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质公园助力织金经济转型升级论文

世界地质公园助力织金经济转型升级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张恒

从“藏在深闺人未识”到“天下谁人不识君”,织金洞以地学景观促进生态旅游,助力经济转型升级发展。

发现于1980年,1988年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4年成功申报为国家地质公园,2015年获批世界地质公园——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以其丰富的岩溶地质现象,记录了贵州高原的沧桑巨变,兼具重要的科考和旅游观光价值。

从“藏在深闺人未识”到“天下谁人不识君”,织金洞围绕“保护地质资源,普及地学知识,开展旅游活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不断加强保护、建设和管理,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大众旅游新时代的到来,让“世界地质公园”这张名片越来越亮,让“洞天福地·大美织金”响彻贵州、走出中国、拥抱世界。

资源保护演绎独特之美

走进织金洞,如同走进一卷巨幅“天书”。洞内石笋状如海豚跃起,黑白分明,挺拔的石笋上花瓣有规律地环绕,“群山”巍峨森严,岩壁绚丽多彩。织金洞就像一部无字天书,是世界上对地球演变史有力、丰富且具体的实物证据。

2015年9月19日,由织金洞、织金大峡谷、东风湖三个岩溶地貌单元组成的织金洞国家地质公园,作为中国政府推介的第八批世界地质公园候选单位,在日本召开的第四届亚太地质公园网络研讨会上成功入选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填补了贵州省境内没有世界地质公园的空白,也为织金旅游发展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与此同时,从2013年开通铁路列车到2015年高速公路连通,织金的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织金洞乃至全县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从贵阳来织金洞游玩,比以前更方便、更快捷、更安全。”曾多次到过织金的贵阳游客张先生,提起交通带来的变化显得十分兴奋。

“自从在公园内经营农家乐,不用出去打工,收入翻倍,还能在家照顾老人陪伴小孩。”在织金妥倮苗寨“麒麟农家”,老板李麒麟笑呵呵地说到。现在,他依靠农家乐一年收入就达20多万,“以后还要继续扩大经营规模,织金洞发展越来越好,织金人也要跟上发展步伐。”

自开发建设以来,织金洞管理局注重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景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中,不断加大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突出发展生态旅游,努力实现旅游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每到节假日,织金洞景区售票大厅就站满了购票人群;洞口入口处,等待进洞的游客自觉排起了长队。2月10日,刚从织金洞出来的罗先生说:“第一次来织金洞,感觉很震撼!溶洞里面的石柱、石笋、石梯,丰富多彩、千姿百态。”

“光绿化、环保方面,我们投入资金就达5000万元。”织金洞管理局绿化环保科科长张魏介绍,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公园周边的石漠化区域近几年得到了很大的恢复。不仅如此,织金洞管理局在官寨古街的改造规划与实施中充分考虑退耕还林群众生活与生产的安置问题,巧妙解决景区生态保护中的难题。同时,通过“引水入洞”、灯光改造等方式,着手解决洞内灯光设置与溶洞资源保护问题。

如今,织金洞风景区的资源保护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不论是管理者、游客、导游,还是当地的百姓都共同珍惜着织金洞这块喀斯特地区的“瑰宝”。

品牌打造助力旅游“井喷”

在对建筑工程进行建设的过程中,水电安装这一工程是非常重要的,在建筑工程中水电安装这项技术决定着人们在居住环境上舒适的程度。若是水电安装的方式在处理上存在着失误,会使建筑工程不能保证安全,更有甚者会侵犯到人们自身和财产的安全。基于此,在建筑中的水电安装技术之中,为了使工程的质量得到提升,使居民在生活上的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对存在着的问题加以解决。

“有朋友来贵州旅游,过去我们首选黄果树,现在首选织金洞。织金洞不仅值得一看,还可以顺便领略周围的少数民族风情。”从贵阳带朋友来参观织金洞的胡女士告诉记者。

近年来,织金县把乡村旅游作为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实现同步小康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统筹规划、区域联动、整合推进、差异发展,初步形成了景区辐射型、城郊休闲型、农业观光型等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模式。

在织金县,像李麒麟一样通过旅游致富的人越来越多。目前,织金洞景区内开办农家乐、农家旅馆、特色旅游产品经营店的农户达100多家,直接和间接带动当地2000多人就业,其中直接从事景区服务工作的有260多人(含织金大峡谷景区),年人均收入在4万元以上。

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大众旅游新时代的到来,让“世界地质公园”这张名片越来越亮,让“洞天福地·大美织金”响彻贵州、走出中国、拥抱世界。图为织金洞景观一隅。(织金洞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供图)

随着“互联网+”及新兴媒体的推广,织金洞管理局积极推进智慧旅游平台建设,景区免费wifi全面向游客开放,不断提升品牌覆盖面和影响力。景区在游客接待量出现激增时,还实行分时段售票,通过地方交通广播以及官方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时通报景区情况,同时在进入景区的主要交通干道设置咨询服务点。

“织金洞多次被评为‘中国最美的旅游洞穴’榜首,从根本上来说,这和整个织金洞风景区的旅游资源保护是分不开的。”织金洞管理局副局长彭雄表示,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严格遵循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定理,通过编制规划引领开发,严格执行和落实政策,以达到有效开发与地质保护共生的状态。

着力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旅游服务功能空间布局,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不断实现旅游资源合理配置。2018年,织金县接待游客140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1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06%、30.85%,今年春节长假,织金洞就接待游客17万人次,同比增长26%,创历史新高。旅游产业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导产业。

乡村旅游撬动扶贫开发

ARMAX模型的辨识过程中,模型阶次未知,需要利用已有样本进行判定。通常需要定义一个与模型阶次有关的目标函数,然后取能使该目标函数值最小的阶次作为ARMAX模型的阶次估计值[15]。本文选取贝叶斯信息准则BIC作为目标函数[16],

表4列示了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对管理层能力与技术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回归结果。与全样本基本一致,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组,均很大程度上依赖工资薪酬的激励效应,股权激励影响依旧不明显。进一步比较影响系数发现,国有组高管薪酬的正向激励程度稍低于民营组,可能是因为,相比民营企业,在国有背景高新企业任职的管理者拥有更多形式的其他回报,如潜在的行政晋升激励以及隐形偿付等,因此在给定相同的激励机制条件下,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可能不会热衷于需要较高成本的研发投资风险利益,验证了假设3b。

正是如此,织金县确立了“依托世界地质公园的品牌效应,立足‘洞天福地·大美织金’的品牌形象,进一步推动以织金洞为龙头的‘大织金’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思路。

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民族学校的索卫华对海西地区民族中学学生数学学习中导致数学基础较差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教师的知识面及传授方法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进行了剖析.中央民族大学苏傲雪对全国31所内地新疆高中班学校的932名教师和1 873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测试,对影响内地新疆班学生数学学业成绩的因素作了统计分析.云南曲靖师范学院孙雪梅综合应用调查测试、作业分析、口头报告和比较研究方法,从表征视角调查了七年级彝族学生数学学习现状,发现七年级彝族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上的数学表征水平发展不均衡,而七年级彝族学生与同年级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学生没有显著差异.

2017年9月,第五届亚太世界地质公园大会在织金隆重召开,织金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再次大幅提升,进一步奏响织金洞迈上世界舞台的号角。“用世界级品牌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这是织金县委、县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织金县委副书记、织金洞管理局党委书记徐开焱说。

以“一洞一城一寨”为主线的精品旅游线路,将织金洞景区、织金大峡谷、织金瀑布、织金古城、乌江源百里画廊为串珠连线,形成以马场乡马家屯、熊家场白马村等乡村旅游景点为补充的大旅游格局。

针对丰宁县域乡村旅游发展,提出“大美满乡,丰阜康宁”战略发展形象,释义为:现代旅游的典型形态是休闲度假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的生态环境与文化底蕴提出较高的要求。丰宁拥有辽阔的大草原、宽广的大牧场、无边的大湿地、雄伟的大峡谷、广袤的大森林、恢宏的滦潮源头,加上大气的满蒙文化,构成了丰宁“大美”形象要素的主体。乾隆提笔御赐“丰阜康宁”,于是就有了“丰宁”的得名。丰阜康宁,是丰宁的名字,也曾经是丰宁人民的憧憬,如今是丰宁的真实写照:物产丰富富足,人民康乐安宁。

同时,以溶洞文化、宝桢文化等为主要载体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特色,打造一批集休闲疗养、旅游观光、民族工艺为一体的顶尖旅游综合体项目,吸引全世界的游客。

下面出现了嗡嗡的议论声,眼瞅要塌台,他干咳两声,开始说话:“学员同志们,今天——我乡农业技术学校开始上课——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在讲课中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望及时批评指正——共同研究——”虽说这两句开场白不怎么的,是拾人牙慧,老生常谈,但挺起作用,课堂安静多了。

织金洞景区所在的官寨乡,走出了手拿绣针的全国人大代表蔡群,在她的带领下,该乡现有蜡染工坊20多家、300多人从事苗族传统蜡染手工艺品的生产加工,每人年收入可达4万元。

“在政府和景区的有效引导和扶持下,当地群众通过从事餐饮业和旅游商品制作等吃上了‘旅游饭’。”织金洞管理局局长安太敏说,如今的织金洞,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个世界级平台,实现与世界旅游品牌的连接,吸引了更多中外游客,助力当地人脱贫致富,让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扶贫开发、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责任编辑/袁燕)

标签:;  

世界地质公园助力织金经济转型升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