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梦的机制_弗洛伊德论文

情人梦的机制_弗洛伊德论文

恋人梦的机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机理论文,恋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梦的形形式式

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相恋而入梦的经验。因此,恋人做梦和说梦也成为人们的一个生活内容。

梦是绚丽多彩的,它可以使人愉快,也可以使人痛苦。在梦中,人们可以得到心理的放松,也可以造成精神的紧张。一个高尚的人,在梦中可以作出卑微的事情,使人汗颜;一个怯懦的人,在梦中可以扮演英雄的角色,发人深省;从未有过飞行经历的人,可能在梦中乘坐某种飞行器,去邀游太空;而腰缠万贯的富翁,却在梦中成为乞丐沿街乞讨,梦有时与现实是那样的近似,以致感到似曾相识;有时与生活又是那样相悖,感到出人预料。这全然是一个不解之谜。

恋人梦有时也扮演着某种特殊的使者,使梦这个不解之谜更加迷惑不解。据记载,在波兰捷那克。有个名叫玛娜的姑娘,她爱上了一位波兰军队战士,名叫奥曼斯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奔赴前线。而她连续几次梦到了他。在梦中,她看到小山上有个古堡,古堡部分倒塌了,残墙断壁旁堆满了石块,她朝前走着,走着……忽然她听到她男朋友的声音,声音发自石头底下,她用力搬石头,石头纹丝不动,没办法,她只好悻悻地离开了。

这个梦同以前的梦一样,都发生在同一地点,都有许多乱石,她把这些告诉她妈妈及捷那克的其他人,人们均不屑一顾,一个女孩子的梦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呢?

玛娜坚信这一切是真的,她决心去寻找这个古堡。

她走了一天又一天,四处寻找,困了,就睡在路旁。饿了,好心的农夫给她食物吃。

1920年4月的一天,她来到一个叫兹罗塔的小村庄,这儿的小小山上耸立着一个古堡,啊!这不就是我梦中多次见到的古堡吗?她激动不已,飞快地跑进村庄,她累得一头栽倒在地上。

一群人围上来看着她,还来了一个警察。玛娜把梦复述给大家。

“就是那个古堡”,她发疯似地喊着,她爬起来朝着古堡的乱石堆走去,村民们同情地倍伴着她。她请男人们把石头掀开,他们觉得很可笑,他们不相信她这个故事有任何实际意义;要掀石块有何难。他们掀了一天,什么也没发现。两天后,他们真的听到有个男人的声音。

玛娜熟悉这个声音,这正是她男朋友的声音,他们掀开石块,挖大洞口,把他拽了上来,他获救了,他在黑暗中呆了两年。

他是在战争时进入这个古堡的,后来古堡被炸塌了,他无路可走,被乱石封闭在里面一直出不来,他吃尽古堡里面一切能吃的东西,直到玛娜把他救出来。

她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她从未见过这个古堡而又为什么会知道古堡的一切?她又怎么会知道奥曼斯克被埋在乱石的下面?这全然是一个不解之谜。

梦是宇宙奥妙之一,因其神秘,自古以来吸引着人们的注意。最早将梦与人的心理或精神状态联系起来,并加以系统研究的,是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学家和精神分析派的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他把梦境分为“显相”和“隐义”。“显相”类似于假面具,“隐义”是假面具所掩盖的欲望,作梦好比制造谜语。“显相”是谜面,“隐义”是谜底。被压抑的欲望通过梦的工作骗过了检查员(潜意识)造成了梦境,弗洛伊德以为梦的工作方式有四种:其一是凝缩,即几种隐义以一种象征出现;其二是换位,即被压抑的观念或情调换成一个不重要观念,但在梦中却占重要的位置;其三是戏剧化,即用具体的形象来表示抽象的欲望;其四是润饰,即醒后把梦中颠倒错乱的材料再加以条理化,使其更能掩饰真相。梦的解释就是要把这重重化装揭示开,由显相寻求隐义。

那么,如何从“显相”中找出其“隐义”呢?弗洛伊德认为,梦是对愿望的满足。

有一次,一位女病人讲了自己的一个梦;我梦见我想准备晚餐,但手头只有熏蛙而已,我想出去采购,又偏巧是礼拜天下午,所有商店都闭门休息,想打电话给餐厅,偏偏电话又断了线。因此,这最后只好死了作晚餐的心。

弗洛伊德为了证实自己的理论,对女病人作了细致的调查后发现,病人在前一天拜访了她丈夫经常称赞得使她多少有些妒意的女友,同时看到那位女友瘦多了。正好她丈夫喜欢身段丰满的女人。而女友偏对她说:“我恨不能长胖些,不知你几时邀我吃饭呢?你永远做得一手好菜!”了解了这些,弗洛伊德对那位病人解释:“其实在你那女友要你请客时,你就心中有数:‘哼!我才不请你到我家去吃好菜!果真你长胖了,再使我丈夫动非份之想,我宁肯晚餐都不做呢!而你做的梦,正反映了做了晚餐的情境,从而满足了使你那女友不长胖的目的,’”在这个梦中,一个愿望未满足,其实正象征着另一种愿望的满足。弗洛伊德说:“由所有不愉快的梦的分析中,我得出这样的结论:梦是一种受压抑的愿望经过变形的满足。

弗洛伊德认为梦大多数与性有关。他把梦中的形象看成性欲的象征。如梦中的杖、树、伞、刀、枪、蛇(呈棒形的东西)等形象象征男性性器,而房屋、花瓶、橱房(呈容器状的东西)等形象象征女性性器。

一位年轻女性做过这样的梦:一个男子想骑一匹性情剽悍的马,但是没有如愿。失败了3次,到第4次终于骑上了马鞍出发了。

这个梦的象征意义是:“骑马”是一种性行为的伪装,“某个男子强迫一个讨厌他的女性进行性交,失败了3次,但第4次终于达到了目的。”实际上,这位女性有了3次拒绝男朋友求爱的经历,这次也要坚决拒绝到底。梦中的“象征”表示的性交成功,恰恰是她对自己行为能否成功的担扰。

弗洛伊德的理论虽然把梦的研究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精神分析理论并非尽善尽美。受到了完全忽视梦的行为主义学派的挑战,但是,弗洛伊德理论依然发生着巨大影响并得到一定发展。例如,1965年,赫尔和范德卡(RO-Pert Van De castle)二人,用客观的分析量表法来研究男、女两性在梦境内容的规律和差异。调查结果如下:

女性的梦。多发生在熟悉的室内环境中,多数是牵涉到某一个人(或是自己)及其遭遇,通常在追忆梦境时能详细的叙述梦中人物的外表、特征及梦中的种种细节,女性的梦则较含蓄、多数是以情性、语言等为主,而且女性做恶梦的机会较男性为多。男性的梦,大多数是陌生、奇异的,而且是室外发生,都梦到集体行为或活动,通常只能大致回忆梦中情形,对梦中的细节不注意,男性的梦多以侵犯、进取、攻击、性、成就等为主题。

这些心理学家对梦的探讨,只限于“个案调查”、“问卷”等方法,将梦境发生后所追忆获得的材料,加以归纳产生的若干结论。继弗洛伊德之后,对梦的机理研究取得了振奋人心的进展。作者愿与你一道漫游神秘的梦的世界,去揭开形形式式的梦的面纱,识得“庐山真面目”。

二、梦与两性的关系

恋人之间的性爱,不但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而且是人类社会感情的一种强烈表现。但两性关系仅仅是人类社会关系的一部分,性爱生活也仅仅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中国由于历史上较早地进入文明时代,再加上礼教的长期熏陶,在民族的心理中,一向对性采取含蓄拘谨的态度。即使在上古神话中,也看不到希腊诸神那样在性生活上的放纵。大概由于这样一种文化传统的影响,在中国历代的梦说中,除熊伯龙说过的:“男人不梦生产,女人不梦骑马”以外,我们还没有看到有谁公开讨论两性梦象。

但是,两性之爱终归是人的生活的一部分。它不会不在人的梦象、梦境中有所反映。尽管一些思想家隐讳而不敢直言,这一方面总会曲折地表现出来。从古代的诗歌、民俗的一些梦书佚文中,我们发现,在中国人的梦象中,也有两性和性生活的象征物。《诗经》曰:“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熊罴和虺蛇分别即是男女的象征物。凤凰、鸳鸯不但生活中是恋人的象征,在梦象中同样属于两性之爱的象征。

人们在生活中,常常有着等梦、求梦的愿望,特别是那些饱受离愁别苦之人,求梦之心最为强烈。如唐诗《春怨》表现主人公希望能做上一个好梦,能梦见从军的丈夫或情人:“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美人杨贵妃被迫缢死后,唐明皇非常怀念她,朝思暮想,可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据说,汉武帝非常思念李夫人,一次他把外国使者送的形状象蒲草的梦草放在怀里,夜里便梦见了李夫人。

三、恋人梦是生活幻化

梦虽然是一种千奇百怪、虚幻不实的精神活动的特别现象,是现实生活中没有或不可能有的,但是任何梦境的形成又都有一定的现实生活为其依据,梦境中的一切人、事物、景等梦象(即使是神仙鬼怪之类)。也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它们的原型或影子。

周代田仲《於陵子·梦葵》说:“於陵子过句氏之圃而美其蔬,则夜梦拔葵而亨诸”。明代庄元臣《叔苴子》说:“人之想念,可以役使血气,造成梦境。是故思火成热,思水成寒,思食成咽,思酸成津,思悲成泣,思愧成汗,此心能使气之验也。又如思淫梦感,思归梦家,思荣梦贵,思财梦获,思食梦尝,此心能造梦之验也。”尽管论述并不完全科学,但却看到了梦境实乃生活(经历)与想念所造成。

继屈原之后楚国又一位著名辞赋家宋玉,他的《高唐赋》、《神女赋》是中国文学史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赋篇。《高唐赋·序》以追叙的笔法写楚怀王梦巫山神女之事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阴。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神女赋》以纪实手法写楚襄王梦巫山神女曰:“其夜王寝,果梦与神女遇,其状甚美。王异之。”因为梦本来就是虚幻的,梦中的情感当然也就是梦幻的。巫山神女对梦中的楚怀王说“愿荐枕席”,是“求亲呢之意”,是一种主动求欢的行动,而其背后又隐藏着“未嫁而卒”的深深哀愁。“王因幸之”则是一种男女之欢的情感愉悦。巫山神女辞去时之言,是一种暗示,一种冀求,一种希望,果然,楚怀王梦后为之立庙“号曰朝云”。双方的情感在梦后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满足。情感的诸多变化,始终是在整个梦境的全过程中进行的,它与梦境本身一样具有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恍今惚今、变化多端的梦幻特色。

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牡丹亭还魂记》中的《惊梦》、《寻梦》两出剧。无论从剧情发展与刻画人物性格来看,都是关键。剧中主人公杜丽娘是一个慎真情至情痴的女子,她因情有梦,因梦寻梦不得而有病,病而死,死而生,终于不顾一切地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而与所梦之人结合。可见情是全剧的灵魂,梦是全剧的关键。《牡丹亭还魂记》上演的就是一场地地道道的情梦的悲喜剧,将男女之思托于梦。《牡丹亭还魂记》剧成了《临川四梦》中首要作。这与其说是浪漫主义的,不如说是梦幻主义的更为确切。

《聊斋志异·画壁》写朱孝廉在一寺庙中见壁画上一美貌的散花天女,“不觉神摇意夺,恍然凝思。身忽飘飘,如驾云雾,已到壁上。”遂得与女交欢,后僧扣壁呼之,才“飘忽自壁而下”,有如一场梦醒。作者这里运用的就是以虚幻产生为主要特色的梦幻主义的创作方法,同时还通过僧之所言,揭示了梦幻主义创作方法的心理依据。

四、恋人梦精神分析

现代世界的梦说,主要有两大潮流。一是对梦的精神分析,一是对梦的实验观察。两个方面都有重要的成就,然很大程度上又处于隔离的状态。我们认为,对于并行的两大潮流,则须大力促进它们的融合。同时应该排除世俗偏见的影响。严肃地正视梦在人类精神生活中的作用。

关于梦的精神分析,正式诞生于上世纪末。它的创始人和最重要的代表,是著名的西格蒙德(1856-1939)。弗洛伊德原是一位精神病医生,他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在精神病患者心理的深处,有一种动机和愿望,乃是病因之所在。可是这种动机和愿望,病人在清醒时说不清或不知道,而在催眠中反倒能够窥视。进而他又发现,病人的梦正是其心理深处那种动机和欲望的表现,因而梦的分析比催眠更能有效地发现病因之所在。由此,他一方面努力分析病人的梦,同时又注意分析自己的梦。1900年,他把自己分析的心得,撰成《梦的分析》一书问世。此书至今仍是关于梦的精神分析的最有影响、最有代表性的著作。

在弗洛伊德之前,现代学者也有个别人涉及梦的问题。是正如弗洛伊德所批评的那样,他们的“唯一目的在于阐明生理学的论证”。否认梦的“一种心理历程”,而认为梦是“一种无用的、病态的物理过程”。弗洛伊德申明,“所谓‘解释’,就是揭示其隐藏的意义”。弗洛伊德关于梦的精神分析,其重要贡献就在于,他把梦作为一种精神过程而划分了显象和隐义的界限,同时把梦的隐义和潜意识活动联系在一起。在他看来,精神分析主要的任务,就是要把梦的显象,“还原”为它的隐意,进而从隐意中去发现梦者潜意识中的动机和欲望。弗洛伊德的全部梦说都是以此为中心。

“梦的工作”十分复杂。有所谓“浓缩”的作用,用隐意的个别元素代表全体,或把几种隐意的元素合而为一。如用胡须代替父亲,用乳房代替母亲,以及亚历山大大帝所梦见的半兽之神等。有所谓“转移”作用,用暗喻、谐音、仿同、近似等形式,通过由此及彼来表示隐意。如一个女人经常牵着狗,即用狗的形象代表这个女子;情人的罗裙同芳草颜色相似,即有芳草的形象表示对情人的怜爱。弗洛伊德例举了各种各样的两性的象征:手杖、伞、竹杆、树干、刀子、匕首、枪矛、龙头、水泉、水壶、铁锤、鱼、爬虫等等为男性的象征;坑穴、瓶罐、箱子、柜子、口袋、火炉、房间、门户、桌子、蜗牛、水果、树木、丛竹等等为女性的象征。正是由于“梦的工作”十分复杂,所有梦的显象才显得虚幻离奇,以至常常超出人的清醒状态下的想象,连梦者本人也觉得不可思议。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结构理论中,介于意识和非意识之间,还有一个前意识的层次。梦的实质,则是“欲望的满足”。确切地说,“梦是(被压抑的)欲望(经过伪装)的满足”。弗洛伊德引用西方流行的一句谚语:鹅梦见什么?回答说“玉蜀黍,”他说:“梦是欲望的满足的整套理论,几乎都概括在这两句话中”。至于潜意识的欲望、动机和能量从何而来,弗洛伊德提出人类都有一种所谓“原欲”,他称之为“里比多”。潜意识乃是“里比多”寄托之处,而“里比多”的内容主要是寻求快感的性的原始冲动。所以他认为,“梦起源于恶念,或过度的性欲”,“梦均表示人的兽性的一面”。一切梦的隐意他几乎都要同性联系起来。

阿德勒(1870-1937)从弗洛伊德那里接受的潜意识的概念,把他的精神分析名之曰:“个体心理学”。他的梦说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强调梦同生活的联系,一是强调梦的个体性。主要是说梦的个人生活样式的产品,是从他个人对他所处的特殊环境的解释中得来的,因而梦的解释也都是属于个人的,即使是符号或隐喻,也不能用一般的公式去解释。

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是,精神分析越来越多地采用社会学方式,以问卷调查为手段,从大量调查统计中,研究人们普遍常常出现的所谓“大梦”和梦的性别、色彩、职业、地域等等的差异,以及不同民族间的互相比较,据温格特和克雷默统计,美国人有所谓八大梦,如梦见自己心爱的人,梦见有人打我、追我,梦见自己从高处掉下来,梦中做某件事已为时太晚(如赶火车),梦见自己同异性朋友有暖昧关系,梦见自己飞起来……据霍尔研究,男性梦到的男性比女性多,女性梦到的男性、女性各一半;大约三分之一的人的梦是彩色的,其余的人的梦地黑白的。据格柏森研究,女人的梦比较含蓄,多以情绪、语言为主;男人的梦比较露骨,多以侵犯、进取、攻击、性、成就为主。据说女人做恶梦的次数比男人多。

五、恋人梦的实验观察

在精神分析兴起的同时,有些学者则沿着另外一条道路,对梦进行实验观察研究。如果说梦的解析是一个社会事件,那么梦的观察则是一个科学事件。

1875年,美国的生理学家卡顿在动物身上先观察到脑的电场。大约50年后,德国的一位精神科医师柏格在自己儿子的头皮上接上白金线,首先观察到人类的脑波。又过了约25年,克莱特曼等记录了正常人在整个睡眠过程中的脑波变化,并发现在睡眠中的某段时期,眼球会持续急速而不规则的反复运动,而且此一时期有特殊的脑波变化,若于此时唤醒睡者,则常会报告刚刚做了一个鲜明的梦。这是对梦做科学观察的开端。

1952年,美国心理学家德门特在睡眠研究中证实,人的睡眠不是一个单一的过程,按脑电波图形,可分为慢波睡眠阶段和快波睡眠或异相睡眠阶段。慢波睡眠的特征是:闭目、瞳孔缩小,心率和呼吸、心压以及整个代谢都全部降低,脑电波呈高幅度慢波,快波睡眠的特征是:眼球快速运动;心率和血压升高,呼吸加速而不规则,脑电波呈现“同步化快波”。一般难以唤醒,唤醒后几乎都说在做梦。这两个附段及相关的两种时相,在整个睡眠过程中不断地交替。开始先进入慢睡眠,持续约80-120分钟;后即转入快波睡眠,持续约5-30分钟。如此交替,一夜大约4-5次,最后一快波睡眠时间,可达45-68分钟。受试者在慢波睡眠时间唤醒,梦的记想率仅5%左右,梦景均依稀模糊;在快波睡眠期间唤醒,梦的记想率约80%左右,最高可达94%,梦景一般都生动逼真。

美国新泽西神经精神研究所的哥思田等人长期利用脑波图比较左脑与右脑的活动性后发现,在人和动物身上,当睡眠者进入REM睡眠(也就是做梦的异型睡眠期)时,右大脑皮质的活动性就会相对地提高,这似乎显示,做梦虽由网状赋活系等抽“发动”,但“导演”及“制作人”却是右脑。右脑常被称为“感性的大脑”(左脑则是理性的大脑)这与梦中所表现的“感性”可说是不谋而合。

标签:;  ;  ;  ;  ;  ;  

情人梦的机制_弗洛伊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