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伤椎与跨伤椎万向钉置钉固定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荀传辉,蔡晓宇,任周梁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脊柱外科 830054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脊柱骨折采用经伤椎与跨伤椎万向钉置钉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调查对象是我院2017.03-2018.03接收的80例脊柱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跨伤椎置4钉固定治疗,观察组进行经伤椎置6钉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椎管占位以及Cobb角显著优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24例、13例、3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5例、17例、8例,总有效率为80.0%,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脊柱骨折采用经伤椎置6钉固定治疗可有助于脊柱稳定性的增强,降低伤椎高度的丢失,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经伤椎;跨伤椎;万向钉置钉;脊柱骨折;临床疗效

脊柱骨折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的一种骨折疾病,约为全身骨折的5%-6%,骨折部位常见于胸腰段(T10-12),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严重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对于脊柱骨折的治疗多采用手术方式,以便对预后效果进行改善,并提高其生活质量。近年来,由于生物力学、微创脊柱外科伤椎固定技术的研究,胸腰段骨折的治疗已经使用微创经皮后路椎弓根固定术,但是目前临床上对经伤椎固定治疗后椎体的复位以及形态还有待进一步的证实。本次对我院收治的80例脊柱骨折患者进行经伤椎和跨伤椎万向钉置钉固定治疗,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是我院2017.03-2018.03接收的80例脊柱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经影像学检查均确诊为脊柱骨折,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其他部位损伤、明显椎体骨质疏松、伤椎双侧椎弓根不完整、胸腰椎骨折病史、多发椎体骨折等。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在25-51岁,平均年龄为(37.5±2.5)岁,致伤原因:坠落伤的14例、交通伤19例、压砸伤5例、其他2例;观察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在23-50岁,平均年龄为(37.4±2.1)岁,致伤原因:坠落伤的13例、交通伤18例、压砸伤6例,其他3例。两组在一般资料上无差异,P>0.05,组间可进行分析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跨伤椎置4钉固定治疗,给患者全身麻醉,取其俯卧位,常规铺巾消毒,正中切口中心为伤椎,将其逐层切开,对椎板、关节突完全暴露,借助X线机透视下,在伤椎上下相邻正常椎双侧将4枚椎弓根螺钉置入其中,给其置入连接棒以便使其撑开,恢复伤椎的正常高度,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术后进行抗生素预防感染。观察组进行经伤椎置6钉固定治疗,给患者全身麻醉,取其俯卧位,常规铺巾消毒,正中切口中心为伤椎,长度约为10cm,将椎板、关节突完全暴露,借助X线机透视,在伤椎上下相邻正常椎将6枚椎弓根螺钉放置其中,给其置入连接棒以便使其撑开,恢复伤椎的正常高度,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的发生。

1.3评价指标

记录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椎管占位以及Cobb角等并做分析。评价标准:显效为患者的伤椎复位良好,可正常生活和工作;有效为患者的伤椎复位基本正常,患者可做简单的日常工作;无效为患者的伤椎治疗无改变,不可正常生活和工作,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分析数据,给予(x±s)表示以及t检验,若组间存在差异,则P<0.05。

2 结果

2.1影像学参数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椎管占位以及Cobb角显著优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性,P<0.05,组间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影像学参数情况比较(x±s)

2.2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24例、13例、3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5例、17例、8例,总有效率为80.0%,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组间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近年来,脊椎骨折的治疗多采用经皮后路最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减少椎旁肌肉的损伤以及术后感染的发生率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对患者术后身体的恢复有一定的效果。临床上对脊柱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跨伤椎治疗中将4枚螺钉置入其中,但是术后容易出现矫正度丢失、螺钉松动或者是断裂等,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经伤椎置6钉椎体固定术治疗脊椎骨折对脊柱复位具有良好的效果,减少四边形效应以及内固定的悬挂效应,有利于内固定的增强,减少矫正度的丢失以及固定失效率等。本次对我院收治的80例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椎管占位以及Cobb角显著优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24例、13例、3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5例、17例、8例,总有效率为80.0%,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

综上所述,脊柱骨折采用经伤椎置6钉固定治疗可有助于脊柱稳定性的增强,降低伤椎高度的丢失,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廖志辉.经伤椎与跨伤椎万向钉置钉固定胸腰椎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J].医药前沿,2017,5(18):197-198.

[2]王洪伟,周跃,李长青,等.经伤椎与跨伤椎万向钉置钉固定脊柱骨折的生物力学对比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2016,6(12):1105-1108.

[3]李干卿.经伤椎与跨伤椎万向钉置钉固定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7,2(1):88-89.

[4]王洪伟,周跃,李长青,等.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及临床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18,3(9):932-937.

论文作者:荀传辉,蔡晓宇,任周梁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1

标签:;  ;  ;  ;  ;  ;  ;  ;  

经伤椎与跨伤椎万向钉置钉固定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荀传辉,蔡晓宇,任周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