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园林病虫害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的分析论文_谢夏芬,余剑平

关于园林病虫害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的分析论文_谢夏芬,余剑平

绍兴绿业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 绍兴 312000

【摘 要】在园林建设中,病虫害对园林植物的生长影响很大,不仅病虫害的种类繁多,且生态系统还受到人为的因素影响,城市的环境也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因此,完善好相关防治措施十分关键。本文分析了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的特点以及防治的重要性,并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相关完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的特点

1.园林植物病虫种类繁多,对植物危害错综复杂

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的特点是我们首要进行讨论的重点。研究分析,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的特点主要有三,其中最为普遍、对于病虫害防治影响较大的要数园林植物病虫害种类繁多,对植物造成的危害错综复杂这一特点。具体而言,当前我国园林植物的种类繁多,且不同种类的植物数量也较多,具有较长的生长周期和多样的结构层次,这在无形当中为植物病虫害的生长提供了一定的环境和条件。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园林植物中虫害的数量达到了8500以上的水平,而植物病害的数量较虫害略低,但是也高达5500以上,其数量是相当庞大的。这些病虫害对于园林植物造成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有些甚至具有毁灭性的作用,如较为常见的光肩星天牛、双条杉天牛和吉丁虫等。

2.园林植物生态系统受人为影响因素较大,不利于病虫害防治

除了病虫害本身的种类繁多,危害错综复杂以外,我国园林病虫害存在的第二大显著特点在于其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为严重,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于由于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城市绿地系统很难行之有效的建立起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生态系统,无法保持系统时刻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这就使得一些病虫害极容易对园林植物造成损害。另一方面,由于园林植物所处的特殊的环境地带,除了本身所滋生的病虫之外,还容易受到一些临近的蔬菜、树木导致而生的病虫的损害,而正是由于园林植物多分布于一些人口较为密集、人流量较大的地段,出于安全事故的考虑,不宜使用一些化学防治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而单纯的依靠其他的防治方法很难有效控制和消除病虫对于园林植物的危害。

3.城市的环境问题和“热岛效应”现象较为严重

上述两种观点是园林植物病虫害的主要发病特点,本段研究的这一现象虽然尚未形成气候,但也需要我们高度注意。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病的第三大特点就在于城市的环境问题和“热岛效应”现象较为严重。所谓城市的环境问题对于园林植物病虫害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城市的废水、废气及固体废弃物工业“三废”的排放问题和“温室效应”对于植物的生长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破坏,大大的削弱了园林植物的生命力和对于病虫害的抵御能力,使得病虫有机可乘,对园林植物进行严重的侵害。城市“热岛效应”则直接作用于病虫害本身,“热岛效应”引起环境温度较常态下的温度略高5℃左右,有利于植物病虫害的生长和更替,不利于人们进行有效控制。

二、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分析

对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病特点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我们接下来讨论进行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思想认识决定和支配着人的实际行动,只有从思想上有所认同,我们才能够贯穿于实际行动当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病虫害容易对园林植物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导致园林植物产量大幅度下降,园林植物出现劣质产品,次等品,不宜饮食,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身体健康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严重时甚至会引发灾难性的事件,威胁到国家和人民的生命安全。

三、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及有效提高防治水平的策略分析

1.园林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法

生物防治法是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最优的选择,主要是借助生物圈的关系通过特定的生物或者其特定的代谢产物进行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一种方法。生物防治法具有较多的优势,其中一个特殊的贡献在于运用生物防治法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消除园林植物的病虫害,而且能够自发的改变和调整生物种群的重新组合,以保证生物圈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另外,生物防治法还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对自然界的人、动物和其他植物不会构成太大的影响,也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必要的破坏,且消除植物病虫害较为彻底。从成本效应和投入效应出发,生物防治法也拥有绝对的优势,自然资源丰富易得,成本低、门槛低。当然,生物防治法也存在一个致命的不足——内培养出我们防治所需的生物物种,因此,我们多选用其天敌来达到生物病虫害防治的目的。

2.园林植物病虫害化学防治法

和生物防治方法不同的是,化学防治法采用的原料不是自然界的生物,而是农药等一些化学物质,化学治疗法的名字也由此而生。化学防治也是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又一大举措,相对于生物防治法而言,具有高效率、低难度、高实效性的优势,几乎不受季节因素的影响,更为适合在病虫害影响较大的区域内实施。然而,化学防治法也存在其自身的缺陷,部分病虫容易对特定的农药产生抗体,因此很难达到对于病虫害彻底性的消除和毁灭的效果。另外,农药对环境、土壤极具破坏性,不利于园林植物的长期生长。

3.加强植物检疫,注重先防御后治疗模式

为了能够做好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有效降低和消除病虫对于园林植物造成的危害,我们首要的任务是清楚地了解和认识现阶段我国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的基本特点,只有充分明晰植物病虫害发生的特点,我们才能够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关策略进行提前预防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我们应该加强植物检疫,充分做到先防御后治理的防治模式,将植物病虫害扼杀在摇篮里。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园林植物病虫害一部分滋生于园林植物本身,另一部分则是由于外界因素所产生的。一般而言,园林植物本身所滋生的病虫害大多可以通过生物防治法进行消除,而对于一些因为外界因素而产生的病虫害,由于我们不清楚其特征,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其天敌,就很难运用生物防治法进行防治。如此一来,加强植物检疫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植物检疫能够有效杜绝一些外来的极具危险性和毁灭性的病虫害的传入或传出,能够避免因其蔓延而造成的严重的后果。

4.从管理人员抓起,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加强养护管理

园林植物不同于野生植物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有专门的园林工人进行管理和照料园林植物,因此,除了从园林植物本身出发考虑病虫害防治策略以外,我们还应该考虑园林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从管理人员抓起,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和养护水平,实现园林工人对于园林植物的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增强园林植物的适应力和抵抗力,实时的进行检查,尽可能早的发现病虫害,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进行防治。这就需要我们注重对于管理人员的选拔和培养,保证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

四、结语

总之,无论从生态的角度还是城市建设的角度来看,园林绿化都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对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健康和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具有积极的一面,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园林绿化的重视程度,提高园林绿化的水平。在本文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应该正视现阶段我国在园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理论联系实践,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可能将植物病虫害降低一个较低的程度,为城市化建设扫清障碍。

参考文献:

[1]张岩,刘顺,秦秋菊,等.异色瓢虫对菜缢管蚜、禾谷缢管蚜和白杨毛蚜的捕食作用[J].中国农学通报,2012,22(12):323-326.

[2]李同轩,马万里,张九千.北方园林植物病虫害预报与防治[J].农业与技术,2014(8):158-159.

[3]张素萍,刘星辉,员根中.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现状及发展方向[J].现代农村科技,2014(13):30-31.

论文作者:谢夏芬,余剑平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5

标签:;  ;  ;  ;  ;  ;  ;  ;  

关于园林病虫害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的分析论文_谢夏芬,余剑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