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临床输血规范化管理论文_贾春媛,,宋志善

浅谈临床输血规范化管理论文_贾春媛,,宋志善

贾春媛1 宋志善2

(1河南省新乡市中心血站 河南 新乡 453000)

( 2新乡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 河南 新乡 453003)

【摘要】 临床输血治疗已成为疾病抢救和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手段。临床输血相关科室需要依据国家法律条文,制订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规范化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提高输血相关人员业务水平,严格掌握临床输血指征,提倡无偿献血、自体输血、成分输血,保障临床用血科学、合理、安全和有效,避免或降低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输血相关传染病和各种输血相关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 临床输血;合理用血;成分输血;规范化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R4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2-0045-02

随着输血医学的快速发展,血液采集及输血技术的手段也在不断提高,输血治疗已成为一种无法替代的临床疾病抢救和治疗的重要手段,临床安全输血也倍受到人们关注和重视。血液采集部门和临床输血工作人员需要增强安全输血意识,最大限度地保障血液质量和临床输血安全[1-3],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避免发生输血引起的医源性感染和输血传播性疾病[4-6],防范相关输血纠纷,这势必就要求临床整个输血过程必须全程规范化质量管理。

1.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建立建全各项输血管理制度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保证安全输血的重要措施。由于国内临床输血起步较晚,起点较低,人员整体学历、职称偏低,基础较差,临床输血管理还不尽完善,但为了保证临床用血和输血安全,避免各种输血纠纷,临床输血相关部门必须增强医务人员的法制观念,组织本单位职工认真学习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订出自己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要求职工规范化操作并严格执行,做好输血各项质量管理工作,保证临床用血需要和输血安全。具体做法:①由院领导和输血科、医务部、护理部、手术室、麻醉科和临床用血科室等部门负责人成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监控和客观评价本单位临床输血质量,依法管理好血液制品,规范临床用血输血;②输血科作为临床输血安全管理中的关键部门,承担着医院贮血、临床供血管理、输血相容性检查的责任,以及开展自身输血和输血相关诊断治疗的任务,应制订出详细的输血科管理制度,如血液贮存制度、用血登记制度、临床输血操作规程、血液核对制度、输血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血液报废制度、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制度、患者资料与标本保管制度等,制度覆盖输血科的整个工作过程。

2.加强输血相关人员业务知识学习,提升员工素质

随着输血医学的快速发展,输血医学已成为专业性很强技术、含量很高的一门科学,这对输血科工作人员和临床医护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输血相关人员掌握输血医学专业理论知识及相关基础知识,具备临床输血规范化操作技能。但目前临床存在着输血观念陈旧,人员资质不健全情况。例如,输血科工作人员多为检验科分流而来的技术人员,甚至有些是护理专业人员,未经过正式的输血专业技术培训,具有临床医师资格证的人员很少,很难进行临床输血业务技术指导。要改变这种局面,首先考虑引进人才,特别是引进一些有责任心的优秀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其次,提高现有从业人员自身素质,通过外派进修学习、举办多种形式的输血技能培训班等形式,加强输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再教育培训,培养输血专业技术骨干,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另外,也可以通过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或输血质量管理小组定期开展临床用血的规范化管理、血液安全质量控制和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技术指导等活动,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加强对血液检验和管理人员用血规范和法律意识教育,定期分析和评价临床用血情况,积极参与血型相关疾病的输血诊治工作,指导临床科学用血。

3.全程输血质量管理,提高临床输血治疗水平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各个过程,整个流程涉及采供血机构提供合格血液及其成分制品、临床医生科学合理提出输血申请、输血科工作人员认真负责血液检验和贮血发血、医护人员全程监控血液输注和及时处理输血不良反应,每个环节都需要进行规范化质量管理,以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有效、可靠。临床输血相关科室依据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增强临床输血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输血前,临床医生需要做好输血评估工作,同时还要做好谈话、输血申请、输血医疗文书记录等工作;临床护士要做好标本的采集、运送和血液运送等工作。输血中,医护人员要求密切关注或监控血液成分的输注过程,临床护士做好输血反应的记录、报告等工作。输血后,临床医生必须重视输血效果评价和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等工作。作为输血流程中的关键环节—输血实验室检验工作,要求输血科工作人员负责好输血申请登记和审核、输血相容性检验及其质量控制、标本登记保存、检验结果登记保存、每月贮血用血计划、输血问题的整改和追踪验证等工作。只有各个环节严把安全关,才能保证了工作质量,从而减少医疗事故和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

4.合理利用血液资源,增强按需用血意识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本单位的输血管理规范,论证和监督临床用血的合理性,裁决和协调临床用血的不同意见,认定和处罚差错事故,处理输血相关的医疗纠纷,协调处理医院各科室之间在临床用血中存在的问题。目前,由于某些传染性疾病在普通人群中感染率增加,使得合格献血者人群数量逐渐减少,血液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剧;随着器官移植、复杂大血管手术的广泛开展,以及工伤事故或意外伤害需要输血人数增多,使得临床成分输血需求量显著增加。故此,临床合理利用宝贵血液资源尤显重要[2]。临床应充分认识血液资源的宝贵性和稀有性,规范临床用血行为,加强输血安全管理,严格遵循临床需要输血的指征,缺什么补什么,倡导成分输血,实行自体输血。只有这样,才能节约有限的宝贵的血液资源,降低医疗费用[7],减少或避免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相关传染疾病的风险[4-6],真正做到临床输血科学、安全、合理、有效。

5.增强输血风险意识,避免或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随着现代输血理念的改变,人们对用血输血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但血源性传播疾病仍然存在,输全血或成分血导致的免疫抑制[8-9]、输血反应[10]和肿瘤复发率增高[2]不可避免,对人类的健康危害较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输血次数越多,输血量越大,临床面临的风险性越大。目前,血液筛查虽然越来越严格规范了,输血感染艾滋病和肝炎的风险降低了,但仍无法避免临床出现艾滋病和肝炎等病毒“窗口期”感染的情况发生[4-6]。由于红细胞、血小板血型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态性,反复输血仍无法回避同种免疫发生,导致临床出现输血反应[8-10]。因此,临床必须遵守科学合理用血的原则,改变传统输血观念,树立用血危险观念,了解输血利弊,摒弃人情血、营养血、安慰血等陈腐观念,提倡血液替代治疗,尽可能不输血、少输血、成分输血或自体输血[11-12]。临床医务工作者应熟悉血液保护技术和临床输血技术,努力开展新技术应用(如通过开展核酸检测方法,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因为“窗口期”经输血途径感染艾滋病、肝炎等疾病的风险),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活动,大力提倡成分输血自体输血和互助输血,减少输血并发症和不良反应[4-10],具有正确处理临床输血反应的能力,提高临床输血治疗水平。

6.加强采供血机构与临床输血科室沟通交流,防范发生医疗纠纷

输血是特殊并存在高风险的一种治疗手段, 采供血机构与临床需要输血的科室应加强沟通交流,避免由于沟通不足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目前,随着输血新技术的发展,采供血机构(中心血站)和输血科工作人员应做好新技术新业务的宣传工作,可通过印发宣传材料和开展输血新知识新技术培训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临床用血宣传、合理用血,使临床医生掌握输血指征并按照现代输血理念进行输血,减少输血风险。临床各科室及时报告用血需求,尤其针对那些稀有血型的患者或需要特殊血液的患者,临床输血科应与中心血站加强沟通交流,协同做好临床输血工作,以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Quaranta JF, Caldani C, Cabaud JJ, et al. Blood transfusion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afety. Presse Med. 2015 Jan 8. pii: S0755-4982(14)00599-5.

[2] Ness PM, Frank SM. Enhancing patient blood management: a long-term FOCUS. Lancet. 2014 Dec 9. pii: S0140-6736(14)62344-8.

[3] Laperche S, Lefrère JJ, Morel P, et al. Blood transfusion: Control of infectious risks. Presse Med. 2014 Dec 26. pii: S0755-4982(14)00592-2.

[4]Das R, Hansda U. Transfusion transmitted diseases in perioperative and intensive care settings. Indian J Anaesth. 2014, 58(5):552-7.

[5]Ziemann M, Hennig H. Prevention of Transfusion-Transmitted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s: Which is the Optimal Strategy? Transfus Med Hemother. 2014, 41(1):40-4.

[6]Klausen SS, Hervig T, Seghatchian J, et al. Bacterial contamination of blood components: Norwegian strategies in identifying donors with higher risk of inducing septic transfusion reactions in recipients. Transfus Apher Sci. 2014, 51(2):97-102.

[7] Trentino KM, Farmer SL, Swain SG, et al. Increased hospital costs associated with 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 Transfusion. 2014 Dec 8. doi: 10.1111/trf.12958.

[8]Hart S, Cserti-Gazdewich CN, McCluskey SA. Red cell transfusion and the immune system. Anaesthesia. 2015, 70 Suppl 1:38-45, e13-6.

[9]Zalpuri S,Evers D,Zwaginga JJ, et al. Immunosuppressants and alloimmunization against 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s. Transfusion. 2014, 54(8):1981-7.

[10]Philip J, Kumar S, Chatterjee T, et al. Prevalence of Alloimmunization to Human Platelet Antigen Glycoproteins and Human Leucocyte Antigen Class I in β Thalassemia Major Patients in Western India. Indian J Hematol Blood Transfus. 2014, 30(4):309-12.

[11]Theusinger OM, Felix C, Spahn DR. Strategies to reduce the use of blood products: a European perspective. Curr Opin Anaesthesiol. 2012, 25(1):59-65.

[12]Hajjar LA, Fukushima JT, Almeida JP, et al. Strategies to reduce blood transfusion: a Latin-American perspective. Curr Opin Anaesthesiol. 2015, 28(1):81-8.

论文作者:贾春媛,,宋志善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

标签:;  ;  ;  ;  ;  ;  ;  ;  

浅谈临床输血规范化管理论文_贾春媛,,宋志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