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提高履职能力要做到三点论文_张香丽

政协委员提高履职能力要做到三点论文_张香丽

(巴南区委党校,重庆 401320)

摘要:政协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政协委员履职能力关系到人民政协工作成效。政协委员在履职过程中要紧跟时代变化,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关注群众疾苦,紧扣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盯监督关键点,确保重大政策的贯彻落实,才能在政协这个大舞台上建功立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有所作为。

关键词:政协委员;履职能力;紧跟时代变化;关注群众疾苦;紧盯监督关键点

党的十九大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有新变化新部署新要求。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在推进多元主体参与公共事务管理中担负着新的责任、新的使命。政协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政协工作的潜力在委员、实力在委员、活力也在委员。十九大报告强调:“增强人民政协界别的代表性,加强委员队伍建设”。政协委员要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政协事业发展新使命,必须适应新时代新变化新要求,在履职过程中要聚焦中心任务,紧扣民生关切,紧盯监督关键点,为推进新时代政协事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紧跟时代变化——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就人民政协工作提出“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这是党对人民政协的一贯要求。过去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废除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之后形成的。它的提出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的。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决定了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重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很有必要的,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但是,毕竟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是基础,如果经济建设搞不好,其他一切建设都搞不好。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不代表经济建设是党和国家唯一的中心任务。相对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更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第二条,说明了以人民为中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矛盾的变化决定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变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就是“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落实到具体工作上就是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人民政协工作任务的中心,就是人民这个中心,无论是政治协商、建言献策,还是调查研究、协商讨论,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力求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公平的享受改革发展成果,推动社会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前进。政协委员要紧跟时代变化,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的转变,深刻认识、主动适应新时代新变化新要求,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和实现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之间找准结合点,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

二、关注群众疾苦——紧扣保障和改善民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政协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要着力点,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意愿,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干让人民满意度好事实事,抓住民生领域重要问题资政建言,协助党和政府破解民生难题、增进人民福祉,做到人民政协为人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些重要论述,是党的群众路线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政协工作领域的集中反映,指明了政协委员履职尽责的根本价值导向,就是关注群众疾苦,紧扣保障和改善民生。

从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的知青岁月中与人民同甘共苦,到总书记对贫困群众的深切挂念,再到十九大作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彰显了时刻关注群众疾苦的深深的为民情怀。

“要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做好高校大学生生活困难补助,注重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引导群众树立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的信念,从而使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又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早在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当外人士座谈会上,就对政协工作的重点进行了部署。

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是“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政协委员在履职过程中要紧扣保障和改善民生,充分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更好彰显政协工作在服务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的独特价值。

三、紧盯监督关键点——确保重大政策的贯彻落实

一直以来,人民政协监督的领域主要是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它是参加中国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通过政协组织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的监督,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政协中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之间进行的互相监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政协的监督领域也发生了新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重点监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这是中共首次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对政协民主监督职能明确说明,突出了民主监督职能的特殊重要性,说明了当前政协民主监督的重要监督对象和主要任务。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部署必须紧盯民生难事,补齐发展短板。十九大报告指出:“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党中央把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作为“十三五”时期最重要的问题和第一民生问题来抓,党的十九大更是把脱贫攻坚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这是当前我国重大的方针政策和重要的决策部署。

在解决精准脱贫这个问题上,党中央高度重视民主党派的监督作用,请各民主党派与八个省份对接,对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民主监督,这是党中央赋予各民主党派的一项新任务,是民主党派履行民主监督的新领域,同时也是人民政协的一项新任务,是人民政协履行民主监督的新领域。脱贫攻坚民主监督是人民政协第一次对一项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和重要政策落实进行监督,是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具体体现。脱贫攻坚不只是要解决贫困问题,而是要破解长期困扰“三农”的瓶颈问题,因为脱贫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农村贫困人口先脱贫,才能进一步发展乡村,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的战略。对这样一项重大战略工程进行监督,对人民政协自身来说也是一项重大挑战,没有可以遵循的经验做法,需要积极探索,稳步推进,有序有效开展,政协委员要牢牢把握这一重要机会,就贫困人口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精准脱贫、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等问题进行民主监督,向党中央提出高质量的建议和意见,显示出人民政协围绕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进行民主监督的独特作用。

参考文献

[1]政协全国国委员会办公厅.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专题摘编[M] .2018年5月。

[2]蒋定之.以中共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与时俱进做好新时代政协工作[J].中国政协,2017年第23期。

[3]仁青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助力青海更好更快发展[J].中国政协,2017年第23期。

作者简介:张香丽(1979.03-),女,河南周口人,学历:硕士研究生,现工作单位:重庆市巴南区委党校,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论文作者:张香丽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  ;  ;  ;  ;  ;  ;  ;  

政协委员提高履职能力要做到三点论文_张香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