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成长”课堂教学设计案例研究双曲定义与标准方程的教学设计与记录_双曲线论文

“超前尝试、同伴成长”课堂教学设计的案例研究——“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设计和实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设计论文,双曲线论文,超前论文,方程论文,同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校数学组在张祖寅老师的领题下,开展了《高中数学“超前尝试、同伴成长”课堂教学设计的校本研究》(江苏省“十一五”规划重点专项课题)。该课题以生本理念为指导,突出“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基本原则,关注学生的自学能力、交往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个性发展。“超前尝试”是指学生在教师正式教学之前,按照学习目标开展自主学习、独立探究、讲解自我学习体验和反思意义建构。“同伴成长”是指学生在共同体中享受共同的价值观和发展愿景,彼此相互尊重、相互协作、相互支持,以实现优势互补、成果共享、共同成长的目标。课题以“尝试学习”理论为依据,立足以校为本,通过对数学教学活动过程进行系统的设计,组织学生超前尝试自学、探究、讲解、反思等,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优化和转变。在无锡市素质教育现场会上,本人开设了研究观摩课“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受到同行的高度评价,现将这堂课的设计和实录整理成文,作为课题研究的一个案例,供探讨和参考。

一、教学目标设计

1.通过双曲线定义的“超前尝试”学习,使学生体验定义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渗透类比和分类思想,以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2.通过双曲线标准方程的自主推导,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并通过数学模型的应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探索性和实用价值。

3.通过学习交流和反思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美的魅力,领悟数学中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价值,共享“同伴成长”之乐趣。

二、自学提纲设计

1.尝试复习:叙述椭圆的定义,并指出关键词和容易忽视的地方。

2.尝试操作:用一条处理过的拉链钉在木条上,拉链拉开时,接触点M与两固定点增加的长度相同,这时画出的曲线与椭圆有什么区别?

3.尝试总结:由上述操作,结合与椭圆的定义作类比,你能自己归纳出双曲线的定义吗?对照教材上的定义,比较有无疏漏之处?

4.尝试推导:与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作类比,怎样推导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5.尝试提炼:比较双曲线与椭圆标准方程特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焦点在x轴上还是在y轴上判断方法与椭圆的差异;a、b、c之间的等量关系及大小关系与椭圆的不同之处。

三、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创设问题情境可激发求知欲,直观的教具及多媒体演示更增加了学生探索的兴趣,此外,这样设计还可以检测学生超前尝试的达成度]

(二)解决问题,引申迁移

1.与椭圆的定义作类比,由学生5尝试归纳出双曲线的定义(略)。

2.你在课前尝试时是否出现了疏漏?能否与大家作些交流?

让学生感受到:用距离公式,再通过两边平方去化简方程,运算量很大!教师引导:能否与椭圆类似,建立一个几何模型,使这类问题得以化简?

4.师生互动,推导双曲线标准方程。

与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作类比:

(1)建系取点。提问:应如何建立坐标系?让学生考虑后提出方案,然后归纳讲评,通过对称性建立坐标系,设M(x,y)是双曲线上任一点,找出x、y所满足的方程。

(2)列式化简。让学生按确定的坐标系依条件列式化简(给学生一定的演算时间,两位学生10、11上黑板合作完成),然后提问学生,交流体会。

[从数学建模的必要性及建立过程,可培养学生的求实、求简、求美的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3)引导学生通过图表(略),比较双曲线与椭圆:1)标准方程特征之异同;2)焦点在什么坐标轴上判断方法之差异;3)a、b、c之间的关系及大小之不同。

[学习双曲线从内容到方法都要与椭圆作类比(相同与差异),以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三)例题探索,强化变式

例1 引入新课时的变式问题,即教材(苏教版选修2-1)上的例题1。

教师:待定系数法的操作是设元、降元、求元,即方程的思想;定义法的关键是对于与焦点有关的问题有回归定义的意识,正如乔治·波利亚所言:“回归定义是一项智力的活动。”如果说前一种方法侧重于“数”,那么后一种方法侧重于“形”,数形结合,两者相得益彰。

[集新旧知识及两种典型数学方法于一题,可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加强解题策略的选择性知觉。教师的适时介入,可引领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刻]

例2 就m的变化讨论方程表示曲线的形状变化。

学生18得到的结论是当0<m<2时,曲线表示椭圆,当m<0或m>2时,则表示双曲线。通过不断补充和完善,终于获得了正确的结论,但大家对遗漏现象仍心有余悸。于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数轴来发现“质变点”——系数的零点。结合利用几何画板制作的软件,绘声绘色地描述曲线的动态美:当m<0时,随m的增大,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开口渐渐张大,m=0时突变为两条平行于x轴的直线,把两条直线慢慢弯成扁椭圆(0<m<1),再把椭圆似皮球般充气,逐渐鼓起为圆(m=1),进而挤压成竖椭圆(1<m<2),继续充气则裂变为两平行于y轴的直线(m=2),最终把它变成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m>2)。这种富有哲理和动态美的点睛之笔,在学生的记忆深处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用形象化的语言展示数与形变化过程中的数学美,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加学生的学习情趣,同时又引动了学生进一步的探究的激情]

例3 已知A、B两地相距800m,一炮弹在某处爆炸,在A处听到爆炸声的时间比在B处迟2s,设声速为340m/s。试问爆炸点在什么曲线上?并写出曲线的方程。(教材例3)

利用定义,学生20很快得出了(1)的结论:爆炸点在以A、B为焦点且距B较近的双曲线一支上,其方程为,(x>0)。

延伸性探究:试问要有几个观测点才能确定爆炸点的位置?

学生刚开始时显得不知所措,于是老师通过几何画板的演示,让学生弄清问题的要求,再作探索和讨论,学生21根据作图得出需要3个观测点,但理由说不明白,考虑到课堂时间的因素,留作学生课后深入探究。

[新课程强调数学应用和数学建模,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课堂教学的效果来看,学生表示出很高的兴致和探索热情]

(四)归纳小结

老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22、23、24参与了讨论,主要观点摘录如下:

(1)学习双曲线的方法:与椭圆作类比(定义、标准方程、推导及a、b、c的关系等)。

(2)双曲线有两个标准方程,且都有c>a,c>b及,至于a、b大小关系不确定。

(3)求双曲线方程的过程与方法与椭圆类似,即“画草图——定形式——定方法”。

(4)例题2曲线的形状变化,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和美的享受。(掌声响起)

[数学教学与其他一些突出欣赏价值的艺术形式不同,它首先要求内容的充实恰当,这是前提。在这个基础上还要花大力气去展现数学本身的简单美、和谐美、对称美、奇异美,这是数学教学魅力最本质的因素,也是艺术发挥的最广阔空间]

(五)布置作业(略)

结束语: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有效的学习,但从以往的研究成果来看,研究学生怎样学却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洋思初中推行的“先学后教,当堂巩固”的教学模式,虽然成效卓著,但又颇受争议。从杂志上发表的优秀教学设计或实录来看,教学目标叙写的主题仍然是怎样教,而不是怎样学。反映在课堂上,教师的教依然处于强势,学生的学仍处被动应对的局面。可见,要真正改变人们的观念,打造民主而又灵动的课堂,找到生本理念的有效抓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超前尝试、同伴成长”正是有效的抓手之一。但这种课堂教学方式尚处成长阶段,尤其是一些教师简单化的操作会引来众多的非议,因此还需倍加呵护,才能迎来生机勃勃的繁荣之日。

标签:;  ;  ;  ;  ;  ;  

“开拓成长”课堂教学设计案例研究双曲定义与标准方程的教学设计与记录_双曲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