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切开术联合大骨瓣减压治疗创伤性脑损伤临床效果评价论文_王贤

脑膜切开术联合大骨瓣减压治疗创伤性脑损伤临床效果评价论文_王贤

王贤

(江苏省金坛市人民医院脑外科 江苏 金坛 213200)

【摘要】 目的:探讨针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观察选择脑膜切开术+大骨瓣减压术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01月-2015年01月创伤性脑损伤患者12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随机分组。C2组(对照组 60例):临床选择常规开颅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C1组(观察组 60例):临床选择脑膜切开术+大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脑损伤患者在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术后致残率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两组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分别完成临床治疗后,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C1组明显优于C2组创伤性脑损伤患者(P<0.05);在临床手术时间方面,C1组与C2组脑损伤患者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在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以及GPS评分两方面,C1组明显优于C2组脑损伤患者(P<0.05)。完成手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发现,在术后致残率方面,C1组低于C2组脑损伤患者明显(P<0.05)。结论:针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临床选择脑膜切开术+大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临床可以获得确切治疗效果,完成手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概率以及致残率较低,能够有效避免对患者造成严重脑神经损伤的情况,从而将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提高。

【关键词】 脑膜切开术;大骨瓣减压术;创伤性脑损伤

【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7-0229-02

创伤性脑损伤属于医院神经外科较为普遍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出较高的致残率以及死亡率。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症状、头痛症状、颅内出血症状以及呕吐等系列症状。针对此种疾病主要分为两种,分别为原发性脑损伤以及继发性脑损伤。前者主要指患者的创伤部位受到了直接损伤,后者主要指患者受到创伤后,因为出现了钙通道异常的情况以及脂质过氧化的情况后,最终导致患者表现出一种脑损伤病变[1]。为了研究有效方法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临床选择脑膜切开术+大骨瓣减压术完成治疗后,最终获得确切效果,现将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01月-2015年01月120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随机分组。在C1组60例脑损伤患者中,男35例,女25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32岁-59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5.9±1.9)岁;导致患者受伤的原因为:因为跌倒受伤的患者9例,因为高处坠落受伤的患者10例,因为受到砸伤以及打击伤的患者25例,因为车祸受伤的患者16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C2组60例脑损伤患者中,男37例,女23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33岁-60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1±2.1)岁;导致患者受伤的原因为:因为跌倒受伤的患者10例,因为高处坠落受伤的患者11例,因为受到砸伤以及打击伤的患者23例,因为车祸受伤的患者16例。所有患者住院后均表现出程度有所不同的昏迷症状,对比两组脑损伤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出均衡性(P>0.05)。

1.2 方法

针对C1组患者主要选择脑膜切开术+大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于患者的颧弓上以及耳屏前0.5厘米头皮的位置制作初始切口。从患者耳廓上缘弯曲,直至患者顶结节到同矢状线之间距离为2厘米的位置。切口的终点主要选择矢状线以及发际交点之间的位置[2]。要求骨瓣需要同患者的颅底邻近,之后将大骨瓣(12厘米*14厘米)有效去除,将手术过程中表现出的硬膜外血肿进行有效清除。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脑损伤患者临床手术时间、患者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患者临床手术效果、完成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患者GCS评分的情况以及完成手术后致残等进行观察对比。

1.4 疗效判断标准

恢复良好:患者完成手术后的半年,肌力有效恢复正常,能够有效进行运动;中度残疾:患者肢体可以从床面抬离,能够进行适当运动;重度残疾:患者表现出肌肉萎缩的情况,难以有效自主运动。死亡:患者未表现出任何的生命体征[4]。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6.0完成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分别选择t检验以及X2检验以 以及%形式表示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以P<0.05为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手术效果

两组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分别完成临床治疗后,在C1组患者中,未表现出植物状态或者死亡的患者,手术效果良好的患者58例(96.67%);表现出脑彭出症状的患者2例(3.33%);在C2组患者中,手术效果良好的患者37例(61.67%);表现出脑彭出症状的患者23例(38.33%);C1组明显优于C2组脑损伤患者(P<0.05)。

2.2 临床观察指标对比

在C1组60例脑损伤患者中,手术时间为(175.5±2.7)分钟;术中出血量为(38.7±3.3)毫升;患者术前GCS评分(6.0±2.2)分;术后GCS评分(2.3±1.7)分;在C2组60例脑损伤患者中,手术时间为(179.6±2.9)分钟;术中出血量为(55.3±4.9)毫升;患者术前GCS评分(5.8±2.5)分;术后GCS评分(3.7±1.6)分;在临床手术时间,C1组与C2组脑损伤患者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在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以及GPS评分两方面,C1组明显优于C2组脑损伤患者(P<0.05)。

3.讨论

针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其疾病病理生理过程极为复杂,对此患者一经表现出脑损伤症状后,需要对患者立即实施脱水治疗,将患者的脑水肿症状有效缓解[5]。选择脑膜切开术+大骨瓣减压术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将患者的临床系列症状表现进行有效缓解,能够将患者的颅内压有效降低,将患者的脑受压状态进行有效缓解,从而显著提高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总而言之,针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临床选择脑膜切开术+大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表现出较低的致残率,最终显著提高脑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聂佑铭.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创伤性脑损伤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2,5(04):32-33.

[2]刘永进,翁红林,吴俊.复位天幕裂孔切开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4,7(32):30-32.

[3]韦祖斌.大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研究进展[J].微创医学,2013,7(01):82-85.

[4]房晓萱.大骨瓣减压与常规骨瓣减压治疗重度颅脑损伤临床对照研究[D].吉林大学,2012:99-100.

[5]莫贻敏.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系统评价[D].广西医科大学,2014:1021-1026.

论文作者:王贤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1

标签:;  ;  ;  ;  ;  ;  ;  ;  

脑膜切开术联合大骨瓣减压治疗创伤性脑损伤临床效果评价论文_王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