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县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思考论文_程洁

加快发展县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思考论文_程洁

——以蓬莱市为例

程洁 中共蓬莱市委党校 山东265600

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提高农民组织化专业程度,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创新农村经营体制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宽服务领域,促进规范发展,深入推进示范社创建行动。本文以蓬莱为例,对蓬莱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解决建议,以期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一、蓬莱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特点

截至目前,蓬莱市合作社依法在农业部门登记备案126家,带动农户户,遍布12个镇(街),按行业划分,有种植业84家,畜牧业33家,林渔业4家,农机2家,生产资料1家,其他2家。合作社主要生产经营水果、蔬菜、禽畜、水产品等农产品。

(一)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作为市场化改革的产物、广大农民不断实践创造的成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也离不开外部的良好环境。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在每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意见中,把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措施,对建立农民合作社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并出台扶持政策,实行以奖代补的方式。同时,大规模开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舆论宣传,充分利用手机、网络等新型媒体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全方位的宣传。

(二)确立了多主体牵头的兴办格局。蓬莱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牵头主体分,主要有五类模式:一是农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的,如烟台南王山谷葡萄生产合作社、蓬莱市凤凰山葡萄专业合作社、蓬莱市好日子果品专业合作社、蓬莱市和易果蔬专业合作社等;二是镇(街)和村“两委”引导组建的,如蓬莱市郝家村果品专业合作社、蓬莱市马家沟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等30余家;三是专业技术部门倡导组建的,如蓬莱市南王养鸡合作社;四是专业协会发起组建的,如蓬莱市开源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五是农业大户根据市场需求自发组建的,如蓬莱市盛源养兔专业合作社等。

二、蓬莱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主要问题

蓬莱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速度较快、势头较好,但仍然存在着运作不规范、服务层次低、辐射功能弱等问题,影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1、内部运作不够正规。合作社的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在日常管理中,没有完全按照《章程》运作,没有按照规定召开社员代表大会、开展社员技术业务培训等活动,合作社处于松散状态。组织机构责任分工不明确,协调配合性差。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部分合作社基本上是理事长一人说了算,民主管理意识不强,缺乏资金积累制度和风险保障制度,社务不够公开。财务制度不健全,无法取得税务登记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外部管理缺乏规范。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较为混乱,多部门管理,且部门之间缺少沟通途径,造成工作被动,国家的政策指导落实很难到位,没有让农民得到切实的实惠。如合作社的信贷与扶持方面,主管部门受职责权限限制,协调解决来自其他部门的制约因素难度较大,影响了合作社发展。合作社所得税如何征收,一直没有出台相应办法,财务管理达不到税务部门要求,无法办理税务登记证。法人机构代码的取得、年审办法,入社农户不认可,认为钱太多,难以承受等等。没有税务登记证和法人机构代码,就办不了银行基本账户,没有银行基本账户,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就不规范,这也是制约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因素。合作社的管理培训和上级奖补资金分别由财政局、农业局、农机局、畜牧局等实施,造成管理分散,多头管理等,也不利于合作社的发展。

3、紧密程度不够高。一方面,由于市场竞争力不够强,导致多数合作社产销衔接不够紧密;另一方面,利益风险防范不够紧密。合作社社员多数享受农产品销售量分配,很少按照股金进行两次分配。所以,在遇到农副产品卖难冲击时,农户最终还是吃亏受损的对象,体现不出“风险共负,利益共享”的合作互助关系。

4、发挥作用需要进一步提高。一是多数专业合作组织带动辐射跨行业跨地区的还很少,带动范围还主要是局限在一个乡镇,甚至仅局限于周边的几户、几十户生产经营同一产品的农户。二是多数专业合作组织缺乏开展产供销一体化服务的能力,服务层次低,基本上仅仅停留在信息、技术咨询等层面上。三是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绩突出的专业合作社数量较少。

三、蓬莱市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建议

随着农村市场经济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不断深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尤其是2010年5月1日颁布实施的《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对合作社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立足我市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现状,准确把握其发展脉搏,支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

1、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更加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一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需要。分散经营是造成管理不规范、产品质量低的主要原因,要有效应对来自于市场的竞争压力,就必须通过建立和不断完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才能真正把分散的农业家庭经营组织起来。二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需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最有效的一个载体就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组织农民走向市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中介。

2、进一步健全内部运行机制,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内部运行机制。一要建立健全管理监督机制。农业部门应该督促指导合作社加快完善相关制度,如加快完善章程和财务管理等有关制度。二要建立健全利益风险保障机制。要维护社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就要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正确处理利益分配关系,通过制定市场指导价,规范社员的市场行为。三要建立健全服务机制。合作社应该形成功能齐全的服务机制,把服务渗透到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

3、进一步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政府应积极给予支持和扶持,为切实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自我服务功能,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发挥作用。建议出台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政策,对获全国、省、烟台市及蓬莱市规范和示范合作社,分别给予资金奖励,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全国示范社和全省示范社。一要制订落实优惠扶持政策。有关部门要及时对接、抓好落实,为农民合作社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二要在每年市岗位目标奖惩兑现大会,评出全市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市委市府名义表彰奖励,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规范发展。三要理顺关系,形成合力。将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归口管理,改变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多头管理现象。市政府牵头每年定期对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观摩,形成全市上下齐抓共管合作社氛围。

论文作者:程洁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9/6

标签:;  ;  ;  ;  ;  ;  ;  ;  

加快发展县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思考论文_程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