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颈椎病术后护理干预效果论文_杨丹1,李英姝2,高阳(通讯作者)

北部战区总医院 神经外科

摘要:目的 探究颈椎病术后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抽选我科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56例颈椎病手术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术后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中,显效15例,有效11例,护理总有效率为92.9%,27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6.4%;对照组中,显效10例,有效10例,护理总有效率为71.4%,21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术后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颈椎病;术后护理

颈椎病(cervical syndrome)是因颈椎、颈椎间盘、韧带退行性改变,导致颈椎失稳、压迫邻近组织结构如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其发病率据报道在1.7%~17.6%[1]。现抽选我科收治的56例颈椎病手术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颈椎病术后护理干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我科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56例颈椎病手术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29~49岁,平均年龄(37.5±1.2)岁。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术后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

颈前路手术造成术后呼吸困难的原因有:术中牵拉气管食管引起咽部水肿;颈部术区血肿压迫气管;咽痛、颈部制动影响呼吸道分泌物排出;手术刺激脊髓可使脊髓水肿或脊神经根水肿,造成呼吸肌麻痹,引起中枢性呼吸困难。因此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及脸色的变化,必要时定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痰液黏稠、喉头水肿者予雾化吸入,若发现患者出现乏力、嗜睡、恶心等症状时,要警惕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生,即在睡眠时出现呼吸暂停或低通气现象。发现异常要及时报告医生。床边备气管切开包,以便急需时使用。

(2)注意观察伤口敷料及引流液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术后24小时内切口引流液量应少于100ml,若引流液过多,色鲜红,切口敷料渗血多,周围局部隆起,颈部增粗,患者自觉呼吸费力,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

(3)防止植骨块脱落

颈椎活动时,在椎体与植骨块之间产生界面间的剪切力,使植骨块移动、脱出,导致手术失败。因此术后要严格限制颈部活动,头两侧置沙袋、翻身时保持头、颈、肩、躯干成一条直线,至少2人翻身,1人扶头、肩,另1人扶躯干、四肢,翻身同步进行,侧卧时身体与床成45°,并在肩、背、臀、双下肢垫枕,使患者舒适[2]。

(4)注意观察四肢感觉运动

术后出血形成硬膜外血肿压迫脊髓可导致截瘫加重,故应及时观察四肢感觉运动及自主大小便功能,若发现双下肢感觉运动进一步减退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以免脊髓受压迫时间过长引起的不可逆性损害。

1.2.2预防护理并发症

因脊髓型颈椎病多发于中老年患者,术后又要求绝对卧床,故要注意其并发症如压疮、坠积性肺炎、失用性肌萎缩、血栓性静脉炎、泌尿系感染等的发生。对于上述的并发症要有针对性预防措施。特别强调对压疮的预防,应给予患者睡海绵床或气垫床,并做到勤观察、勤按摩;定时擦洗和更换体位。拆线后指导患者带石膏颈围在床上坐起活动,再逐渐离床活动。

1.2.3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不仅增长患者对疾病的康复知识,而且增进了护患之间沟通,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护理全过程,使患者了解每项治疗、护理措施的目的、作用,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提高护理质量。

1.2.4出院指导

(1)3个月内带石膏颈围保护颈部,避免颈部屈伸和旋转活动。

(2)若颈部出现剧烈疼痛或吞咽困难、有梗塞感,可能为植骨块移位或脱落,应即时回院复查。

(3)术后3个月,经拍X线片示植骨椎间隙已完全融合后,可进行颈部功能锻炼,开始时做颈部屈伸、旋左、旋右活动,然后再做颈部旋转活动。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若出现颈部不适时应暂时停止[3]。

2观察指标及结果

2.1护理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比较[例数(%)]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数(%)]

3讨论

颈椎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椎间盘的退行性变。颈椎位于头颅与胸廓之间,颈椎间盘在承重的情况下要做频繁的活动,容易受到过多的细微创伤和劳损而发病。其主要病理改变是:早期为颈椎间盘变性,髓核的含水量减少和纤维环的纤维肿胀、变粗,继而发生玻璃样变性,甚至破裂。多数颈椎病患者一般有从急性发作到缓解、再发作、再缓解的规律。多数颈椎病患者预后良好;神经根型颈椎病预后不一,其中麻木型预后良好,萎缩型较差,根痛型介于二者之间;椎动脉型颈椎病多发于中年以后,对脑力的影响较严重,对体力无明显影响,有的椎动脉型患者终因椎一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形成偏瘫、交叉瘫,甚至四肢瘫,脊髓型颈椎病对患者的体力损害较为严重,如不积极治疗,多致终生残疾,但对脑力的影响小[4]。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中,显效15例,有效11例,护理总有效率为92.9%,27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6.4%;对照组中,显效10例,有效10例,护理总有效率为71.4%,21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加强术后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阮凌艳,刘艳,叶春萍.优质护理在颈椎病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7):999-1000.

[2]王文艳.颈椎病的术后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3):192-193.

[3]李慧艳.优质护理在颈椎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J].黑龙江医药,2014,27(5).

[4]朱欢.优质护理在颈椎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J].养生保健指南,2017,(25).

论文作者:杨丹1,李英姝2,高阳(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8

标签:;  ;  ;  ;  ;  ;  ;  ;  

浅析颈椎病术后护理干预效果论文_杨丹1,李英姝2,高阳(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