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霉素注射剂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及安全性评价浅析论文_张桢

湖南省浏阳市人民医院 410300

【摘 要】目的:探讨克林霉素注射剂的临床应用合理性,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间使用克林霉素注射剂治疗的住院患者197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用药处方进行回顾调查,以药品说明书以及卫生部相关指导原则为依据,对克林霉素注射剂使用过程中的合理性与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对197例使用克林霉素注射剂患者的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价,可见预防用药和治疗用药的合理率分别为64.7%和33.3%,总的用药合理率为59.9%。197例患者中,共出现7例克林霉素注射剂相关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不符合用法用量、不符合药物禁忌证、联用药拮抗的患者分别有4例、1例和2例,各占57.1%、14.3%、28.6%。结论:克林霉素注射剂用于感染治疗过程中,用药合理率较低,且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高,用药过程中也应加强用药监测,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关键词】克林霉素注射剂;临床应用合理性;安全性

克林霉素是常用抗菌药物,其可以作用于敏感菌的核糖体亚基,发挥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作用,进而达到抑制细菌感染的目的[1],对革兰阳性球菌、厌氧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在临床抗菌治疗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2]。但是,关于克林霉素使用中的不良反应报道也不断增加,特别是克林霉素注射剂的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加强用药监测,把握患者的病情和克林霉素的使用适应证、禁忌证、正确用法等,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本文随机抽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间使用克林霉素注射剂治疗的住院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用药处方的回顾分析,对克林霉素注射剂的临床应用合理性与安全性进行评价。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间使用克林霉素注射剂(均为粉针剂)治疗的住院患者197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9例,女88例,患者的年龄在3岁到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1±3.6)岁。其中,预防性用药和治疗用药的患者分别有167例和30例,分别占84.8%和15.2%。

1.2方法

调查回顾197例住院患者的用药处方,对克林霉素注射剂在抗感染处方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其主要用途、用法用量、给药疗程、溶媒选择、联合用药情况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结果。以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克林霉素注射剂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等为依据,结合克林霉素的药品说明书以及我院各科室的实际用药情况判断其合理性。

克林霉素注射剂临床用药合理性评价依据[3]:以患者符合克林霉素注射剂适应证,且病原菌对其有较高敏感性,无治疗禁忌症,用药疗程与病情相适应(轻中度感染患者治疗时间为3-7d,重症感染患者治疗时间为5-10d),围术期预防用药时间在术前0.5-1h,溶媒选择恰当、用法用量正确、联用药有协同而无拮抗作用,未监测到用药不良反应的情况为用药合理;以患者符合克林霉素注射剂适应证,且病原菌对药物介于敏感和耐药之间,无治疗禁忌症,用药疗程与病情相适应(轻中度感染患者治疗时间为7-10d,重症感染患者治疗时间为10-14d),预防用药时间在术后2-5d内,溶媒选择与用法用量基本正确、联用药无拮抗作用,监测到非典型一般不良反应的情况为用药基本合理;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为用药不合理。用药合理率=(合理+基本合理)/患者总数×100.0%。

同时,对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不良反应的表现、涉及系统等进行总结。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

2结果

2.1 用药合理性评价

对197例使用克林霉素注射剂患者的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价,可见预防用药和治疗用药的合理率分别为64.7%和33.3%,总的用药合理率为59.9%。具体统计结果见表1。

2.2 用药安全性评价

197例患者中,共出现7例克林霉素注射剂相关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涉及皮肤的3例,表现为皮炎、瘙痒和红斑;涉及消化系统的2例,表现为腹泻和恶心呕吐;涉及泌尿系统的1例,表现为蛋白尿;涉及神经系统的1例,表现为头晕头痛,均因用药不合理导致,其中,不符合用法用量、不符合药物禁忌证、联用药拮抗的患者分别有4例、1例和2例,各占57.1%、14.3%、28.6%。

3讨论

本文对住院患者克林霉素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进行了评价,发现其用于感染治疗时,用药合理性较低,而预防用药的患者用药合理率明显更高。这可能是由于治疗用药时,用药前的菌检或者药敏试验率较低,且感染的类型不同,患者的用量上可能会有较大差异,给药时间容易出现过长的情况,联用药比例高,出现药物拮抗作用的几率大。

针对上述问题,在克林霉素注射剂的使用过程中应把握几点:①严格掌握克林霉素注射剂患者的用药指征和禁忌症,如克林霉素多用于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过程中,且多在病原菌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有较高耐药性或者过敏情况下方可使用。②掌握克林霉素注射剂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用法用量、使用时间等,姜玲等[3]的研究中对克林霉素注射剂的限定日剂量进行了分析,认为通过药物利用指数(药物利用频度与实际总用药天数之比)越接近1,则代表使用剂量越合理,其还对不同年龄段患者的药物利用指数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18-60岁患者的药物利用指数接近1,应用相对合理,而18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则有年纪越小,药物利用指数越小的情况,当然儿科用药时需考虑患儿的身体条件,给药剂量也许进行适当的调整。③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克林霉素本身具有促进神经肌肉阻滞增强的作用,与神经肌肉阻滞剂合用会造成不良后果,其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合用存在拮抗作用,也应避免二者合用。加之,其代谢途径主要是肝脏,则合并中重度肝损伤的患者应避免使用[4]。

本文参与研究的197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均以一般不良反应为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因而在用药过程中也应加强用药监测,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陈宁林,张小琼,孙春艳 . 克林霉素系列注射剂质量和标准现状分析[J]. 中国药师,2014,17(7):1208-1209.

[2]杜谋元.我院克林霉素注射剂门诊使用调查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1):145-147.

[3]姜玲,史天陆,孙言才,等. 克林霉素注射剂临床应用的合理性与安全性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0):2180-2182.

[4]樊新星,胡侃,孙山.克林霉素不合理应用3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9):47-49.

论文作者:张桢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  ;  ;  ;  ;  ;  ;  ;  

克林霉素注射剂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及安全性评价浅析论文_张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