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倾听策略论文_王伟英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倾听策略论文_王伟英

 王伟英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民主小学 138000 摘 要:倾听既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会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可以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倾听主要从激活性提问以倾听学生思维的跃动、引导性追问以倾听学生思维的发展、评价性理答以倾听学生个性化的表达等几方面入手。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教师倾听 策略

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新课程赋予基础教育的重要使命。如何有效地完成好这一使命呢?每个人站在不同的角度都会有不同的实践应答。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笔者认为,善于倾听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众所周知,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在于教师按照自己的预案按部就班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激起了多少“师生、生生碰撞”的火花,以及是否通过教师巧妙处理实现了动态生成。而要做到这一切,一个关键点就是教师要善于倾听。因为,只有倾听,才会使学生获得表现的机会,进而产生学习效能感;只有倾听,才能使教师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有可能放大学生的闪光点进而生成精彩的课堂教学。那么,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如何倾听呢?

一、激活性提问,倾听学生思维的跃动。

如果教师只是为了倾听而倾听,那这样的课堂就沦为无序的课堂了,倾听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为了让倾听更有实际内容,教师就必须精心设计好提问,以引起学生的应答,这样才会有教师的听。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温故而知新”,注重知识的连贯性。例如,在教授《走近李白》这课时,教师就可以采用激活性提问,促进学生思维的跃动。

教师:同学们,我们中国是诗歌的王国。在诗歌王国的灿烂天空中,出现了许许多多杰出的伟大诗人。你报几个诗人给我听听看?

学生1:李白、杜甫。

学生2:孟浩然、白居易。

学生3:王维、王昌龄。

学生4:苏轼。

教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是啊,这许许多多的诗人,就像星空中灿烂的星星。作为诗歌王国的后人,我们要了解我们的先人,了解我们著名的诗人。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诗歌王国中那最璀璨的一颗星星……

(播放课件:课题——古诗欣赏:走近李白)(配乐) (顺势入题)

教师:今天,我们上一堂古诗欣赏课。课题是——(抬手示意)

学生齐读《走近李白》。

教师:你了解李白吗?你说——

学生:李白,是仙。

教师:李白是仙,此话怎讲呢?

……

这样,通过教师巧妙提问,在倾听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了本课主题:李白是仙。然后,再用“李白是仙,此话怎讲呢”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好奇,为后面的倾听埋下了伏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引导性追问,倾听学生思维的发展。

追问就是追根究底地问。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发现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停留于表面或者存在方向性的错误,就要采用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的思维朝着正确、深入的方向发展下去。例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一课,在总结全文时,教师问:学过本文,你觉得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学生说忧国忧民、爱国等等都是很正确的,但就这样回答,显得有些简单。于是,在学生回答得差不多时,教师加入了这么一段话: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以国家为己任,为了自己的理想甘愿受苦……没等教师说完,就有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他和屈原一样,一直把人民的疾苦记挂在自己心上……多好的联想。当学生再次遇到类似文章,就会自觉地把曾经学过的、看过的人物进行比较,从而达到会学、会用。

另外,在有些时候,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思考问题时借鉴别人的较多,缺乏自己的见解,常出现雷同、简略。这时,教师就应鼓励学生创新,说出属于自己的见解,帮助他们找到突破口。如教学《桂林山水》第三自然段时,教师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问:桂林的山与我们平常所见的山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说:桂林的山很奇怪,不像泰山那样雄伟,不像红叶似火的香山……回答得似乎很好,显然是预习的功效,但不是仔细看图的结果。这个教学环节中,缺乏学生自己独特的见解,完成得不尽如人意。师追问道:你是这样想的吗?你自己觉得怎样?短暂的沉默之后,有学生举起了手,说:我觉得桂林的山像个个体户,而我们平常所见到的山像大集体。师连忙表扬:好,这是位经济学家在游桂林。一石激起千层浪,又有同学举手,说:桂林的山缩小些,那么就像《记金华的双龙洞》里的那些石笋、石柱什么的。这又使学生的知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对地质学有了一些了解。最后,教师顺势一引:刚才,我们班的经济学家、地质学家游览桂林产生了许多的联想。那么,文学家游览桂林时又会产生怎样的感想呢?这时学生的思路完全扩展开来……对于一个原本极可能流于形式的问题,在教师的追问引导下,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展示,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三、评价性理答,倾听学生个性化的表达。

评价性理答是一种教学智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答问的结果及表现给予明确、有效的评价,激励学生进一步思索,并有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以此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使课堂彰显无限的生命活力。例如,在讲授《太阳是大家的》一文时,教师是这样展开教学的:

教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节,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1:美丽的画面;优美的画面……

教师:不错!这么美丽的画面,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一下吗?

学生2:早上,太阳从东边升起来,红彤彤的,十分美丽。

学生3:傍晚,快落山的太阳映红了西边的晚霞,真像一幅美丽的水彩画。

……

通过这样的教学,教师运用理答来紧扣文本内容,十分有针对性。教师先肯定学生的体验,再通过追问、转问,提升学生的感悟,将形象的画面转化为生动的语言,再将生动的语言提炼成概括的词语。教师以这样的方式展开理答,指向形象与语言,无疑有效地强化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并在此基础上有了自己独立的感悟与表达。

论文作者:王伟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10月总第2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5

标签:;  ;  ;  ;  ;  ;  ;  ;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倾听策略论文_王伟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