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60例临床观察论文_孙翔

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八医院)湖南长沙 410100

【摘 要】目的:分析并探讨胺碘酮在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胺碘酮与三磷酸腺苷进行临床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0%,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3%,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8.3%,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胺碘酮能够有效地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可推广。

【关键词】胺碘酮;三磷酸腺苷;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疗效

正常人群的心律多属于窦性心律,机体在静息状态下时,如果其心律处于窦性心律范围之外,便会出现心律失常现象,且以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比较常见。在临床上,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属于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心血管急症,其常见的类型包括快速心房纤颤、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心房扑动等,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构成一定威胁[1]。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常用疗法是药物治疗,胺碘酮与三磷酸腺苷均为常用的治疗药物。为了深入地对比分析上述两种药物在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的效果,本研究选取120例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对照研究,获得了较为理想的研究结果,现作如下汇报。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3年8月~2014年7月,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心电图检查得到确诊,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患者的年龄为39~81岁,平均年龄为(61.3±1.3)岁,其中,快速心房纤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快速心房扑动患者分别为19例、21例、20例,病程为3~11年,平均病程为(6.1+1.2)年;观察组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患者的年龄为41~83岁,平均年龄为(61.5±1.5)岁,其中,快速心房纤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快速心房扑动患者分别为17例、22例、21例,病程为4~13年,平均病程为(6.5+1.5)年。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平均年龄以及病症分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可实施组间对比研究。

1.2方法

观察组使用胺碘酮(江苏恩华赛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H32021922)进行静脉注射治疗,方法为:在体积为50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加入150m g胺碘酮,充分混匀后对患者行静脉注射,每日早晚各1次。

对照组使用15 mg的三磷酸腺苷(苏州新宝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32021986)进行静脉注射治疗,每日3次。

本研究中,1个疗程为1周,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各疗程。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疗效判定标准[2]

显效: 治疗后,患者的房扑、快速房颤或者室上速已经完全终止, 且已经恢复为窦性心律;好转: 治疗后,患者的心室率小于或等于100 次/min;无效: 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无任何明显变化。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病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所得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比较,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中,恶心为2例,呕吐为1例,低血压为2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3%;对照组中,恶心为5例,呕吐为4例,低血压为4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1.7%。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观察组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病和多发病,功能性疾病以及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均属于心律失常的高发人群。心律失常起病急,且患者的持续时间也不尽相同, 所以难以评估患者正常窦性心律的恢复时间, 也难以有效地判断患者的心室率的减慢时间[3]。在临床上,心室率过快会对人体的血流动力学产生严重影响, 并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室速、室颤等,因此,要及时地进行系统化的治疗。在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基本的原则就是使心房扑动以及快速心房纤颤的心室率得到有效降低。

在以往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时,三磷酸腺苷属于常用药物,这一药物为辅酶类药,在心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治疗中均比较常用,能够有效地改善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助于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但是,有研究人员指出,三磷酸腺苷会抑制窦房结,可引发多种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低血压等,这会对治疗效果产生严重影响[4],因此,这也限制了三磷酸腺苷在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的应用范围。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对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认识的不断深化,胺碘酮在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这药物属于Ⅲ类的抗心律失常治疗药物, 能够对钾通道产生持续性的抑制作用, 并且能够使不应期和复极时间显著延长, 且能够充分地发挥非竞争性受体阻滞的功效, 能够有效地阻滞钠通道,恢复窦性心律。有研究人员指出, 胺碘酮可以同时具备Ⅰ、Ⅱ、Ⅲ、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功效, 并且能够对冠状动脉起到扩张作用,且能够使外周血管阻力显著降低, 因此这一药物作为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在临床上的使用率不断提升[5]。与此同时,也有研究人员指出,胺碘酮不存在负性肌力作用, 且不会对血流动力学产生明显影响,因此安全性好,不会引发多种不良反应[6]。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0%,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3%,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8.3%,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充分说明,在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胺碘酮能够有效地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研究与治疗中加以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刘云嫦.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2,08(7):149-150.

[2]田艳霞.胺碘酮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3(11):165-165.

[3]杨宏涛.胺碘酮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16):157-158.

[4]王舟波,叶峰,陆明岳等.普鲁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健康研究,2014,(3):335-336.

[5]张艺,张琼.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3,(1):99-100.

[6]吕冬.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4,(32):119-120.

作者简介:

孙翔 性别:男 籍贯:湖南长沙 职称:副主任医师,工作单位: 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八医院)

论文作者:孙翔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8

标签:;  ;  ;  ;  ;  ;  ;  ;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60例临床观察论文_孙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