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文化对学生健康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研究论文

学校体育文化对学生健康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研究论文

学校体育文化对学生健康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钟淼 李翠琴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131)

摘 要: 在“健康中国”时代背景下,学校体育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加强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研究体育文化对学生健康意识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提出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策略,培养学生健康意识,以促进学生健康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全面提高学生健康素养。

关键词: 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文化 健康意识 体育能力 终身体育

1 研究目的

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大力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2016年10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布,勾画了“健康中国”发展的美好蓝图。体育科学因其学科优势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激励人民弘扬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青少年是“健康中国”关注的重点人群,学校体育是“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环节,提高青少年的体育素养、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使命。学校体育文化是学校体育的核心部分,是体育意识形成的基础,体育意识引起体育行为,在体育文化中渗透终身体育思想,培养大学生健康意识、习惯是学校体育重大课题。不断创新发展学校体育文化,与终身体育思想水乳交融,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2 学校体育文化、健康意识的内涵

2.1 学校体育文化的内涵

学校体育文化是在学校教书育人的环境中,学校广大师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竞赛、校园宣传标语板报等体育的行为和方式在学校传播和流通。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通过教学、活动和宣传等方式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全员的参与运动的能力,培养师生员工的审美情操,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学校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子文化,是在一段较为稳定的时期内创造和形成的体育观念、体育道德、体育行为和体育精神的总和,由意识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三者组成。

确定不同朝代(或时代)和市州文物的丰裕程度.本研究参考余中元提出的关于文物丰裕度标准[7],将文物分布划分为4个等级,即丰裕、较丰富、一般和贫乏.其中,综合指数R≥0.4者为丰富,0≤R<0.4者为较丰富,-0.05≤R<0者为一般,R<-0.5者为贫乏.

2.2 健康意识的内涵

健康意识是人们对健康的理念和观念,即维护自身健康而预先必须注意的保健知识理念和人们对健康价值的态度以及能否获得健康的信心;健康意识是指全体公众的积极参与意识,包括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全民健身意识。

3 学校体育文化对学生健康意识形成的影响

学校体育文化对学生健康意识的形成不论从内涵还是功能来说都有潜在的重要作用。学生的健康意识包括学生对保健知识的学习、储备和运用,健康生活方式的理解和践行,科学运动方法的了解和运用,适合的运动项目的选择和参与,良好心态的调整和保持,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等。不论从学校体育文化的内涵还是从学校体育功能来看,学校体育文化对学生健康意识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形成体育物质文化是基础和物质保障,体育行为文化是具体表现,体育意识文化是核心,最终体现在通过学校体育文化活动和氛围的影响,促进学生健康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达到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从学校体育文化的功能来看,学校体育文化和学生健康意识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学校体育文化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意识的形成,使学生在体育文化的氛围中接受学习、参与运动,拓展学生对健康知识的储备,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参与社会的能力,逐渐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4 加强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健康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策略

4.1 加强学校体育意识文化层面的建设

4.1.2 培养学生弘扬高尚的体育精神和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

体育观是人或社会对体育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体育观是学校体育意识文化层面的本质和核心,决定着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体育是生活的而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体育锻炼是一种时尚,是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的体现,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次,要让学生认识到体育也是一种竞争,是最富有竞争性的领域,体育运动也以其竞争性获得广大学生的参与,是学生形成积极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的方式和演练场;再次要让学生认识到体育是完善个性的重要手段,体育运动一般为群体的活动,群体往往会对个体进行评价,个体会根据群体的评价提高对自己的认识,同时也能在活动中发现自己个性中的优秀方面和薄弱环节,从而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取长补短,逐步完善自己的个性需求;最后,要让学生认识到终身体育观,学校体育的目的不管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更重要的强调对学生未来的健康规划,让学生认识到拥有健康体魄和健康意识的重要性,培养其终身体育的观念。

4.1.1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

有人问我:“你看《西游记》吗?”我说看,我说我是看哲学,说有佛的地方必有魔,战胜了魔,才可能成佛。你战胜不了魔,就只好被魔吃掉。有本事就要战胜魔,唐僧战胜魔,到达西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最终成了佛。学界、政界、商界、军界等,各界的道理是一样的。

更小的像素尺寸通常会引入更多噪点,而更大的像素尺寸能够保证更好的暗光表现,在相同的ISO值下也能够保证更好的画质。因为全画幅传感器的尺寸更大,所以单个像素的尺寸也能够做得更大。

课外体育活动是开展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培育青少年体育爱好,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学校体育课的开设时间一般为2课时/周,因此课外体育活动和竞赛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同时也是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一个重要环节。课外体育活动在体育教师或者学生工作部门和团委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组织来开展,在活动过程中,往往缺乏教师的直接指导,使活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为确保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能开展得有声有色,并且能够达到学校体育的目的,学校应重视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健全相关的制度建设,并加大资金和师资的投入。

学校体育社团建设是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中提到:“学校应通过组建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和兴趣小组等形式,积极开展可与体育训练……”学校体育社团是由学生自发组织、自发参与的,以特定的体育活动为载体的群众性体育组织,有教师指导练习和学生自发练习组成。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能有效补充学生在校体育运动时间不足的问题,学生通过社团的的活动,进一步确认自己对具体运动项目的喜好,并完善该项目的运动技能、理论知识和相关赛事等的学习,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的目标。另在社团的成员中挑选出运动成绩突出的特长学生,进行代表队的训练,根据特长学生的特点和训练的基本规律,由相关指导教师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并予以实施,代表队既可以提高学校课余运动训练的水平,又可以代表学校参加各类竞赛,对学校体育文化起到了传播的作用。

对于竖缝式鱼道而言,在确定池室细部结构时,不仅要考察水流流态与流速分布,还要关注各级鱼室内的能量耗散情况。如果鱼室参数设计不合理,水流消能不够充分,容易导致鱼类消耗大量的体力,不能顺利上溯。法国的Larinier[5]对竖缝式鱼道的消能效率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单位消能率的概念,并给出了各级水池内的单位水体消能率E不得超过150~200 W/m3的建议。因此,对池室内单位水体消能率进行计算是必要的。

4.2 加强学校体育行为文化层面的建设

4.2.1 优化体育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体育文化的基本形式。加强体育课程建设,首先是指导思想上的转变,要用健全人的身体为目标的强身育人教育,来替换以运动技能教学为主线的运动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侧重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意识,使学生养成身体锻炼的习惯。其次是课程目标体系上的转变,以建立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体育能力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线的目标体系,来替换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的课程目标体系。再次是课程内容结构上的转变,注重增加教材的科学性、趣味性和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身体锻炼。最后是教学评价方式方法的转变,改变单纯的以运动技能和达标测试考核体育成绩的体制,建立以健康教育为中心的评价体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4.2.2 优化体育课堂

4.2.4 优化体育社团

4.2.3 优化课外体育

4.1.3 培养学生提高体育文化素养

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基本手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优化体育课堂教学,首先,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根据学校体育的教学目标,要增加体育锻炼方法、知识等方面的运动处方原理、运动健康效益以及运动的生理效果等知识,以适应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发展趋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增加体育休闲类的运动项目,以适应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其次,体现在教学方法模式上,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要适应时代的需求,充分利用网络给人类带来的便捷,开展线上和线下的学习,拓展学习的空间;另外,近3年兴起的“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简明易懂,融合讲授法和讨论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既强调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又突出的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习效率,也给课堂带来轻松、愉快的氛围,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体育素养是指体育文化水平是指一个人平时养成的体育方面的修养。体育素养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与体育教育影响所产生的,是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体育行为、体育意识、体育品质、体育水平、体育个性等等方面要素综合的体育素质与修养。学校体育不仅是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和体质,还要为他们的体育运动提供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的指导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要让学生获得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能力,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体育精神是学校体育文化在长期的建设中积淀、整合和提炼出来的,体现了学校体育文化的行为准则。体育精神一旦形成,便会对全校师生产生长久而深远的影响,具有持久的继承性,能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建设学校体育文化要大力弘扬高尚的体育精神,包括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开拓创新精神、拼搏进取精神等。作为学校发展的一种无形的力量,高尚的体育精神能够推动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断战胜困难,积极进取,勇于攀登高峰,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态度。

4.3 加强学校体育物质文化层面的建设

4.3.1 增加体育场馆等设施设备的建设

水稻稻瘟病有多种发病情况,但主要以叶瘟病和穗瘟病为主,通常利用化学农药也难以防治。在农业方面已有前人利用公主岭霉素防治部分农业真菌病害,但在水稻上的应用较少,作用效果也没有数据重复。该研究在水稻盆栽试验中采用公主岭霉素在幼苗期对叶瘟病进行防治,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效果,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公主岭霉素浓度越高防治效果越好。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公主岭霉素对水稻稻瘟病的预防效果略高于治疗效果,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水稻病害往往均在发病后才开始用药物治疗,因此,今后研究水稻病害的治疗将是公主岭霉素作为生物农药开发的一个主要内容。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到2030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配置达标率达到100%……”体育场馆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实施学校体育文化的保障,只有基础设施设备满足了学校师生的体育需求,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学校体育文化物质环境。体育场馆的建设、体育器材的购置和其他设施的建设要体现安全性和实用性,确保能够满足学校体育教学、训练比赛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需求。学校相关负责人,要有规划的逐步完善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在学校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可通过不同渠道进行融资,以满足学校体育设施设备的建设。在加大学校体育场馆等设施设备建设的同时,应提高使用效率,在满足学校的体育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训练比赛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对社会开放,使体育场馆等得到充分的利用。

4.3.2 增加体育设施建设的文化底蕴

学校体育物质文化建设要讲究实用、美观和谐,要体现人文关怀,提升文化品位,凸显个性特色。在建筑物的创意上,要结合学校和学生的特点,要表现得既稳重又活泼,能够符合学校教育的特色和学生的心理特点,给人跃跃欲试的感觉。另外,宽阔的运动场、简洁干净的跑道、整齐有序的运动器械、造型优美的运动雕塑等,无不体现出体育物质文化的魅力,因此在运动环境上也要进行优化,发掘其文化底蕴,激发学生的体育参与热情。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学校体育文化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学校体育文化通过对意识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建设,能够促进学生对维护自身健康的保健知识的储备,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增强学生获得健康体魄的信心。

5.2 建议

通过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观、高尚的体育精神、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和体育文化素养,加强学校体育意识文化层面的建设;通过优化体育课程、体育课堂、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社团建设,加强学校体育行为文化层面的建设;通过增加体育场馆等设施设备的建设、体育设施建设的文化底蕴,加强学校体育物质文化层面的建设。加强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健康意识的养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务农.高等教育体育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2]季浏.我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解读》[J].体育科学,2018(2):3-20.

[3]孙乐宁.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轨迹和趋向研究[J].体育研究,2012(9):94-95.

[4]刘燏,宁业梅.学校体育文化与和谐校园构建的互动关系[J].教学与管理,2011(24):28-30.

[5]靳鲲鹏.高职学生体育健康意识调查与有效干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4):126-127.

[6]秦宇阳,祈永胜.关于加强高校学生体育健康意识与健康行为的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14(2):138-139.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healthy China" era,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sports has risen to the level of national strategy.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 sports cultur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sports culture o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health consciousness, to put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school sports culture, to cultivate students' health consciousness,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health consciousness, and to improve students' health literacy comprehensively.

Key Words: School sports; School sports culture; Health awareness; Physical ability; Lifetime sports

中图分类号: G8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813(2019)10(a)-0150-03

DOI: 10.16655/j.cnki.2095-2813.2019.28.150

①作者简介:

钟淼(1981—),女,汉族,湖南长沙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

三是探索儿童课程:幸福童年。新教育一直主张,把最美好的童书给最美丽的童年。多年来,新教育实验团队一直在探索将阅读课程化,努力使阅读不再仅仅成为语文课的补充,而是学生各科学习和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晨诵、午读、暮省”,就是我们的探寻成果之一。新教育以阅读为主导内容的儿童课程,通过多年的实验,产生了大量感人的故事,也激励了参与实验的教师和学校,更让那些父母感动不已,让人们真正地感受到了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李翠琴(1967—),女,汉族,湖南长沙人,本科,教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

《公安机关适用继续盘问规定》第九条规定不得适用继续盘问的人员范围共计九类。继续盘问制度的设立目的是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于在现场经盘问、检查无法排除其违法或者犯罪嫌疑的相对人,可以带到公安机关调查核实,从而达到进一步核实其身份信息或确认其是否存在违法或者犯罪行为。也就是说,只有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可以适用继续盘问,否则不能够适用该制度。不可以适用继续盘问的标准就是看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是不是为了核实有违法或者犯罪嫌疑的相对人的身份信息,或者是为了查明相对人是否涉嫌违法或者犯罪。如果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的执法行为是为了上述目的,适用继续盘问是合法的,否则就不得适用。

标签:;  ;  ;  ;  ;  ;  

学校体育文化对学生健康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