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旅游应走生态旅游之路_生态旅游论文

贫困地区旅游应走生态旅游之路_生态旅游论文

我国贫困地区的旅游业应走生态旅游的道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贫困地区论文,旅游业论文,生态旅游论文,道路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C913

前言

在旅游业的带动下,我国有一些贫困地区迅速脱贫致富。广西龙胜县的白面瑶寨、河北省涞水县野山坡、河北赞皇县嶂石岩景区、湖南省武陵源、甘肃省渭源县等发展旅游业不但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解决了当地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促使地区经济迅速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在旅游业带动下,当地居民的思想意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然而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地方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问题,造成生态环境退化。面临着这两难选择,贫困地区的旅游业将何去何从呢?笔者认为发展生态旅游业是一个较好的结合点。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一词最早于1983年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提出。他在1988年进一步将其定义为: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常规的旅游形式,游客在欣赏和游览古今文化遗产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考究与享乐旖旎的风光和野生动植物。后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生态旅游不断升温,各种组织和团体滥用生态旅游一词,几乎将任何一种与自然资源有关的旅游都称为生态旅游。1993年,生态旅游协会(Ecotourism Society)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系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从而规定了生态旅游目的的双重性——保护环境,维系人民生活。当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相辅相成的。①保护环境从长远来看是使人民更好地生活,维护人民生活的基础是良好的生态环境;在人民生活富裕之后,又可以通过科技发展来更好地监控、保护自然环境,因此两者缺一不可。国外生态旅游的对象强调的是自然环境,但在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国,自然景观被赋予了神秘而又悠久的文化色彩,难以将自然和文化分开,如我国四大佛教名山、长城、故宫、十三陵等,自然与人文合为一体。因此,我们认为生态旅游的对象应是原生的、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的和谐的生态系统。

二、贫困地区发展生态旅游业的优势分析

1.贫困地区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

我国的贫困地区一般处于革命老根据地、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境山区,简称“老少边山地区”。贫困地区往往山高林深,自然资源未受到破坏,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据统计,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三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共119处, 差不多一半分布在贫困地区。在全国旅游景点总数中,贫困地区占一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38个,位于贫困地区范围的就有12个,40多个贫困县在国家划定的自然保护区内。其中武陵源、九寨沟、黄龙寺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可见贫困地区具有丰富、品位高的自然景观资源。②而革命老区则有着别具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可以让旅游者缅怀先烈,亲自追寻先驱艰苦跋涉、开创伟业的足迹。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有着各具特色的历史和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民俗文化,各民族的节日活动、民间歌舞、戏曲杂技、工艺品、饮食文化、中医药文化等,均是独具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

2.生态旅游是贫困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生态旅游业有巨大的潜在市场

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1994年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是生态旅游。据加拿大野生生物局统计,1990的全球生态旅游产值为2000亿美元。据世界自然基金会估算,1988年发展中国家旅游收入550亿美元, 其中生态旅游的国际市场增大。进入9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国内居民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双休日和带薪休假的兴起使城镇居民具备了出游的条件,到1998年国内旅游总人次已达6.94亿人次,国内旅游总收入为2391亿元。随着现代化生活节奏的紧张,工作压力的增大,居住空间的狭小,人口增多造成一系列环境污染等,使居住在城市的人想在周末或节假日寻找一片安静的乐园,放松紧张的心灵,这些都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生态旅游是基于旅游业造成的环境严重破坏而做出的必然选择

目前,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保护生态已成为非常紧迫的任务。而目前我国一些地区盲目发展旅游业,只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全然不顾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如伴随着九寨沟旅游业的发展,上游和周边森林被大面积砍伐,造成九寨沟水量减少,湖泊水位每年降低6 ~30厘米,致使黄龙钙化堤已经退化变色,如不再采取保护措施,会使这里的岩溶湖过早衰亡。又如我国许多洞天由于开发不当,游客太多,加速洞内沉淀物氧化,一些洞口由于开得过大、过长,加速了洞内气体对流,人们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破坏了岩溶洞环境的平衡,促使洞内景物的老化。③我国贫困地区都处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带,若不重视环境保护,轻者会造成水土流失,泥石流破坏村庄,使原有景观不再重见等;重者可能破坏大气环流,影响当地小气候而贻害无穷。因此为了造福子孙后代,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生态旅游的道路。

3.贫困地区可发展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

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在于求奇、求新、求知。在我国广大的贫困地区,分布着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特色是旅游业的灵魂,各地只有以不同的自然风光和不同的人文景观为旅游对象,才会有大的吸引力。例如:北京市郊区昌平县的兴寿镇开展了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享农家乐、交农家友的乡村系列旅游活动,旅游者白天在农民指导下扶犁耕地、播种、除草,体验农民耕作的辛劳,晚上住农家土炕,吃山野菜,喝棒馇粥,听泉水丁东,闻虫叫鸟鸣,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90年代靠旅游富起来的龙胜县的白面瑶寨,旅游活动的场所是寨子里的广场或居民家中,旅游内容主要是向游客表演民族歌舞、打油茶和品尝民族风味小吃,销售土特产品和民间工艺品等。而我国革命老区延安却因为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而吸引了大量的游人。

三、贫困地区发展生态旅游业应注意的问题

1.防止生态旅游名不副实

目前在许多旅游地,打着生态旅游的幌子,却存在着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种种现象。据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提供的一份调查显示,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生态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11%出现旅游资源退化。④因此,贫困地区发展生态旅游一定要十分注意保护原本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

2.避免一哄而上

生态旅游业是一种产业,是一种经济活动,它需要具备一定条件。首先,一定数量、一定质量的旅游资源保证。许多贫困地区虽然环境优美,但面积狭小、孤立,难以发展生态旅游业。其次,有一定的客源市场。即: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依托大中城市,将城市的学生、干部、教师、工人等作为自己的客源腹地,可以吸引大量的游客。其三,安全、快捷的交通条件。安全是最重要的,没有安全的交通,再美的旅游资源,旅游者也不愿去看。在安全的基础上,还应做到快捷、舒适。这些都是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条件,暂时不具备这些条件的,不宜一哄而上,盲目开发。

3.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应有步骤、有层次

由于发展生态旅游业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又为了避免出现一哄而上、污染环境出现名不副实的情况,建议应有重点、分层次开发。首先应重点开发那些条件好的地区,重点开发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工艺品等;其次,对于自然保护区的开发,要严格遵守法令,禁止到核心区活动,对于保护区外围可采取先搞试验点、示范区的办法,积累经验、逐步推广。

四、贫困地区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对策

1.通过多种渠道筹资

老少边山地区基础设施落后,财力不足,资金比较短缺,可采用多 种办法筹资,如吸引外国投资、政府加大投资、建立旅游发展基金、实行股份制或采用贷款的办法等。

2.搞好旅游规划

为了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为了使生态旅游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先充分进行可行性论证,搞好旅游规划。这方面的人才可以先以优厚待遇引进,同时在本地区培养、选拔。

3.旅游管理应搞好

针对目前贫困地区生态旅游业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应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坚决制止破坏生态环境的事情发生。执法必严,对于污染环境的企业勒令退出。

4.建立环境质量监测体系

在发展旅游业时必须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工作。必须通过科学监测和研究确定生态旅游临界容量,在高峰期适当限制游人进入。

5.加大宣传

有关方面应该对各级部门、各种组织、团体进行认识自然、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宣传,传播自然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增强人们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环境保护意识。

标签:;  ;  ;  ;  

贫困地区旅游应走生态旅游之路_生态旅游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