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慢性脑动脉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论文_华力勇

探讨慢性脑动脉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论文_华力勇

绥化市北林区第二人民医院 152000

【摘 要】目的 研究分析慢性脑动脉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125例慢性脑动脉供血不足头晕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A组(60例)和B组(65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B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B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A组,且B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为96.92%,明显高于A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脑动脉供血不足头晕患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及治疗依从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脑动脉供血不足;头晕;护理干预;依从率

慢性脑动脉供血不足具有发病急、短暂性特点,病情容易反复发作,患者多存在头晕等症状,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1]。本文探讨慢性脑动脉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125例慢性脑动脉供血不足头晕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排除意识障碍、精神疾病、严重肝脏功能损伤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患者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49~73岁,平均年龄(58.3±6.5)岁;B组患者65例,男43例,女22例,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58.6±6.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A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内容为: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饮食喜好制定饮食方案及休息和运动方案,让患者多卧床休息,可适量活动,但不能过度劳累;给患者详细解说治疗方案、护理操作内容、注意事项等,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病情监测。

1.2.2 B组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包括:①心理干预。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其心律状况进行综合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例如:对于因认知程度低而导致的焦躁、郁闷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与心理医生对患者进行知识宣教,让患者对疾病的临床症状、发病原因、治疗方法、转归等进行了解,消除患者因认知不足而带来的不良情绪,同时引导患者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给其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指导患者按照方案合理饮食,做到营养的均衡。②放松训练干预。对患者进行多次的放松训练,逐渐使患者机体形成条件反射,并逐渐过渡到日常生活中,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的放松身心。③运动护理。指导患者每日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慢步、打太极等,30 min/d,不能过度劳累[2]。④休息干预。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将枕头的高度调整到15~20°,以免影响脑部血液的循环,在仰头或者头部转动时应缓慢、轻柔,以免因颈部运动过度导致头晕发作或是跌倒。⑤生活干预。对于频繁发作的患者,在患者如厕、沐浴、散步时都必须有护理人员或者家人陪伴;在天气转凉时嘱咐患者添衣物保暖,预防感冒。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以及治疗依从性。依从性分成完全依从、不完全依从、不依从三个等级,完全依从:患者能遵医嘱正确用药、休息、运动、饮食等,完全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和护理操作;不完全依从:患者基本能遵医嘱服药、休息等,基本能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不依从:患者完全不遵医嘱配合治疗和护理,不按时服药、合理饮食等;依从率=(完全依从+不完全依从)/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护理前,A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分别为(58.2±13.4)、(55.7±11.5)分;B组则分别为(57.9±13.6)、(56.2±10.8)分;护理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A组的SAS、SDS评分分别为(50.4±10.5)、(49.2±8.7)分;B组分别为(40.2±8.5)、(41.2±7.4)分;B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依从率比较 A组患者护理前完全依从24例,不完全依从20例,不依从16例,依从率为73.33%;B组护理前完全依从22例,不完全依从25例,不依从18例,依从率为72.31%;护理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A组完全依从29例,不完全依从21例,不依从10例,依从率83.33%;B组完全依从35例,不完全依从28例,不依从2例,依从率96.92%,B组依从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脑动脉供血不足的复发率极高,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巨大影响。而且,患者的细胞免疫水平较低,当脑循环处于低灌注状态下,就会影响到脑干、丘脑的EN、5-羟色胺(5-HT)通路,使得EN、5-HT含量降低,神经精神副作用反复发作,从而使得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3]。若不加以干预治疗,就会导致头晕、头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生活。对于慢性脑动脉供血不足头晕患者,通过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从心理干预角度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和针对性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通过放松训练干预患者的生理心理活动,通过训练将人体的生物学信息进行处理,逐渐形成条件反射,最终实现心理-神经、心理-神经-内分泌、心理-神经-免疫等的平衡,逐步提高细胞免疫水平,达到控制神经副作用的目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通过运动护理、休息干预使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并进行适当的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通过生活干预为患者提供细心照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

结果发现,护理后,B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A组,且B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高于A组(P<0.05)。

综上所述,在慢性脑动脉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治疗依从率及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罗慧钰.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1):1716.

[2] 闫秋芝.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38例的护理体会.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27):367.

[3] 褚彦君,张爱月,王素蛟,等.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护理干预.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1):2375-2377.

[4] 严红梅.对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当代医药论丛,2015(10):114-115.

[5] 俞萍.观察综合性心理干预对慢性脑供血不足伴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8):102-103.

论文作者:华力勇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4

标签:;  ;  ;  ;  ;  ;  ;  ;  

探讨慢性脑动脉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论文_华力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