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牵引、推拿等综合治疗与单纯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研究论文_张树明

针灸、牵引、推拿等综合治疗与单纯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研究论文_张树明

张树明(云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卫生院 云南 昆明 650216)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针灸、牵引、推拿等综合治疗方式与单纯牵引治疗方式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2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每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牵引、推拿等多种方式联合的综合治疗方式进行患者病症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牵引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对比,观察组患者病症治疗效果显著比率约为71%,病症治疗总有效率约为94%,而对照组患者的病症治疗效果显著率约为38%,治疗总有效率约为88%,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结论:针灸、牵引、推拿等多种方式联合的综合治疗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应用,具有较为突出的作用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牵引;推拿;针灸;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0-0309-02

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临床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患者一旦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之间容易产生相应的炎症反应介质,从而对于患者椎管内硬膜囊以及脊神经等形成一种机械性的压迫作用,从而导致患者腰腿痛临床症状的产生,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腰椎间盘骨骼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临床所应用的方法比较多,治疗效果也各不相同,对于患者病症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并不十分明显。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某医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年龄在26岁至67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约为41岁。在对于患者病症进行临床检查与诊断中显示,患者病症的发生时间在2个月至3年之间不等,临床中采用CT检查与MRA检查方式进行患者病症的检查确认,所有患者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标准,并且不包括存在有脊椎先天性畸形以及结核、马尾神经受刺激、肿瘤等其他病变的患者。在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L2-3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例,L3-4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例,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3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没有太大差异,具有比较意义。

1.2 患者病症诊断标准

在对于患者病症进行临床检查与诊断确认中,主要采取以下标准。首先,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腰痛、坐骨神经痛和马尾神经受压,并且在对于患者进行临床检查中显示患者的腰椎侧突,腰部活动受限,出现压痛和骶棘肌痉挛,在直腿抬高以及加强实验中结果显示为阳性,并且神经系统表现出感觉异常与肌力下降、反射异常等异常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在对于患者的X线以及CT、MRI、电生理检查中,能够准确的显示出病变间隙以及突出方向、突出物大小、神经受压情况等。

1.3 方法

在进行患者病症治疗中,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推拿以及牵引、中药熏蒸、理疗等多种方式综合运用的治疗方法。对于患者的牵引治疗主要采用某公司生产的DYY-3A微电脑多功能腰椎治疗机,使患者以俯卧位,结合自身的体重以及耐受情况,在选择合适牵引重量基础上,通过逐渐增加牵引力的方法对于患者进行持续牵引治疗,每天进行治疗一次,每次持续20到30分钟,以牵引后患者腰部出现酸胀为主,牵引重量控制在35至60公斤之间。针灸治疗主要对于患者腰部夹脊穴、太溪、肾俞、环跳、臀中、承扶、次髎、昆仑、委中、丘墟、绝骨等穴位的治疗为主,治疗过程中实证采用泻法进行治疗,虚症采用补法进行治疗,此外虚证治疗中还可以增加艾灸治疗,每天进行一次,连续治疗10次为一个疗程。中药熏蒸采用DXZ-1微电脑熏蒸床进行熏蒸治疗,同时结合患者的病症类型,采用中药汤剂进行配合治疗,每天进行熏蒸治疗一次,连续10次为一个疗程。最后,在对于患者进行理疗时主要应用某公司生产的BA200-3型设备、将中频输出电流设置在100至120mA之间,通过患者的腰部和患侧臀部进行治疗,每天进行治疗一次,每次持续20分钟。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牵引治疗方式进行患者病症治疗。

在进行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分析评价中,将治疗后疼痛以及椎旁压痛完全消失,并且棘突偏移得到纠正、能够进行自如活动的情况评定为治疗痊愈;将治疗后疼痛出现明显减轻或者是基本消失,活动状况明显好转的情况评定为治疗效果显著;将治疗后疼痛减轻,并且活动功能得到改善的情况,评定为治疗有效;将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没有发生明显改善的情况评定为治疗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原理进行患者病例资料有关数据的统计分析,组间对照采用x2进行检验,P<0.05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病症治疗效果显著比率约为71%,病症治疗总有效率约为94%,而对照组患者的病症治疗效果显著率约为38%,治疗总有效率约为88%;两组对比,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意义。如下表所示,为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表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患者组别(例)治愈(例)治疗效果显著(例)治疗有效(例)治疗无效(例)治疗效果显著比率(%)治疗总有效率(%)

对照组(40) 5102053888

观察组(40)10181027194

3.讨论

在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中,主要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方法,其中非手术治疗方式比较常见的主要有牵引、推拿、针灸等。根据临床研究的相关结果显示,在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如果单纯的采用针灸、推拿或者是牵引等方式进行患者病症治疗,所起到的作用效果并不明显,尤其是在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急性发作期,由于患者病症发生期间时常会伴有无菌性炎症或者是神经根急性水肿等情况,如果仅仅采用推拿或者是牵引,不仅不能够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保障,并且对于患者腰椎部位的较大强度刺激,还会加重患者的炎症与水肿情况,从而对于患者造成更为不利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上文在进行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症治疗中,分别采用牵引、推拿与针灸等多种方式综合治疗应用与单纯牵引治疗两种方式进行患者病症治疗控制,结果显示多种方式综合运用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单纯牵引治疗的效果,并且二者之间具有较为突出差异。

【参考文献】

[1] 戴德纯,童国海,边联龙,唐春林,朱伟芳,梅麟凤,石长根,姜浩,杭方杰.CT引导下经皮介入及康复一体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48):8449-8454.

[2] 刘凤松,王凯,景成伟,张亮,刘宾,杨亚林.后路钉棒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椎体稳定性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4):553-558.

论文作者:张树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8

标签:;  ;  ;  ;  ;  ;  ;  ;  

针灸、牵引、推拿等综合治疗与单纯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研究论文_张树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