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及控制张素华论文_张素华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及控制张素华论文_张素华

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 262700

摘要:目的 从多方面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分类及控制措施。方法 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查阅近年有关文献,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及其进展加以综述。结果 血脂异常、高血压、血糖升高、吸烟、肥胖、社会心理因素等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防治中应高度重视危险因素的控制与早期干预。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分类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是指供应心脏本身的冠状动脉管壁形成粥样斑块造成血管腔狭窄所致的心脏病变。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滋长的不健康生活方式使冠心病的发生率增高,现已跃居于导致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列,且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如何预防和控制冠心病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基础病变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具体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但它是一组慢性多因素疾病,即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致,这些因素称为危险因素(risk factor)或易患因素。目前有关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研究较为深入和广泛,分类方法很多,现介绍常用的几种。

1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危险因素的分类

1.1 根据是否可纠正分为可纠正危险因素和不可纠正危险因素,可纠正危险因素包括行为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生物因素等;不可纠正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年龄、家族史等。

1.2 根据临床实用性分为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主要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次要因素有肥胖、缺乏体力活动、遗传、社会心理因素等。新近发现的危险因素还有:①血中同型半胱氨酸增高;②胰岛素抵抗和空腹血糖增高;③C 反应蛋白升高;④血中纤维蛋白原及一些凝血因素增高;⑤病毒、衣原体感染等。

2 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分析与控制

冠心病预防重要的是从源头上控制其发病率,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主要在于危险因素的控制。现在除了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家族史等不可改变外,其他行为因素和生物因素是可以纠正,可以防治的。

2.1 年龄与性别

年龄40 岁以上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但女性在更年期后冠心病发病率增高。此两阶段的人群应注意定期体检和防治,注意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避免诱发因素等。

2.2 血脂异常

除年龄外,脂质代谢紊乱是冠心病最重要预测因素。大量临床和流行病研究证明,脂质代谢紊乱,血脂异常尤其TC、TG、LDL-C 升高和HDL 降低是冠心病和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甘油三脂(TG)是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TC(或LDL-C)水平与缺血性心脏病呈正相关,HDL-C 水平与缺血性心血管病呈负相关。LDL-C的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必备条件,LDL-C 水平每升高1%,则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2~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血浆LDL-C 达到一定的“允许值”,其它致病性危险因素则起作用或独立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还有研究证实,高脂蛋白血症可致动脉粥样硬化,也是心血管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脂蛋白(a)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很强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目前已公认为Lp(a)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2.3 高血压

血压增高与冠心病密切相关,60~70%的冠心病病人有血压增高,而高血压病人患冠心病较血压正常者高3~4 倍[6]。收缩期血压比舒张期血压更能预测冠心病事件,140~149 mmhg 的收缩期血压比90~94 mmhg 的舒张期血压更能增加冠心病死亡的危险。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独立疾病也是许多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血压升高是脑卒中、心肌硬死、心衰、肾功能不全等严重致死致残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的防治主要在于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和坚持治疗。具体措施包括:

2.3.1 改善生活、饮食行为

①清淡饮食,减少盐的摄入量(盐摄入量<6 克/天),可减少50%需要治疗高血压人群。②多食绿色疏菜水果,补充钙和钾盐;③减少食物中饱和脂肪酸和脂肪总量,限制动物油类摄入,补充适当蛋白质如鱼类和蛋类。④ 减轻体重,戒烟限饮酒,适当运动,减少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2.4 吸烟

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最可避免的死亡原因。吸烟的危害是低剂量、长期持续的慢性化学物质累积中毒的过程,吸烟可造成动脉壁含氧量不足,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冠心病与吸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用量-反应关系。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相比较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2~6倍,且与每天吸烟的支数呈正比。被动吸烟者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原因是烟草燃烧时产生的烟雾中有致心血管病的两种主要化学物质,即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研究还发现,吸烟者戒烟后,烟对身体的毒性作用也会慢慢的消失,因此,早日戒烟对减少心血管病的风险是有大益的。

2.5 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

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心血管病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糖尿病患者中冠心病的发病率较非糖尿病者高2 倍,糖耐量减低者心血管病的发病和死亡率是糖耐量正常者的2~4 倍。近年来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几率与非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相同,故将糖尿病由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提升为冠心病的“等危症”。这与糖尿病的糖代谢异常和脂质代谢紊乱,使LDL-C 升高、HDL-C 水平下降、TG/HDL-C 比值异常升高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并认为TG/HDL-C 比值异常升高是筛选2 型糖尿病伴冠心病的敏感指标。2 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血脂、脂蛋白代谢异常是引起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Lp(a)升高。当糖尿病病人年龄>45 岁、糖化血红蛋白>7.0%、LDL-C>3.12mmol/L 是糖尿病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体重指数(BMI)的计算公式:BMI=体重(公斤)/身高(米)2,正常BMI 为18.5~23.9 kg/㎡,BMI 值≥24 为超重,提示需要控制体重;BMI≥28 为肥胖,立即开始减重。

成人正常腰围(WC)<90/85 cm(男/女),如WC>90/85 cm(男/女)提示需控制体重,如WC 为95/90cm(男/女),立开始减重。减重能明显降低超重和肥胖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使罹患心血管病的危险降低。减轻体重的有效措施有:①制定饮食计划和目标,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减少总热量的摄入,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则:适当控制主食量及控制高热量食物如高脂肪食物、含糖饮料、巧克力、酒类等摄入。另外,减慢进食速度,也有减少进食量的效果。②合理运动:超重、肥胖者的体育锻炼应长期坚持,制定计划固定每天运动时间,否则体重不易下降或又复上升。运动方式根据年龄、性别、体力、有无并发症等情况而定。规律的中等强度身体锻炼是控制体重的有效方法,如快走、慢跑、游泳、跳舞、球类运动等,减肥药可作为控制体重的辅助措施,但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继发性肥胖症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赵水平.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控制[J].第九届南方长城心脏病学会议资料,2010:1-8.

[2]余月明,侯凡凡,张训,等.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氧化应激和微炎症反应间的关系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292-295.

论文作者:张素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0

标签:;  ;  ;  ;  ;  ;  ;  ;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及控制张素华论文_张素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