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论文_林敏霞

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论文_林敏霞

林敏霞(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体检中心 430030)

【摘要】 对65例高血压患者,了解其健康知识需求,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结果患者能很好地了解高血压知识,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血压水平能有效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生活质量。

【关键词】 高血压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2-0099-02

高血压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有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于中老年人多见,可影响心、肺等重要脏器的结构与功能,甚至可导致脏器功能衰竭,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危险因素主要之一。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约1.6亿,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仅为30.2%、24.7%和6.1%[1]。且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老龄化,高血压的例数还会逐渐增多。为了更好的治疗高血压疾病,我们对65例高血压患者实施一系列健康教育措施,使患者正确认识、对待疾病,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05~2013-04在我院内科治疗的65例高血压病人,诊断均符合我国诊断均符合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2],其中男43例,女22例,年龄38~81岁,平均59.5岁。其中Ⅰ期12例,Ⅱ期40例,Ⅲ期13例。收缩压140~225mmHg,平均172mmHg;舒张压90~155mmHg,平均125mmHg。大专以上学历44例,高中以下学历20例,文盲1例。

2 健康教育的方法

2.1 建立高血压档案 入院后由责任护士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医院规章制度,引导熟悉环境,使患者尽快进入角色。根据患者的年龄、性格、文化程度、社会阅历、经济状况、病情及其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状况等资料,评估所需要指的导内容,确定健康教育目标,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计划和实施方法。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后,请患者填写健康档案,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饮食习惯、嗜好(烟、酒、茶、甜点等)、血压,放置于护理病历中。住院期间,责任护士根据建立的健康档案,确定教育重点,或针对患者及其家属个体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在健康指导过程中,每天测量血压,每周测体重并填入健康档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

2.2.1 集体健康教育 提供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的书籍,供患者每天下午借阅学习;每周定时在学习室由医务人员以讲座形式为患者讲解相关知识与行为疗法。对文化程度低者,则深入浅出地反复讲解。

2.2.2 图文宣传 科室走廊的宣传栏,健康教育宣传册、图文相册等形式。印制疾病宣教单夹放到健康宣传架上。

2.2.3 示范训练 指导患者如何正确测量血压。示范并个体化指导。

2.2.4 随机性教育 给患者不定时的灌输相关知识,在护理患者或是交谈时均可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指导,耐心解答患者的提问。

2.2.5 重视患者的反馈意见 让患者参与讨论,制定合理的、与个体生活方式相一致的治疗计划,包括随访的时间、联系方法等。

3 健康教育的内容

3.1 高血压的基本知识

患者及家属应掌握高血压的一般知识,熟悉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病因、发病机理及危害因素,长期高血压对人体的危害及并发症,熟悉治疗原则及自我监测技术。

3.2 指导高血压患者日常用药

高血压患者用药因人而宜,原则上从小剂量获得最大疗效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3]。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药物种类、剂量、时间、方法及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如硝苯地平的不良反应是开始治疗阶段有反射性交感活性增强,会引起心率增快、面部潮红、头痛、下肢水肿等症状。服用胶囊或缓释剂的药物时,因整片吞服,不宜掰开或嚼碎,以免影响药物疗效。忌临睡前服用降压药。睡前服药易诱发心绞痛、脑血栓、心肌梗死。正确的方法是睡前2小时服用。夜间起床时应注意体位性低血压。应定期的测量血压,遵医嘱根据血压波动调整用药。用药使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后应坚持每天服用,以保证血压的相对稳定。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高血压病终身规则治疗和保健护理的重要性。

3.3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与休息指导

3.3.1 保持情绪稳定,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根据年龄及身体状况选择运动的方式、强度、频率和时间以不出现不适反应为度,竞技性和力量型运动应避免。

3.3.2 清淡饮食 严格控制钠盐的摄入,每天应小于6g,忌食盐腌食品。多食新鲜蔬菜,多饮牛奶,保持理想体重。

3.3.3 戒烟限酒 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可导致心律加快、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大量长期吸烟还可导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引起血压升高,而烟叶中尼古丁会影响降压药物的代谢从而影响降压药物的疗效。因此建议吸烟患者戒烟。多量饮酒同样也会导致血压升高,慢性饮酒且每日饮酒量超过三百毫升可导致血压升高,因此建议高血压患者勿饮酒或指导根据个人习惯适量饮酒。

3.4 患者拥有健康向上的心理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表现为紧张、情绪不稳、易怒,而这些也又都是使血压升高的诱因。良好的心理状态对治疗疾病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医护人员应认真观察患者,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关怀患者,指导患者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减轻精神压力,教会患者使用放松疗法保持心态平和。如有精神压力时应设法释放,向亲人或朋友倾吐或参加轻松愉悦的活动,可倾注于音乐或寄情于花卉之中,使自身生活在最佳境界中,从而维持稳定的血压。

3.5 出院教育 

3.5.1 教会患者或家属测量血压的方法并说明注意事项,以便在家中定期测量。对于需严密监测血压者测量必须做到“四定”,即定时、定人、定体位、定血压计,并做好记录。 

3.5.2 继续治疗和用药,将出院所用降压药的药名、剂量、用法、时间、备注均写在出院指导卡上,嘱患者按时按量服药。

3.5.3 指导患者做定期复诊,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 

3.5.4 指导患者掌握疾病的各种危险信号,如发现吐字不清、肢体麻木、心前区疼痛或压榨感、尿量发生改变等任一症状时,立即就诊。

3.5.5 做好家属的教育工作,使家属及有关人员都能正确认识高血压疾病,共同关注高血压患者的健康问题。

4 结论

高血压作为一种高危害疾病无法通过临床治疗而治愈,需要患者承担对自身所患高血压病的长期自我管理任务。想要较好的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患者必须先掌握自我管理的知识、技能和信心。护理健康教育可以教会患者自我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实现自我管理,使血压稳定在安全范围内,病情得到良好控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防治高血压宣传教育知识要点.卫办疾控发[2005]289号.

[2]陈国伟,郑宗锷主编.现代心脏内科学[M].第二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813.

[3]卢芳,胡红英.老年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及体会[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4,3(1):88.

论文作者:林敏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11月第3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3

标签:;  ;  ;  ;  ;  ;  ;  ;  

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论文_林敏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