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研究论文_于洋

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研究论文_于洋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六十八中学于洋

本文顺应当前数学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模式更新而提出的,通过实践经验总结出一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激发创造思维中学数学教师是新一轮数学课程的实施者,肩负着数学改革课程改革的重任。教师如何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摆在每位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本人结合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就此谈谈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点滴体会:1 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

比如,在初一数学几何知识的学习中,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点成线的例子,学生往往只是根据教材中所提供的图片举例,像游泳池里的浮标,雨滴从天空滑落的痕迹等,多数学生的思维只局限于我们的教材中,而忽略了生活中很多形象生动的例子,我们在备课中应尽量多考虑一些实例,引导学生打开思维,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像夜空中滑落的流星,雪地里踏过的脚印……鼓励学生从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找到更好的实例,这样学生可以在模仿教师的过程中举一些实例,如连续闪烁的霓虹灯,缝纫机针头扎过的痕迹,心电图的心跳点所走过的路径等等。

2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学习兴趣的培养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做题中经常受挫,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要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

如:在学习有理数的比较大小中,学生比较容易出错的是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我们可以模仿“幸运52”节目中的猜数字的游戏,选一位学生在黑板上任写一个负数,如:-8,另一个同学背对黑板猜这个数,告诉这个数的大致范围在-20~10 之间,选出猜数的同学若猜测0,学生们便会回答大了,范围缩小到-20~0 之间,若猜-10,学生们又会说小了,范围缩小到-10~0 之间,直到猜中为止。猜测过程中,学生们提示数的大小的过程其实就是比较两个负数大小的过程,我们在上课过程中以一种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不仅学会了怎样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而且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3 找一些新颖、典型、趣味性很强的例题和练习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初一上册课本中,有这样一个例子:让学生在有理数中任选一个数,将这个数先减7,乘以2,再加14,将结果减去这个数的两倍,得数一定是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很好奇,为什么大家心里所想的数不同,结果都是0 呢?其实,解法并不难,学生通过讨论研究,可以发现这是一个简单的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的问题,如果设这个数为x,则可列代数式2(x-7)+14-2x,化简的结果恰好为0。

问题的设置不宜过于偏难繁杂,应使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完成,这样学生每想出一个问题都能感受到一种无穷的乐趣,体会到学会知识的成就感,同时也会反过来激励学生在更高的水平上进行创造性思维。

4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在班集体中,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的创新能力。

5 多给学生一些鼓励、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学生时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同时,又常从成人的表情或语言判断对其的评价,带有一定片面性。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用肯定的目光,赞许的语言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

6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

比如:黄金分割是初中数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往往只通过机械的证明和记忆来理解黄金分割,如果我们在讲解这一课时多查阅一些资料,如:若一个人的眼睛和嘴巴是头部的黄金分割、肚脐是整个身体的黄金分割,那么这个人的面部与身体个部分的比例便会很协调;除此之外,植物的叶子中,经脉与主干所成的钝角与平角的比值近似黄金分割值……学习中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黄金分割并不遥远,让他们带着好奇心去发现生活中更多的黄金分割。

对于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精神,我们更应多一些耐心,应加以爱护和培养,而不是避而不答或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培养获取知识、运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体现了素质教育,它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应从课堂做起,注重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1 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302 胡炯涛.数学教学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259-2623 周小山等.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12-32

论文作者:于洋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3年第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

标签:;  ;  ;  ;  ;  ;  ;  ;  

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研究论文_于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