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筱秋:资本市场理论理解中的五大混乱_吴晓求论文

吴筱秋:资本市场理论理解中的五大混乱_吴晓求论文

吴晓求:资本市场理论认识五混乱,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市场论文,混乱论文,理论论文,吴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学术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教授指出,我国资本市场理论认识上的混乱必须引起关注,并加以解决。

吴晓求教授认为,在我国资本市场理论认识方面,目前至少存在五个方面的混乱:

第一,怎么发展资本市场的问题。是简单地为了某个企业解困,从完全实用主义的角度去建立资本市场呢,还是其他?理论是至关重要的,理论上不清楚会带来政策上的偏差。

第二,资本市场究竟是否创造价值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我国存在一定争议。资本市场不仅仅是财富转移,有效的资源分配应该是创造价值的。金融服务部门也在不断升级,不断拓展。资本市场是对资本的剥离重组,重新整合,向社会推荐,所以是有价值的。资本市场除了资源配置,还有价格发现功能。

第三,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问题。现代社会离不开以资本市场为平台的现代金融架构。虚拟经济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持是可怕的;同样,没有资本市场的发展,实体经济的发展也是浪费。

第四,资本市场是不是泡沫、万恶之源的问题。资本市场至少不是泡沫资源,但可能出现泡沫。泡沫不可怕,应该有危机意识,但不能因此放弃金融改革。

第五,国际惯例和中国特殊历史背景的融合问题。国际惯例肯定要遵行,中国不可能搞与世界脱钩的中国特色,必须要遵行世界的惯例,WTO的规则就是一些惯例。但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在公有制占绝对地位的基础上发展的,是在特殊的环境下发展的,所以不能简单套用国际惯例,否则会引起市场动荡。

吴晓求教授指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解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问题。“一个中心”是指结构性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则会影响人们的预期。而在中国,预期机制的形成是靠上市公司的透明度和宏观经济因素建立起来的。这里所说的宏观经济因素,不是指货币或财政政策,而是未来的稳定的政策导向。“两个基本点”是指上市公司的透明度和公司的高成长性。公司业绩的成长性是基本前提。这两点是资本市场成长的支柱。中国的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是否相关,很多人产生怀疑。GDP增长8%,可是公司利润却下滑,股市也下跌。这说明内部结构出了问题。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格式化很好,与美国几乎没有区别,但是法人治理结构有问题。

标签:;  ;  ;  ;  

吴筱秋:资本市场理论理解中的五大混乱_吴晓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