学附属于哲学,未独立为一门科学。

由于这种方法缺乏科学性,心理学领域没有突破性的进展。1879年冯特突破对人灵魂的禁区,大胆地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实验室,开始以实验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心理学遂摆脱哲学的附庸地位。

显然,实验法相对于思辨法来说是科学的。因为,它通过控制无关变量,操纵刺激变量的变化来探究刺激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对实验结果采用可观察的数量指标为依据,使其具有可重复性。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心理学吸收了其他学科的实验的方法。如:电生理学、生物化学和计算机模拟等学科方法。这些方法的采用,进一步丰富了心理学实验的方法,使它的科学性不断增强,为准确地揭示心理活动的规律提供了条件。

巴普诺夫曾说:“经常这么说,而且不外乎这样说,科学随着方法上所获得的成就而不断地跃进着。方法论前进一步,我们便仿佛上升了一个台阶,于是我们就展开了更广阔的眼界,看见从未见过的事物。”这种方法的进步源于心理学家的大胆怀疑、勇于探索以期求真的精神。这些新方法的移植、使用,心理学家的研究视野扩大,探索问题的深度加深,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果。

然而,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对心理本质的揭示,分析范式的实验法是不充分的。此后,心理学家大胆地从各种角度出发,采用不同的方法探索人的心理,揭示其活动变化的规律。他们的研究不但丰富了心理学家的研究方法,也推动了心理科学科学化的进程。无疑,他们的科学精神是心理学方法发展的灵魂。

心理学方法相对科学性的突破是心理学家科学精神的体现和发扬。因为科学的价值,除了有助于人们改造物质世界外,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它反映了科学对心理学家世界观的影响,它集中表现在判断理论的正误所依据的标准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派,对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社会化问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强调以往经验对以后行为的影响,重视潜意识对人格发展的作用。这些观念使人们开始重视行为的历史原因,开始对人类行为的深层次原因的探讨,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在这种理论影响下所形成的方法,对人尤其是心理疾患者的研究,对社会学、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精神分析学派的另一个人物艾里克森,从实际出发对弗洛伊德的理论进行了检验。他指出弗洛伊德的理论多以心理失常者的行为为研究对象,难以推广到一般人。此外,弗氏还过分强调人类本能对行为的支配作用,忽视社会文化对个体人格发展的影响。鉴于此,艾里克森大胆地修正和发展弗洛伊德的理论,提出新精神分析学派—社会发展理论新的特点:第一、人格的发展持续人的一生,而不是弗洛伊德强调的童年期的经验决定人的一生。第二、主体的自我作用受社会文化的影响。第三、提出人格发展的八阶段,阐明各阶段具体的心理社会问题。

无疑,艾里克森的理论涉及一般人,对学校教育中人格培养、对精神病的预防与治疗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不言而喻,在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中,理性的怀疑和批判促使心理学家把已有的研究成果纳入到更广泛的实践背景下去解释和说明尽量多的事实和经验,这样原有理论和方法的局限性暴露出来,而被后来的新理论和方法所取代。这种先例在心理学发展中俯首可拾。在传统迁移理论中,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要经历一个“形式训练”的过程才能产生。形式训练说的理论基础是官能心理学,它认为人的心由意志、记忆、思维和推理等官能构成。官能像肌肉一样,通过练习增强力量(能力),在以后的活动中发挥作用。此外,记忆官能增强后,能促进其它各种官能的发展。因此,迁移是通过对组成心的各种官能加以训练,以提高注意力、记忆力、推理和想象力等各种官能的能力,其中迁移的产生是自动的。

在教学中,形式训练说把练习和增进心各种官能作为最重要的教学目标,认为学习的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所学内容的难度和训练价值。

但是,心的各种官能能否分别地加以训练,得以提高,迁移到随后的活动中?面对这种在欧洲和北美流行约200年的理论,十九世纪末和本世纪初,一些科学家大胆地质疑,着手用实验来检验形式训练说。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W.James)在1890年通过实验,大胆对训练说提出怀疑。他认为人的记忆能力不受训练的影响;记忆的改善不在于记忆能力的提高,而在于记忆方法的改善。

不仅如此,许多心理学家怀着科学的精神,通过各种实验从各种角度向形式训练说提出挑战。桑代克通过一系列的知觉研究实验证明,通过某种活动训练可以普遍提高注意力、记忆力和观察力的迁移是不存在的。为此,他提出相同要素说: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到另一种学习。桑代克在迁移方面的研究揭露了形式训练说的谬误。但是他的理论并不是绝对真理,怀疑、批判和实证的精神继续推动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家贾德在1908年所做的“水下击靶”实验,提出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桑代克的理论把注意力集中在先期与后期活动的因素上。虽然,它能解释机械学习,但对于人类更为广泛的以言语为基础的有意义学习,显得不足。贾德认为:先期在学习a中所获得的东西,之所以能迁移到后期的学习b中,是因为在学习a中获得了一般原理。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前提条件,从两种活动中概括出的共同原理才是迁移的关键。

传统迁移理论的演变,说明新的心理学理论是对旧的理论的某种程度的否定,其建立的前提首先是对旧有理论的一些概念和原理的怀疑,否则就不能突破旧有理论的限制。如果桑代克不去检验约定俗成的理论,一味地接受而非怀疑,相同要素说是不可能提出的。这种科学精神使他们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大胆表达,从而促进心理学的不断发展。

怀疑、批判、创新、求真的精神,使某些心理学家摆脱传统的束缚,推动心理学的变革和发展。然而,就心理学家自身而言,除了勇于自我反思、怀疑外,更重要的是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看待世界是正确认识世界的基础,非科学的世界观将影响心理学家自身的发展。

冯特以实验法作为心理研究的工具,把内省改为实验的内省,从而使思辨、经验的心理学成为实验的心理学,使他成为新心理学的缔造者。但是在对意识的研究中,受世界观的影响,他认为构成意识的基本元素为感觉和情感。他说:“心理学的分析给我们留下两种具有特殊不同性质的元素,一种是感觉,我们可以称之为心理生活的客观元素的不可再分析的观察元素,而作为客观元素的主观补充。”

由元素组成的各种心理复合体是通过联想和统觉而形成的。他认为这些联想的组合是被动的、机械的和低级的,只有统觉的组合才是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综合的功能。人的理性活动主要是通过统觉的创造性综合来实现。冯特的统觉说强调心理的统一性和主动性,具有辩证法的因素,但他不把统觉看作是客观事物联系和关系的反映,而是把它作为一种主观自生的内部创造力,既神秘又空泛。这种观点不可能揭示心理的实质和探索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因此他的实验心理学不可避免地产生许多矛盾,存在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片面性,从而阻碍和限制了学术的进一步发展。

冯特的世界观是复杂的,他的元素复合心理的观点是机械的、片面的,这种孤立看待人的心理,否认了人的心理活动的系统性、主观能动性,而不能正确揭示出人心理活动的动力。他不把统觉视为客观事物联系和关系的反映而作为一种主观自生的内部创造力,暴露了他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因此,他的学说一诞生就引起许多争论。

桑代克在迁移方面的研究,揭露了形式训练说的谬误,提出了相同要素说,这是他的功绩。但是,他坚持认为“头脑……就它的功能方面来说,是对特殊情境作特殊反应的一架机器。”从这种观点出发,经过大量的动物实验,他提出了学习的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此外,他还认为学习的本质就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他简单、机械地把这种观点推广到人类的学习。这种片面、机械的观点忽视了人和动物的区别,否认了人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依据这种观点,他认为在迁移理论方面,人们在特殊情境中所需要的每一种知识、技能、概念或观念,一定要作为一种特殊的刺激—反应的联结来学习。这样,迁移范围就大为缩小。根据相同要素说,在两种没有相同要素或共同成分的过程之间,两个完全不相似的刺激—反应联结之间,不可能产生迁移,这会使人们对迁移产生悲观的态度。实际上,学习的价值在于对以后的活动产生广泛的迁移。从同化论的角度来说,知识的同化可分为下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和上位学习,桑代克的迁移观否认了并列结合学习的存在。桑代克的世界观是片面的、机械的,影响了他自身学术研究的发展。

缪勒(Muner,J.1801-1858)是德国很有权威的生理学家。1826年发表《视感官的比较生理》,提出感官神经特殊能力说。认为每种感觉神经都有它自己的特殊性质或能力,感觉所反映的不是外物的性质,而是关于感觉神经自身的性质或状态的知识。缪勒的这个学说在感官生理心理学上引起了人们对感觉神经机构的重视,但是他说“我们感官知觉底直接对象只是在神经引起而被神经自身或感觉中枢认为感觉底特殊状态。”据此,通过感觉认识外部世界,永远也不能揭示这个世界的本性和本质,因为,激活了感觉神经的特殊状态,外界刺激只是感觉,永远也不会使我们直接感知事物的本性。显然这个学说在认识论上是唯心的,虽然,光的感觉是由对眼睛的各种不同的刺激引起的,但他由此否定我们的感觉是客观实在的映象,从而使他陷入不可知论的泥坑。

以后生理心理学家不受缪勒学说的限制,突破感官神经特殊能力说的禁区,从进化论的观点出发对感官神经进行深入的研究,发现了同一感官中不同的神经组织和细胞也具有特殊的机能,推动了感官生理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如果避免类似结果的出现,使心理学家走出自身发展的误区,必须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因为科学的世界观有助于心理学家用理性的精神去武装自己的头脑,形成正确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在看待和处理问题时,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总之,科学精神促进了心理学的变革、发展,科学精神是灵魂。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们处于知识经济的时代,要发展,就要高举科学精神的大旗,不断地创新。要创新,就要发挥人的创造力。创造的最基本前提是思想观念和方法的更新。基于此,科教兴国就是要改善和提高国民创新、创造的精神,并上升为国民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素养。

标签:;  ;  ;  ;  ;  ;  ;  ;  ;  

关于科学精神对心理学发展影响的思考_心理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