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问题的历史考察_历史论文

澳门问题的历史考察_历史论文

澳门问题的历史考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澳门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澳门位于我国南海之滨,珠江口的西侧,背靠珠江三角洲,隔海与东侧的香港相望。澳门陆连珠海,北距中山市40公里,距广州105 公里。澳门的总面积为16.92平方公里,由澳门半岛(6.05平方公里)、 氹仔岛(3.78平方公里)和路环岛(7.09平方公里)组成,人口42.64万,其中中国人占96%,葡萄牙人占3%(注:关于澳门的面积有几种数字,总的趋势是不断扩大,原因是澳门移山填海,扩大了陆地面积。人口不断增加,这主要是移民和自然增长。本文的资料采自《人民日报》1987年6月9日和澳门日报社编《澳门手册》(1983 年版)页6。)。 澳门问题是西方殖民主义者侵略中国造成的, 根据我国政府在1987年与葡萄牙签署的《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澳门将在1999年12月20回到祖国怀抱。在澳门即将回归祖国之际,考察澳门问题的来龙去脉,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历史知识和对澳门基本情况的了解,而且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尊严感,以及对后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重大意义。

澳门自古以来即为中国领土

(一)澳门之得名。

澳门古称“濠镜澳”,原属香山县(注:香山县即今中山、珠海市。)。濠,史书又写作蠓(蚝),海洋动物,学名牡蛎。澳门位于咸水与淡水的交界地带,盛产牡蛎。人们后来把蠓改为濠。镜,形容澳门海面波平如镜。澳,古代把海岸湾曲停船之口称澳。于是合称“濠镜澳”。

澳门名称的由来,一说据《澳门记略》:“其曰澳门,则以澳南有四山离立,海水纵横成十字,故合称澳门。或曰,澳有南台、北台,两山相对如门云”(注:据印光任、张汝霖:《澳门纪略》(1751年即清乾隆十六年刊行)。)。二说均缘于澳门入口有两座山对峙,像门一样,这两座山为东望洋山和西望洋山。

至于葡萄牙人称澳门为Macau,是因为半岛南端有妈阁庙, 系福建渔民于1488年所建(注:据李鹏翥《澳门古今》(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6年)页22记载:妈阁庙整座古建筑,历史最悠久,而有记录的是半山的弘仁殿,建自明朝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香火甚盛。闽人称“阿妈阁”(Amacau),简称妈阁。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葡萄牙人初到澳门,在半岛的南端登陆,闻当地人说“妈阁”,因而称澳门为Macau。至于英国人称澳门为Macao,完全是从葡萄牙人学来的。

(二)澳门的历史沿革。

澳门原属香山县。香山古为杨越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将杨越划分为桂林、南海、象郡3郡, 当时香山属南海郡。及至宋绍兴二十二年(公元1152年),从南海、番禺、新会、东莞4县划出一部分建置香山县, 属广州府(注:据《香山县志·沿革(康熙十二年刻)。)。香山县的建制在葡萄牙人占据澳门(1557年)之前405年已确立,当时澳门已是珠江三角洲南岸香山县的一个渔村了。

明朝在澳门设有提调、备倭及巡缉3个行署负责监管。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在澳门设立关部行台。1730年(雍正八年)香山县丞移驻前山寨,改为分管澳门的县丞,专门负责管理民夷事务。1743年(乾隆八年)肇庆府同知移驻前山寨,改设海防军民同知,专司海防,兼管在澳民夷。香山县丞则移驻望厦村,专管民夷事务。至于在澳门出入口的货物征税,始终由设在澳门的关部行台管理。

葡萄牙人初来中国及其暴行

自从马可·波罗(Marco Polo)的游记在西方发表之后,在欧洲掀起了一股“寻金热”。马可·波罗在游记誉东方世界为“黄金之国”,使西方人士极为向往。于是在15世纪~16世纪,欧洲开始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欧洲人向外探险和寻找新航路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西亚地区发生动乱。这时正是新兴的奥斯曼帝国的建立时期,不断与拜占庭帝国在西亚发生激战,东西交通受阻。土耳其人控制了地中海,限制西欧与东方的商务往来和贸易活动。在新航路开辟之前,东西交通主要通过两条路线来完成。一条是海路:从中国东南沿海出发,经过菲律宾→印尼→马六甲→印度→红海(或经波斯湾)→埃及→北非→地中海东岸,最后到达欧洲。这条路线被誉为“香料之路”。另一条是陆路:从长安(今西安)出发,经陇西→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最后到达欧洲,这条路线即通常所说的“丝绸之路”。这两条路都必须通过西亚。这两条路不通,西欧人就想从海上直达东方。当时的造船业、地圆学说,以及指南针的发明,也为航海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1492年,意大利热那亚水手哥伦布率领的船队最先到达美洲。1519年~1522年,西班牙人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环球航行,把亚、非、欧、美4大洲沟通起来。随着地理大发现和通往东方航路的开通, 西方殖民者开始向亚洲扩张。

葡萄牙在1143年成为独立王国,15世纪~16世纪成为海上强国,积极向外进行探险活动。1487年,葡萄牙国王派迪亚士沿非洲海岸向南航行,在返航时发现了好望角(注:好望角原名风景角,改名好望角,意为给葡萄牙人的航行带来美好的希望。), 打通了通往东方的航路。 1497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第一次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到达印度的果阿。第二年(1498年)5月,达·伽马到达印度西南部, 从印度换回大量黄金、香料。1505年,葡萄牙人任东方总督。1510年抢占印度西海岸果阿。1511年又以武力吞并满剌加(今马六甲),1512年占领摩鹿甲群岛。不久,便以商人、海盗出现在中国海域。葡萄牙人最早到达亚洲,最先在中国进行殖民活动。16世纪正是葡萄牙的海上全盛时期,当时的葡萄牙主要从事航海经商活动。

1513年葡萄牙人阿尔发莱斯在广东沿海的一个小岛登陆。葡萄牙文献称所到之处为Tamāo(注:有人认为 Tamāo 不是屯门,应译为“塔妙”。认为塔妙位于广东新宁县(今台山县)的上川岛。 并认为中葡1521年屯门之战也发生在此,但未被大多数学者接受, 笔者在此采用传统的说法。详见赵立人《“Tamāo”不是“屯门”——中葡关系史纠谬》一文,《世界史研究动态》1987年第9期,页31~33。)。 这是明代欧洲殖民者首次踏上中国领土。1514年,葡萄牙人欧维士( JorgeAlvares )自麻六甲首航中国,至广东东莞县的屯门,未登岸就卖完了货物,获大利而归。1517年(明正德十二年),葡萄牙政府派皮来资作为使节,率领舰队出使中国,9月到达广州,放礼炮显威。 《明实录·东西洋考》第五卷记载:“放炮之声如雷”。他要求与中国通商,并提出要进京面见皇帝。

葡萄牙人到达中国,一方面从事通商活动,另一方面则更多的是进行掠夺活动。他们在沿海用武力抢占岛屿,绑架人口卖做奴隶,在中国海面杀人抢船,掠夺货物,引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许多官员上书皇帝,要求讨伐,于是爆发了1521年的屯门之战。

屯门位于九龙半岛上的青山湾,葡萄牙人首先抢占屯门,作为侵略据点。明政府派汪鋐讨伐佛朗机(注:当时中国人称西方人为佛朗机。这是因为阿拉伯人把欧洲人叫Frank(法兰西), 担任翻译的多为阿拉伯商人。中国人再由阿拉伯人的发音译过来,就成了佛朗机。),把葡萄牙人驱逐出屯门。葡萄牙人被赶出屯门后,仍不甘心,想用武力恢复屯门。1522年明朝官兵在广东新会县西草湾(注:赵立人认为应为新宁县甫草湾。因为新会县并无西草湾,怀疑把新宁县南草湾误为新会县西草湾。见赵立人《“Tamāo”不是“屯门”——中葡关系史纠谬》一文。)与葡萄牙人进行了一场激战。明朝军队大获全胜,打死葡方35人,活捉42人,获两艘船只。并把缴获的大炮献给明皇帝,称“佛朗机炮”。

葡萄牙人在广东被逐后,残部转往福建、浙江沿海一带。1548年,明朝政府派闽浙提督朱纨率兵清剿葡匪,在浙江宁波的双屿港,双方发生激战。这一仗明军取得很大胜利,获敌般70多艘,打死、打伤200 余人,把葡萄牙人全部赶出双屿港。在双屿港失败后,葡萄牙人全部集结在福建诏安县走马溪。1549年,朱纨率大军到走马溪与葡萄牙人展开激战,擒获243人,福建海防全部肃清。

从此以后,葡萄牙人不敢公开用武力威胁中国,改为通过各种手段窃居。朱纨在肃清残敌后被明政府下狱受审,他说:“除外盗易,除内奸难”。最后被迫自杀。此后朝廷中的官员不敢再谈加强海防。这就给葡萄牙人窃居澳门创造了良机。

葡萄牙人窃据澳门

明初,正德年间,中外贸易的地点主要在广东电白县。1535年,因广东官员黄庆受贿,才把中外贸易的地点移到澳门,每年税收为2 万两银子。澳门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场所,对世界各国开放,当时的澳门和葡萄牙人没有关系。

1553年(明嘉靖三十一年)葡萄牙人寻找借口,说由于在海上遇到暴风雨的袭击,货物被水浸泡,请求准许在澳门晾晒货物。广东海道副使汪柏接受贿赂,允许葡萄牙人上岸晒货。此后允准澳门为葡萄牙人商船的泊口,按惯例抽税20%,但尚不准葡萄牙人将澳门作为居留地,而且也未经朝廷的批准(注:郭棐:《广东通志》(万历三十年刊),卷69,《澳门》。)。

从此以后,葡萄牙人便在澳门搭棚住了下来,赖着不走。葡萄牙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外贸易规则,因为当时朝廷规定外国人不能在此搭棚长期居住。但是葡萄牙人继续采用贿赂的手段,从明朝官员手中得到砖瓦建起了房子。数年之间,聚落成村。葡萄牙人自认为澳门是于1557年(明嘉靖三十六年)建成的远东最早的殖民据点(注:M. deJesue:Historic Malao,1902.Macau,oldest Foreign colony in Far East,Founded in 1557.)。这种情况完全是地方官员接受贿赂的结果, 政府并没有批准。葡萄牙人每年给广东地方官500两银子, 算是交了保护费。1573年,广东官员接受贿赂事件被揭露后,明政府把葡萄牙人给地方官的贿赂变为租金,上交国库。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1841年鸦片战争时期。到1562年葡萄牙在澳门的人数多达800人,并且与日剧增, 扩大地盘。1574年(明万历二年),明政府下令在莲花茎修筑关闸,借以控制粮食出口,但关闸并非界限,直至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香山县分理澳门的县丞仍设在望厦。澳门虽为各国贸易的公共场所,但葡萄牙人在澳门修炮台、贩鸦片、卖人口,使澳门成为反动分子的巢穴、罪犯的窝点。葡萄牙人俨然各国的东道主。

虽然明、清政府允许葡萄牙人在澳门居住,但仍对澳门行使主权。明朝有不少官吏上书皇帝,要求“尽逐澳门诸犯”。但由于北方边防吃紧,没有采用武力驱逐葡萄牙人,而是采用“建城设官而县治之”的办法。1583年,明政府在广东香山增设县丞1员,置于距澳门15 里的前山寨。1617年,又在中路周末营设参将1员,率1000人把守,加强防范。 1622年(明天启二年)葡萄牙人为了防范荷兰人的进攻,竟擅自在水坑尾、三巴门之间占筑城墙以为固守(注:何大章、缪鸿茎:《澳门地理》(广东省立文理学院,1946年版),页21。)。明政府迫使葡萄牙人拆毁所建城堡、炮台,把葡萄牙人编成保甲,登记注册。并对住在澳门的人发布了5条禁令:(1)禁止养奴隶;(2)禁止贩卖人口;(3)禁止走私;(4)禁止随便盖房;(5)禁止漏税。

清朝开国之后,继承了明朝的制度,仍对葡萄牙人在澳门的活动加以限制,防范更加严密。本来清政府完全有能力把澳门的外国不法商贩全部驱逐出境,但当时清政府宣布正式开海禁,怕影响对外贸易,一方面为了表示朝廷的宽容大度、大仁大德,另一方面为了促进外贸的繁荣,因此没有驱逐澳门的不法分子,而是保留现状,对澳门颁布禁令,增加官吏,加强行政管理。1743年(乾隆八年)增设广州府海防同知,专门办理澳门事务,并把香山县丞移驻望厦村。第一任海防同知为印光任,他后来写了一本《澳门记略》。清政府还规定,如果葡萄牙人犯罪,一律由中国方面审讯。不许随便增加船只,无故进入澳门。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鸦片战争前,没有多大变化。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发布文告:“澳门一区,乃天朝土地,不许夷人野族而居。兹养子孙,应视为域内之民”。直到1887年中葡条约签订,葡萄牙人才取得在澳门的永久居住权。

“永驻权”的骗取——1887年中葡条约

1842年中英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给英国。美国趁火打劫,接踵而来,派遣炮舰到澳门,胁迫清政府于1844年7月在澳门望厦村的普济禅院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 这个条约除了割地赔款以外,几乎包括了英国在《南京条约》中所取得的权益,而且在关税协定及领事裁判权等方面有所扩大。

鸦片战争后,葡萄牙人亦趁火打劫进行侵略。1845年葡萄牙政府悍然宣布澳门为“自由港”,任命亚马留(Ferreira do Amaral)为澳门总督。1848年亚马留拆去1622年占筑城墙的水坑尾门,扩占城墙以北的土地。他们到龙田村等地辟筑马路,毁坏农田及居民的祖坟,引起村民的不满和仇恨。1849年秋,亚马留到莲峰庙附近耀武扬威,愤怒的村民将他砍死。澳葡借此强占望厦和拉塔炮台,取消中国关税,停纳地租银,驱逐中国官吏,我设在望厦的县丞被迫迁回前山。1851年葡萄牙人在西沙嘴筑炮台,并强占氹仔岛,修建捕房及教堂。1863年强占塔石、沙岗、新桥、沙梨头、石墙街等村镇。1864年占领路环岛。1874年葡萄牙人闯入香山县,拆毁我关闸,设捕房,并将关闸界北移,另建新关闸。1879年又占龙田村。1883年,葡萄牙人强编望厦、龙田2村的户籍, 又辟马路,设捕房于望厦。

1883年中法战争之后,葡萄牙势力日益衰落,没有力量单独侵略中国。其能够侵略中国,全赖英国的支持。中法战争之后,清政府的财政陷入困境,迫切需要加以解决。由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赫德(英国人)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这个办法体现在1885年7 月清政府代表与英国人在伦敦签订的《中英烟台条约续增专条》中。其中规定对鸦片“税厘并征”,每斤鸦片征税厘100两银子。这样, 把原来由地方政府征收的厘金用税厘并征收归中央。清政府因此增加了财政收入,而赫德则通过这个办法控制了中国的地方海关。由于香港走私活动日益猖獗,所以条约中还规定中英双方应尽快缉查鸦片走私问题。由清政府官员邵友濂与英国人赫德负责鸦片缉私问题。赫德、邵友濂和澳葡当局商定了一个骗局:由香港提出税厘并征,港澳相同,查禁走私。此外还商定由邵友濂、赫德及澳葡当局向清政府提出,要求中国与葡萄牙订立条约,与其他国家相同,将澳门永租给葡萄牙,而且不收租银。并说这个办法不伤国体,又可保证鸦片税收。这是英国人赫德替葡萄牙人出的点子。当时李鸿章忙于洋务运动,急需要钱,于是清政府与李鸿章默许了这个提议。

1886年7月下旬, 清政府派赫德到澳门与葡萄牙代表罗沙举行谈判。罗沙在谈判中提出他不愿采用“永租”字样,而要求葡萄牙人永远驻扎、管理澳门。于是赫德向清总理衙门解释说,这不过是字样(文字)变动,不碍大局。清政府急于达成协议,便答应了要求。1886年11月下旬,清政府派拱北税务司金登干(英国人,赫德的亲信)到里斯本同葡外交大臣举行谈判,以赫德与罗沙草案为基础,最后在1887年3月26 日签订了《中葡会议草约》,一般称《里斯本草约》。主要内容包括:(1)中葡在北京商谈签订友好条约,要求利益均沾, 得到同西方其他国家同样的在华权益;(2)葡萄牙永驻澳门,管理属澳之地;(3)未经中国政府允许,葡萄牙不能将澳门随便转让他国;(4 )关于对鸦片税厘的征收,港澳相同。

同年10月,葡萄牙政府派罗沙到北京,与清政府门多罗恭亲王继续谈判,草拟中葡《和好通商条约》共54款,又将中葡草约中的第二及第三条列入其中。该通商条约的第二款明确规定,澳门的界址未划定,俟两国派员会订界址,再行特立专约。在划定界址之前,一切事宜俱照现时情形,彼此均不得有增减改变。中葡《和好通商条约》于1887年12月由奕劻、孙毓汶为全权大臣同葡萄牙大使罗沙签字画押。1888年4 月由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与葡萄牙使臣互换条约。

这样,葡萄牙在英国人的一手扶植下,骗取了在澳门的永驻权,并取得了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同等的特权。条约签订时,张之洞、吴大澂、曾纪泽等大臣上折反对与葡订立条约,他们不仅指出葡萄牙的衰弱,而且指出这是西方合谋,掠夺中国,但清政府没有接受。

条约签署后的澳门局势与我国政府对待澳门问题的立场

自1888年中葡《和好通商条约》签订后,葡方仍常有扩占土地、违反条约的举动。1889年,企图占领横琴,由于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大、小横琴未能占领。1890年葡萄牙人强占青洲岛,曾一度侵入北山、沙尾、湾仔、银坑等地,强迫编列门牌,后经乡人鸣锣号众,葡兵始狼狈逃窜。1907年葡萄牙人在澳门开辟马路,竟焚毁我龙田村居民30余家。

1910年(清宣统二年),中葡双方派代表在香港举行勘界谈判。清政府代表为高而谦,葡萄牙代表为马沙度。谈判一开始,葡方便要求将澳门半岛、青洲、拱北、氹仔、路环及大小横琴与附近海面划为澳葡领地。这引起广州人民的强烈反对。他们要求清政府废除1887年中葡条约,而且呼声很高。在国内人民的压力下,清政府代表主张以澳门壁外(即1622年葡萄牙人占筑的城墙)为葡萄牙领地,壁内数村为其属地。后来清政府代表又作让步,同意氹仔、路环2岛为其属地, 但否认拱北及大、小横琴为其属地。谈判到1910年4月, 由于双方争执不下和广东人民的强烈反对,同年10月移至北京继续谈判。最后拟定澳门原界作为本境,以龙田、望厦为属地,氹仔、路环允许葡萄牙人停留,但不作属地。其余大、小横琴及内河外海仍属中国。葡方表示不满,要求提交海牙和会公断。而这时葡萄牙国内爆发革命,谈判中止,使澳葡与中国的界址成为一桩悬案。

此后,在澳门的葡萄牙人多次侵犯我方主权。1911年葡萄牙人强迫路环岛九澳的村民纳租,又在氹仔鸡颈山东北的海面浚河,并派军舰暗浚我九洲洋海道。1919年(民国八年)澳葡再筑青洲堤,企图开辟青洲岛北部,经我方抗议才中止。1921年中葡双方把澳门界址问题提交在美国召开的太平洋和平会议公断,后以界务复杂作罢。及至1928年(民国十七年)因中葡《和好通商条约》54款期满,在社会压力下,民国政府外交部在7月6日正式照会葡萄牙公使:1887年条约作废,声明葡萄牙占据澳门已失去了任何条约根据,完全是非法的。但葡萄牙人仍赖着不走。

1945年日本投降时,在澳门的葡萄牙人乘机将关闸边界向北推移数十丈,在闸口之外设岗把守。1952年7月发生“关闸事件”。 把守关闸口外的葡兵对我边防军进行挑衅。澳门葡兵竟向拱北发炮弹数十发,我国当地军民给武装挑衅以有力回击。葡萄牙人最后不得不向中国表示道歉并给予赔款。1953年国际上掀起了反华浪潮,葡萄牙人想试探中国的态度,又一次进行挑衅。在澳门举办开埠400周年大型纪念活动, 引起我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对葡萄牙提出严正警告。当时中国政府表示,澳门问题同香港问题一样,我国有权收回,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采取适当的手段加以解决。1972年3 月中国在致联合国非殖民化委员会特别委员会主席的信中声明:“香港、澳门属于历史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造成的结果。香港和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的所谓‘殖民地’的范畴。我国政府主张,在条件成熟时,用适当的方式和平解决港澳问题,在未解决以前维持现状”(注:据《澳门问题资料汇编》(1)(中山大学港澳研究所编),页22。)。

1974年4月,革命胜利后的葡萄牙政府宣布, 放弃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其后又承认澳门不是殖民地,而是中国领土、葡萄牙管理的特殊地区。1979年2月中葡建交, 就澳门问题达成协议:“澳门是中国的领土,目前由葡萄牙管理”。澳门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在适当的时候,中葡两国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进入8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缓和,邓小平“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日益强大,随着1984年《中英香港问题联合声明》的签署,解决澳门问题的条件日益成熟,澳门问题的解决逐渐被提到议事日程。

1986年底,中葡两国就澳门问题进行接触。1986年6月30日到7 月1日,在北京开始了第一轮会谈。此后经过3轮谈判, 澳门问题的谈判进展极为顺利。最后在1987年3月26日上午11时, 中葡两国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草签了《中葡两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声明上签字的是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周南和葡萄牙代表团团长鲁伊·梅迪纳大使。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届时被殖民者统治了400多年的澳门将回到祖国怀抱, 成为我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这成为我国现代史上继中英圆满解决香港问题之后的又一重大事件。

通过对澳门问题的历史考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在明朝以及清朝前期国力强盛的时候,我国不怕外来势力,完全有抵抗外来势力的能力,只是在清朝后期,尤其是鸦片战争后,国力日趋衰落,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社会。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教训:(1)国家当自强,民族要兴盛。只有国家强大, 民族兴盛,才有抵抗、控制和驾驭外来势力的能力。强大的中国是外交的后盾。澳门问题解决的历史充分证明了一个真理:弱国无外交。 (2)从澳门问题的历史考察中还可以看出,腐败的政府和腐败的官吏是导致外来势力猖獗、民族受辱的一个重要内因。所以,反对腐败,提高民族自尊心,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和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应是我国政府的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3)对待外国势力和外来文化要一分为二, 既要吸收、利用、学习外国先进的一面,又要摒弃其糟粕。敢不敢对外开放,接受外来事物,是检验一个政府有无自身消化、吸收外来文化和外来事物的能力的标准。在明朝和清初,即使没有驱赶澳门的外国不法分子,也仍能通过加强行政管理控制局面,但在清朝后期国力衰弱之后,就失去了这种能力,使外国势力猖獗,最后导致签订不平等条约,失去澳门。

标签:;  ;  ;  ;  ;  ;  ;  ;  

澳门问题的历史考察_历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