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乐高应用于《日食和月食》教学中的探索与反思论文_刘聪

将乐高应用于《日食和月食》教学中的探索与反思论文_刘聪

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小学 650106

摘 要:《日食和月食》选自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第三课。本节课选用乐高9686套装作为教具,通过搭建模型、模拟实验与探究、拓展与讨论几个环节完成课堂教学。本文介绍了教学中对于实验改进、模型搭建等环节的创新,同时对本节课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日食 月食 乐高 模拟实验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在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宇宙部分一直是相对较难的知识点。无论是地球表面的地形及其变化,还是宇宙中的行星运动、星座构成,都太过于宏观。在难以观察、对比的同时,难于找到合适的模型来模拟,因此成为教学中的“绊脚石”。

本课选自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宇宙》第四课《日食和月食》。在本单元第一课及第二课中,学生学习了《地球的卫星—月球》、《月相变化》,已经知道了地球、月亮的位置关系及相对运动,加之对课外知识积累的整合,对本课的内容有了较充分的前概念。在这一阶段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已经能够独立且较快地按照要求完成乐高模型设计和搭建,并能利用模型对教师提出问题进行研究。

二、传统教学法及弊端

在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中,教师用书中提出“有条件的学校用日食的录像资料代替图片”、“用玻璃球代表月球,乒乓球代表地球,电筒代表太阳”。但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玻璃球对于光的折射和反射会极大程度地影响实验;部分通过玻璃球汇聚的光也给观察带来了一定的不安全因素;教师用书中提到的“用手让玻璃球沿着乒乓球转一周”,不仅过于简单、笼统,而且手指的影子及遮挡、旋转过程中轨道的偏离均成为实验中极大的影响因素。在传统的教学中并无对于天体运动轨道的强调内容,而“天体是沿着固定轨道运动”则是宇宙学的基本规则。没有规则,遑论天体运动。

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这种模拟实验的方法很难完成教学。少部分学校有三球仪可以进行相关演示实验,但根据实地调查,一个学校拥有的三球仪数量普遍有限,且实际教学过程中很难用到。演示实验现象不明显,学生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三球仪基本成为实验室的摆设。学生对于本课的理解主要靠“猜”或者“想一想”。

三、教学环节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选用乐高9686套装作为教具;学生自备部分球体如海洋球、乒乓球等当做辅助教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首先回顾“太阳、地球、月亮三个天体的相对位置及运动关系”,借用乐高进行模型搭建,使得模型中“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继而让学生模拟太阳、地球、月亮三个天体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观察、探讨日食、月食的形成,描述发生这两种天文现象时三个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关系;之后结合第二节课的《月相表》,讨论交流日食和月食可能发生的时间;最后结合生活实际,分析日偏食、日环食的成因,分析日食、月食出现的概率及原因,并对搭建模型进行修正。

四、创新

1.本课教学过程选用乐高9686套装进行模型搭建。搭建模型首先强化了“月亮、地球都是在固定轨道上运动的”这一知识点,同时在他们进行相对运动的时候,只需要移动轨道即可,最大限度降低了人为因素对模拟实验的影响。加上乒乓球、海洋球大小比例比较接近真实水平,都为不透明球体,学生可以清晰看到月球在地球表面形成的阴影、地球对月球的遮挡。现象明显,思路清晰,结论正确。

2.日偏食、日环食的模拟实验。模拟实验让学生在复习日食成因的同时,慢慢探索出月球轨道可能并不是完全接近圆形。在探索实验的过程中更接近科学真相,同时体会科学探索的艰辛。

3.模型修正及完善。最后环节对于日食、月食发生时间及概率的探索,解决“太阳、月亮、地球是否在同一平面上”学生可以在讨论后自行查找资料进行验证,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对课堂搭建的模型进行修正。

4.乐高与科学结合。将乐高教具应用到科学教学中是学校最近两年开始探索的教学方式。从最开始的创模课到在平时的科学教学活动中应用,是一个漫长的过渡。在这段时间里,学生对乐高由好奇转变为随手应用,大约经过半年到一年的训练,动手能力就得到大大提高;基本可以自主设计、搭建课堂所要求的简单模型,并利用模型进行探究。

五、反思与不足

本课作为宇宙部分知识内容,原有的图片、视频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对于实验教学的要求。通过乐高模型的搭建,可以完成复习、探究、总结到课外拓展的过程。过程当中学生充分参与,动手、动脑,用最简单的方式得到结论,直观、形象,教学效果非常好。教学中乐高教具与球体的选择,最开始教师想尝试用搭建手、电筒支架的方式,但是搭建过程耗费时间过长,会影响课程环节的设置完成;球体选择的备选选项中原本设计了网球等球体,但在实践教学中,网球质量过大,会导致支架不稳定。经学生建议后,改为海洋球和乒乓球,且其比例、大小刚好合适,非常适用于实践教学。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不常用乐高教具的同学可能会过于纠结如何搭建“太阳、地球、月亮的相对位置及运动模型”,从而耗费较多时间。该知识并不是重点,教师可以考虑在本单元第一课《地球的卫星—月亮》部分便搭建好地球、月亮的模型,这样学生有了前序经验,课堂完成度就会大大提高。

论文作者:刘聪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  ;  ;  ;  ;  ;  ;  ;  

将乐高应用于《日食和月食》教学中的探索与反思论文_刘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