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学改革论文_旦增曲扎

浅谈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学改革论文_旦增曲扎

旦增曲扎 西藏仁布县中学 西藏 仁布 857200

【摘要】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是中学新教育实施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如何科学的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适应新时代、新形势及新理念,成为了当代初中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理念;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9-103-01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传统教学内容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是枯燥无味的,课程设计僵化,比如利用word汇编文档,掌握一些基本的汇编语言等等,不能够很好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就会没有动力,不愿意认真操作,降低学习效率,影响了教学实际效果。

2、传统教学管理相对不够严格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一般是在机房完成的,相对于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在教室完成教学的课程来说,计算机机房能够吸引学生的东西太多,计算机上会有很多的软件、游戏等等让学生不能认真的对待学习。而且,不同于教室管理,信息技术老师进行课堂管理难度较大,形成了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自由散漫习惯,没有真正的学习自己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

3、传统教学忽视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在初中,每个个体之间的计算机的掌握程度也是不同的。有的学生是从小就开始进行计算机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因此,能够在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得心应手,这一部分学生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的掌握会很快;但是,还有一部分同学在初中之间完全没有接触计算机,所以,到了初中,在信息技術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从头开始学习,学习的效率会很慢。另外的一些学生就是界于两者之间的,对计算机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也掌握了一部分的知识,但是掌握程度并不好的同学。在开展传统教学时,很难将讲学内容覆盖到所有学生,从而那些对计算机掌握不高的同学就会因为听不懂,不会操作而失去了对计算机的兴趣,如此造成恶性循环。

二、更新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中,教师占据着主体地位,完全控制着课堂,根本没有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情况下,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和交流,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是要转变角色,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直以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扮演着知识传授和灌输的角色,这种单一的角色不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今天,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角色,变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者为学生学习的启发和引导者,与学生共同学习,一起进步。二是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互动过程,尤其是初中信息技术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要认识到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过程,改变以往“高高在上”的姿态,以平等的身份、真诚的态度面对学生,在课堂上多与学生互动、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以学生为主体,确保学生的自主空间和时间充足。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为学生留出充足的合作讨论、动手操作的空间与时间。四是要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操作体验。尊重是师生之间平等交往的必要条件之一。

三、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倡导愉快式教学,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初中信息技术的内容更新快、实践操作性强,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但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学生的兴趣仅仅围绕在玩电脑这方面,并未对信息技术知识产生深层次兴趣。那么,如何挖掘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趣味因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一是巧妙利用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是一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否成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生动、新颖的导入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相反,平淡的开场白根本不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更别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导入方式,如悬念导入法、情境导入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二是组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烈的好胜心是学生的一大特点,教师不妨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中引入竞争机制,组织一些竞赛活动,如指法输入比赛、绘图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你追我赶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三是适当安排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信息技术课中一些基本技能的操作需要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来掌握,为了避免因枯燥的操作练习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结合学生喜爱游戏这一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利用电脑上自带的游戏软件,开展一些操作训练,让学生在愉快的玩乐中轻松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

四、围绕新课程改革,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大都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先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然后由教师机控制学生机为学生演示操作步骤,最后让学生动手操作练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主动发展的空间,他们的积极性不高,主体作用无从发挥,根本不可能很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鉴于此,教师要围绕新课程改革,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精神,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下面简单介绍两种教学方法。一是要精讲多练。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多动手操作,才能真正做到熟能生巧,灵活运用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分配讲解、演示和学生操作练习的时间,变多讲为精讲,将节省出来的时间交给学生自由利用,让学生多实践、多操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二是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主动、有目的地获取学习材料,通过不同途径、方法完成活动“任务”,从而使自己的各方面都获得一定发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尽可能地设计一些有趣、实用的任务,并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空间与时间,从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知识、思维、技能和情感都得到一定的锻炼和熏陶。

结束语: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只要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新课程改革精神,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开创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马静.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初探 [J].学周刊,2014(21).

[2]蒋昌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思路 [J].科学咨询 ( 教育科研 ),2009(08).

论文作者:旦增曲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2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浅谈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学改革论文_旦增曲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