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毛利会计之我见_库存商品论文

简易毛利核算之我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我见论文,简易论文,毛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本文阐述了零售商业企业正确简易处理“商品进销差价”的办法:即商品购进时的会计核算、商品销售核算及已销商品进货差价的计算和“商品进销差价汇总表”编制。

关键词:零售商业企业 拨货计价实物负责制 商品进销差价 毛利

零售商业企业目前一直采用“拨货计价实物负责制”方法进行会计核算和管理。这里“计价”是指零售柜组实物负责人以售价金额掌握库存商品,同时财会人员也按售价入帐,月末通过库存商品的备抵科目“商品进销差价”余额求出已销商品的综合差价率,再计算出商品销售毛利,并结转其已销商品的销售成本,最终核算其财务成果。在未实行增值税以前,企业按上述方法核算“毛利”较为适宜。实行新税制后,涉及到增值税的两个明细科目,“进项税”和“销项税”问题,这就给零售商业企业商品购销调存的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现行理论界对新税制下零售企业有关“毛利”核算的办法也谈了不少。但在做法上过于繁琐,且科目过渡过多量大。不利于减轻财会人员的日常操作。反之,若按现行实际做法,又会因导致企业盈亏不实,而使财务成果核算失真。

故此,就如何正确简易处理“商品进销差价”与同仁共议。

一、零售商业企业商品购进时会计核算

实行增值税后零售商业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库存商品”帐面要求均是不含税的,但企业零售柜组掌握的“库存商品”实际上是售价含税的。由此形成“帐实”不符,从而不利于会计核算对零售柜组的监督与管理。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较合理的做法:一是通过柜组“进货验收单”,由财会人员按含税价编制“商品进销差价汇总表”,其次是作相应会计分录将“商品进销差价”调整为不含税数额进行帐务处理(即按不含税价格入帐),以达到帐实相符。见下例:

例1:某零售企业化妆组购进1000瓶洗发精,含税进价为11.70元一瓶,对方开出增值税发票注册进价总额为10000元,价外增值税1700元,代垫运杂费50元,价款以转帐支票付讫。经物价员核定该洗发精含税售价14.04元/瓶,1000瓶全部完好,由化妆组实物负责人按含税售价14040元验收入库。

(1)商品购进,据原始发票付款时,

借:商品采购——化妆组 1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0.00经营费用——运杂费 50.00

贷:银行存款 11750.00

(2)商品验收入库时,目前做帐处理有两种:第一种:借:库存商品 14040.(售价含税)

贷:商品采购——化妆组 10000.00

商品进销差价 4040.00(含税)

此法是售价含税,即将商品未实现的进销差价及其销项税额一并反映为进销差价,对“商品进销差价”帐户中的税额不作单独反映,月末计算已实现商品进销差价时,再予以剔除。这种财务处理方式可行,但缺点有三:(1)不便于平时对柜组实物负责人进行金额控制;(2)对目前大多采用“分类或分柜组差价率”计算已实现商品进销差价的零售企业来讲,计算手续较繁琐;(3)因各柜组商品进销差价高低不同,也不能做到计算完全准确。

第二种:

借:库存商品——化妆组 14040.00

贷: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化妆组) 2000.00

——待实现销项税额(化妆组)2040.00

商品采购——化妆组——供货方10000.00

此分录也是“库存商品”售价含税,在“商品进销差价”科目中同时设“进销差价”和“待实现销项税额”两个子目。这种帐务处理在理论上讲是切实可行的。但在实际工作中,一是会计人员对每一个柜组每一笔进货均要多记一笔帐,即“商品进销差价——待实现销项税额”。二是柜组在交销货款报商品销售收入结转其销售成本时,也须含税。三是结转已销商品进销差价时,同样得把商品销售收入中所含“待实现销项税额”从商品进销差价中转出,即再多补一笔会计分录。如此调帐,帐务反而繁琐复杂,不易实务操作。

合理简易的做法是:在商品验收入库后根据柜组实物负责人验收单,按旬编制“零售柜组商品进销差价汇总表”(如表1所示)。

表格设置清晰简单,且进价、售价均按含税填置。这样做既便于实物负责人及营业员销货时根据验收单核对价格,又便于会计人员与实物负责人在月末盘点时,根据柜组盘点表及时对帐,使对增值税知识了解不多的普通职工也能看清弄懂帐目,便于民主管理。同时财会人员也可据此将含税售价除以适用税率(本文均按一般纳税人17%税率计算)换算成不含税售价,而后据商品采购成本价倒挤出不含税商品进销差价。按上例:不含税售价为14040/1.17=12000。

不含税进销差价为12000-10000=2000

再据以帐务处理:

借:库存商品——化妆组 12000.00

贷:商品进销差价——化妆组 2000.00

商品采购——化妆组(供货方)10000.00

显然这样处理既符合现行制度规定(库存商品帐面不含税),又简化了日常核算,更便于实务操作。

二、零售商业企业商品销售核算及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计算

如前例:某零售企业化妆组购进1000瓶洗发精,月末全部售完,得销货款14040元,送存银行。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14040.00

贷:商品销售收入——化妆组 12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2040.00。

同时结转其销售成本:

借:商品销售成本——化妆组 12000.00

贷:库存商品——化妆组 12000.00

若计算月末已销商品进销差价,更是方便,因为所有帐面数字均是按不含税入帐的,因此,据公式:

计算出各柜组的综合差价率,然后再乘以本月各柜组不含税商品销售额,得出的数字即为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假定前例中本月化妆组计算出应分摊的进销差价为2000元,应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商品进销差价——化妆组 2000.00

贷:商品销售成本——化妆组 2000.00

若按含税价记“库存商品”还得补作一笔会计分录来扣除已销商品进销差价中“待实现销项税”数额。

借:商品进销差价——待实现销项税

贷:商品销售成本——××小组

对一般纳税人的零售商业企业来讲,柜组相对设置较多。若会计核算设置科目过多,无形当中会增加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且帐户调整时稍不注意,易造成差错,影响成本核算的正确性。

三、编制“商品进销差价汇总表”

据此表在商品购进时,对商品购、销、调、存均换算成不含税数额入帐,且既能达到会计核算前后口径一致,又便于月末柜组盘点与会计核对帐面库存。因为会计人员只须将帐面数额乘以(1+扣除适用税率)即可。

总之,“商品进销差价汇总表”的编制,即符合现行财务制度的规定,又切合实务需要,真正做到:帐实相符;帐表一致;便于对帐;便于操作。

标签:;  ;  ;  ;  ;  

简单毛利会计之我见_库存商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