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移民流入对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美国的证据论文

国际移民流入对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来自美国的证据

陈基平 魏 浩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北京 100875)

摘 要: 本文基于2000~2012年期间美国的移民与贸易数据,实证分析了国际移民流入与美国和48个贸易伙伴双边贸易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国际移民流入能够显著促进美国与移民来源地之间的双边货物和服务贸易;按照官方语言和发展水平分类发现,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地区的国际移民、人类发展指数较低地区的国际移民对双边贸易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美国的国际移民政策值得我国考虑和借鉴,随着我国在国际舞台经济影响力的提升,应该考虑合理的移民流入政策来吸引国际劳动力流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关键词: 国际移民;货物贸易;服务贸易

截至2015年,全世界约有2.43亿国际移民,其中美国国内移民存量达到4,700万人次。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移民东道国,庞大的移民群体对美国产生的经济效应一直是一个受到热烈讨论的话题。Gould(1994)用美国与47个贸易伙伴的移民与贸易数据,发现国际移民流入显著促进了美国对移民来源国的进出口货物贸易,但是,Gould(1994)仅检验了移民对货物贸易的影响,并没有讨论移民对服务贸易的影响,也没有根据移民来源国的特征进行分开讨论。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服务贸易中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都和公民的跨国流动相联系,因此国际移民是否对国际服务贸易的影响更为显著?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移民行为更多地发生在语言相同的国家之间,更普遍地表现为由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向较高的国家流动,因此,国际移民促进国际贸易的机制是否会受到语言和发展程度的影响?

根据上述数据可知,路面竣工后空隙率、稳定度和流值均满足规范要求,面层结构为灌入式半柔性面层,且与基层结合很好。说明该半柔性路面施工技术的应用,能有效保证路面施工质量要求。

相对于传统的讲授法而言,合作-探究性学习不是减轻了教师的教学任务,而是对任课教师的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课堂教学,教师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于课下的组织和指导。否则,就会流于形式,表面热闹,实际效果差。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学模式改革的失效,并非新模式本身的问题,而是忽视了对教学改革管理的研究,相应的配套管理措施没跟上,导致成效不明显,甚至不及原来的模式。这些年,在尝试运用合作-探究性学习模式教学时,我们十分注重以下三个环节的管理:

一、文献综述

早期关于国际移民与贸易之间内生关系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讨论生产要素的流动与国际贸易的内生关系。以Mundell(1957)和Krugman(1988)为主的学者认为生产要素的流动替代了国际贸易的发生,因而国际移民与国际贸易之间应该是替代关系;以Markusen(1983)为主的学者认为生产要素倾向于流动到密集使用的地方,国际移民与国际贸易之间应该是互补关系。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理论研究转向了研究国际移民影响国际贸易的机制。Gould(1994)率先提出了国际移民影响国际贸易的“产品偏好效应”和“信息成本克服效应”两条机制,被后人广泛采用;Rauch(1996)、Head和Ries(1998)分析了产品差异化程度在国际移民影响贸易机制中扮演的重要作用。

JY酒店的内部审计种类主要包括专项审计和例行审计两种,专项审计主要有离任审计、绩效审计、专案审计、审计调查等方面,而例行审计则是指经营管理审计,主要包括与企业经济活动相关的审计事项。在内部审计程序方面,JY酒店的董事局审计委员会有权对公司内部审计部门拟定的年度内审计划、目标及预算进行审核与批准。内审机构制定的审计计划须将营运风险、审计资源等因素考虑其中,以便妥善执行全年审计工作。具体而言,JY酒店的内部审计工作程序为图1所示。

在数据可得性的前提下,学者们检验了多个国家国际移民对其贸易的影响。Gould(1994)用美国47个贸易伙伴在美国的移民数据,Head和Ries(1998)用加拿大136个贸易伙伴在加拿大的移民数据,检验了国际移民对本国进出口的影响;Girma和Yu(2002)用英国和48个贸易伙伴的贸易数据,检验了英联邦和非英联邦国家的移民对本国进出口的影响;Gabriel(2009)用发展中国家在OECD的移民社区的数据,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的移民对OECD国家贸易的影响;Nadia (2014)用1970~2000年欧盟与地中海国家之间的贸易和移民数据,分析了欧盟与地中海国家之间移民与贸易的关系。关于移民与贸易的经验研究还有很多,学者们从移民类别、作用机制、东道国与母国的关联等多个角度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服务贸易迅速发展以来,国家之间的服务贸易显然和人有更多的联系,因此国际移民影响服务贸易的效果可能会更强,而已有的研究多通过细分移民特征来研究对贸易总额的影响,缺乏对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分类讨论。本文着重分析国际移民流入对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影响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语言和发展水平是否会对影响机制产生不同的效果。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一)移民与贸易的内生关系之谜

我们借用传统引力模型,加入移民变量和语言虚拟变量对传统的引力模型做出修正。修正的引力模型如下:

(1)增强了河道行洪能力,减轻了受洪水威胁的程度,确保了国民经济生产的正常运行。由于实施了多项加固整治措施,圩堤的险工险段明显减少,相应河段河道的行洪能力明显增强,极大地减轻了城镇、农田及重要设施的防洪压力及受洪水威胁的程度。在此基础上,又实施了417座圩堤的退田还湖工程,该工程的实施为主动防御大洪水,减少由于洪涝而引发的灾害起了重要作用。

假说1:总体来说,移民作为全球化的产物,会加强两国之间的联系,从而有可能促进贸易发生。

(二)共同语言在移民与贸易中扮演的角色

语言作为沟通工具能够降低移民代价,减少贸易成本,因为能够降低双方之间的沟通障碍,进而促进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共同语言在引力模型中被学者们广泛运用(Kimura and Lee,2004;周念利,2010)。拥有共同语言的国家之间移民的不确定性因素大为减少,而且因为两国语言相通,贸易的交易成本也会大幅度下降。因此对于拥有共同语言的国家或地区,两国双边移民和双边贸易相比不同语言地区之间的移民和贸易都会更加活跃,生产要素的频繁流动可能会替代贸易,但是也会因为语言相同而促进贸易。

回归结果显示国际移民对双边贸易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进出口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其中,来源地移民每增加1%,美国对该国的货物出口相应增加0.28%,货物进口相应增加0.21%,服务出口增加0.16%,服务进口增加0.4%。结果再次证实国际移民与国际贸易的互补关系,假说1的判断是合理的。与之前学者不同的是,我们引入了服务贸易指标,服务出口和进口的回归结果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移民促进服务贸易可能有如下原因:

假说2:拥有共同语言(本文指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地区)之间,移民与贸易之间既存在替代关系也存在互补关系;不是共同语言的国家(地区)只会体现出互补关系。

(三)发展水平在移民与贸易中扮演的角色

2.移民社会网络

为了检验国际移民与贸易的内生关系,首先利用GLS面板数据方法对修正后的引力模型进行回归,探讨总体国家样本中移民与货物和服务贸易的关系;其次我们将“是否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作为样本分类标准,考察了“英语类地区”和“非英语类地区”的国际移民对来源地与美国之间的双边贸易影响;最后分析了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的国际移民流入美国对两者之间双边贸易的影响。② 我们根据发展水平层次,将48个国家(地区)分为13个发达国家(地区)和35个发展中国家(地区),发达国家和地区指联合国2013年发布的HDI指数中very high human development地区。

三、实证模型与研究设计

(一)模型设定

移民与贸易的内生关系并没有一个直接的答案。早期的研究主要是从理论模型推导生产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假设得出的结果往往不同(Mundell,1957;Markusen,1983)。国际移民与贸易的内生关系往往也随着具体条件的不同而体现出不同的关系,因此移民对贸易可能既存在替代性因素也存在互补性因素,具体的关系需要视情况而定(Gould,1994;Head and Ries,1998;Girma and Yu,2002)。长期来看,无论移民通过何种机制影响贸易,移民都会或多或少地加强两国之间的经济联系,都会推动两国更加密切的经济合作与交流。

为了能够更好地对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进行比较,我们将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进出口逐一替换上式中的因变量Y;指i国t年的GDP现价美元名义值;GDPt指美国t年的GDP现价美元名义值;Distancei指美国经济中心与i国经济中心的距离;指t年i国在美国的移民存量;Languagei指i国的官方语言,如果i国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则Languagei=1,如果i国未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则Languagei=0;Populationi指i国t年的总人口数;Populationt指美国t年的总人口数;uij为随机误差项。

(二)数据说明

实证模型以OECD移民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选取了48个国家2000~2012年的移民数据;① 经济合作组织的国家移民双边数据库通过两个维度统计了国际移民:(1)按照出生地是否在东道国划分;(2)按照现有国籍是否为东道国国籍划分;本文采取和国际移民报告中相同的方法,按出生地划分是否为国际移民。由于数据可得性的限制,我们选取了截至2012年在美国移民存量达到10万人次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作为样本,一共选取了48个国家和地区,样本涉及NAFTA、CAFTA、APEC、WTO的多个成员,因此具有代表性。 与此相对应,我们在联合国货物贸易数据库(UN Comtrade)和服务贸易数据库(UN Service Trade)获得了13年的货物和服务贸易数据;GDP数据和人口数据均来自世界银行,距离通过www.indo.com 网站测算两国之间经济中心的距离(美国的经济中心采用Rauch1996的做法,选取芝加哥为美国经济中心进行距离测算),语言通过世界实情报告(World Factbook)查询。

(三)研究方法设计

假说3: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移民对贸易的影响不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地区)移民对贸易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四、回归结果及分析

(一)总体样本回归视角

总体样本48个国家(地区)的回归结果如表1显示,移民对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国际移民显著促进了双边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总额,而且对双边服务贸易总额影响更大;在出口方面,国际移民流入对货物出口弹性为0.28,对服务出口弹性为0.16;在进口方面,国际移民对货物进口弹性为0.21,对服务进口弹性为0.40;总体来看,国际移民与贸易是互补关系,并且国际移民与服务贸易体现出更稳健的显著性,表明本文对贸易的分类研究是有意义的。同时,能够看到语言、距离和GDP等变量的回归结果都与传统引力模型的预期结果大致相同,说明模型拟合良好。

回顾家道的发展道路,明宏始终围绕人的需求与供给,解决每个环节的痛点,发现新的机会增长点,形成闭环从而良性运转。我们有理由相信:家道家政创新发展永无止境!

表1 国际移民流入对美国双边贸易的影响

1.服务贸易的异质性

回归结果显示,在美国,发达地区的移民每增加1%,美国对移民来源地的货物进口相应减少0.86%,服务出口减少0.12%,服务进口相应增加0.16%,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每增加1%,美国对移民来源地的货物进口增加0.18%,货物出口增加0.14%,服务出口增加0.31%,服务进口增加0.79%。可见,发展中国家移民对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均体现出较强的互补效应,发达地区的移民对货物进口和服务出口体现较强的替代效应,对服务的进口体现较强的互补效应。假说3得到了数据的验证。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体现的移民与贸易的关系之所以不同是因为:

发展水平不同国家的国际移民创造的需求和供给往往不同,移民来源地与东道国的贸易政策和移民政策差异往往也很大。Faini等(1999)研究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之间的移民与贸易关系,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国家之间贸易与移民是互补的。其中,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移民往往出于提高收入水平和改善生活条件的动机选择移民,发达国家的移民则多因自身个性化的需要和偏好而选择移民。显然,前者往往会因为对来源地产品服务的偏好而产生对来源地的产品需求,后者是出于自身的偏好选择移民,因此“来源地效应”并不强烈。

首先通过网上问卷系统进行了预调研,然后对预调研数据进行信度分析、效度分析和因子分析,再根据部分问卷填写者的反馈意见,对部分题项进行调整。正式调研主要是通过专业的调查网站问卷新收集问卷,共发放问卷372份,回收372份,删除数据完全一致、前后矛盾的问卷还剩353份,有效率约为94.89%。其中使用过无现金支付的有344份,没有使用过无现金支付的有9份。本研究采用SPSS19.0和Amo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Rauch(1996)的研究表明国际贸易的产品大多数是差异化产品,其中商业和社会网络极大地克服了差异化产品的搜索壁垒。Lee(2012)也发现了移民网络效应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在23个OECD国家的显著性,可见移民社会网络在两国交易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于服务贸易来说,由于东道国移民群体的存在,来源地跨境旅游人员更有可能被吸引而进行国外消费,从而增加了对来源地服务的出口;同时,移民社会网络因其特色的文化产品或者服务使得东道国居民产生对来源地文化的好奇,进而形成了对来源地服务的需求,从而增加东道国对来源地服务的进口;最后,移民自身的社会网络因为语言、风俗和习惯等降低服务贸易的交易成本,也能有效地促进服务贸易。

(二)按语言分类研究视角

语言作为贸易伙伴之间沟通交流的工具,在贸易磋商、商业合作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量的学者都将语言作为虚拟变量引入了引力模型(Kimura and Lee,2004;Gabriel,2011),然而虚拟变量在引力模型中只起一个控制变量的作用。我们认为语言不仅对贸易产生影响,对移民作用于贸易的机制也会产生影响,因此,将语言作为一个分类标准,考察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地区)与其他国家对移民影响贸易的效果是否不同。以样本地区是否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为标准,将样本国家分为“英语类地区”和“非英语类地区”,其中英语类地区11个,非英语类地区37个。回归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

将两类样本的回归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英语类地区移民与货物的进口显著负相关,与货物的出口和服务的进口显著正相关,而非英语类地区移民在货物的出口和服务的进口上显著正相关。我们认为英语类地区的移民在美国的语言沟通障碍更少,要素流动的不确定性更小,成本更低,因此移民行为相对来说更加频繁,移民与贸易的替代关系可能更强;而非英语类地区的移民由于沟通障碍较大,不确定性较高,移民作用于贸易的效果更加明显,移民与贸易更容易体现互补关系(Schiff,2006)。假说2得到了验证,对于假说2的具体解释如下:

1.语言与偏好效应 语言作为沟通的媒介,是自然人流动所必须的工具,因此英语类地区移民天然具有语言上的适应优势,能够显著降低移民带来的不确定性,英语类地区移民可能更少考虑移民代价。由于语言上的适应优势,移民群体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东道国社会群体,而随着移民数量的增加,规模成本递减效应将使得移民自行生产来源地产品而产生所谓的“进口替代效应”,从而导致对来源地货物进口的减少;同时由于移民掌握了大量来源地商机而形成了“出口导向效应”,增加了对来源地的货物出口(蒙英华,2007);而非英语类地区移民往往受到语言的限制,不能迅速很好地与当地居民沟通交流,难以在短期自行生产所需的产品,往往需要通过贸易来实现自身的需求,也就是移民的产品偏好效应。本文的结果发现语言相同更容易使移民体现出进口替代效应,从而减弱了移民的产品偏好效应。

2.语言与信息效应 从货物贸易的出口和服务贸易的进口这两项的显著结果来看,英语类地区的移民回归系数均要大于非英语类地区;语言能够显著降低贸易中的信息成本,在移民影响贸易的作用机制上体现得也更为明显,这在总体样本回归中也能够看到。总之,移民与贸易在多数情况下体现了互补关系,但是长期来看,随着移民流动的频繁,其替代关系也可能因此而产生(Russel and Teitelbaum,1992)。以语言为分类标准发现了英语类地区移民与贸易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但是多体现为互补关系,语言对移民的信息成本效应具有增强的作用,对产品偏好效应具有减弱的作用。

表2 英语类地区的移民流入与双边贸易关系

表3 非英语类地区的移民流入与双边贸易关系

(三)按发展水平分类研究视角

截至2012年,美国超过10万国际移民的移民来源国中,3/4是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可见移民潮仍然主要是由低发展水平地区向高发展水平地区流动。然而随着发达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发达地区的居民为了追求个性化需求和文化偏好等因素,发达地区之间的移民现象也越来越普遍。按照发展水平对本文48个样本地区进行分类,得到35个发展中地区和13个发达地区,在此基础上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表4和表5所示。

许多学者都提及异质性问题(Head and Ries,1998;Rauch,1996),认为贸易之所以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商品之间存在异质性,而且对于差异性越大的商品,移民对贸易的促进效应就越明显,这仅是针对货物贸易来说的。需要注意的是服务贸易的一大特点就是异质性,一方面,移民在东道国可能因对来源地服务的偏好而产生对来源地服务的进口,例如移民因为对本国文化的偏好而产生对来源地电影和音像的进口,对本国信息产业的偏好而产生对来源地的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口;另一方面,随着移民对东道国文化的逐渐适应,移民掌握的两国市场信息逐渐增多,移民发现服务之间的异质性有机可图,从而产生对来源地服务的出口,例如移民在东道国设置的教育、金融、咨询机构。综上,国际移民能加强两国之间服务贸易。

1.贸易自由化程度不同 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贸易自由化程度不如发达国家,尤其是服务业。两国贸易壁垒越高,生产要素的流动越有可能与国际贸易呈互补关系(Schiff,2006),发展中国家由于贸易自由化程度较低,移民通过“信息成本效应”(Gould,1994)促进了两国之间的货物和服务贸易;发达地区之间由于贸易自由化程度较高,贸易搜索壁垒较弱,移民并不会在“信息成本效应”上有太大的作用,因此移民的信息成本效应并不明显。这一点从发展中国家移民对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影响均为正值,而发达地区移民对货物进口和服务出口的影响均为负值可以看出。

2.移民动机因素不同 发展中国家人员由于更高的收入水平而选择移民,发达国家人员则因自身的个性化需求和偏好而选择移民。因此,发展中国家的移民在东道国会因为“产品偏好效应”(Gould,1994)而增加东道国对来源地货物服务的进口;发达地区的移民可能因为自身对东道国产品的偏好和服务而选择移民,最终导致这种选择降低了本应靠进口(也就是美国的出口)的货物从东道国出口到来源国(因为移民直接在东道国进行了消费),从而降低了东道国对来源国的出口;而且,这类掌握来源地市场信息的移民可能通过“进口替代效应”减少对来源地货物的进口。当然,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地区均体现了对来源地服务进口的增加,这可能是因为移民群体的存在引起了东道国本地居民的好奇与偏好而导致对来源地服务的进口。

五、结论与建议

(一)基本结论

本文探讨了国际移民与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内生关系,得出了国际移民与国际贸易相互促进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语言和发展水平在移民影响贸易机制中的作用效果。我们发现,相同语言可能会让移民更容易融入东道国的文化和消费习惯中,从而减弱了移民的产品偏好效应,甚至由于过高的“进口替代效应”而减

少了进口;发达地区的贸易自由化程度较高,移民的“信息成本克服效应”作用有限,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自由化程度较低,使得移民的“信息成本克服效应”立刻得到体现;对东道国文化和消费习惯有偏好的发达地区移民可能很难再产生所谓的来源地“产品偏好效应”,因此发展中国家移民对货物和服务进出口的互补关系更为稳健。最后,本文考虑了服务贸易的概念,发现移民能够显著促进对来源地服务的进口,对来源地服务的出口因发展程度不同而有差异,这主要是因为发达地区移民出于自身对东道国文化的偏好而选择移民,体现了生产要素流动与贸易的替代性。

表4 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流入与双边贸易关系

表5 发达国家(地区)的移民流入与双边贸易关系

(二)政策建议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国际移民具有较强的吸引力。2014年,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移民目的地国之一,但是在我国长期居留的外籍人士仅有85万人,约占我国总人口的0.06%,相比于美国14.3%的移民人口显得微不足道。不远的将来我国将面对大量的移民流入与人才回流压力,而我国尚没有处理大量国际移民流入的经验。根据本文的结论,移民流入对国家贸易的影响会因为移民自身的特征而具有差异,语言与发展程度不同国家的移民对贸易的影响机制也具有差异,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1.合理调整移民政策,适当引导移民流入 本文的结果显示移民流入能够显著促进发展程度不同和语言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因此可以将移民看作两国的一种贸易媒介,改变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当前我国对国际移民流入仍然采取谨慎态度,应该化“堵”为“疏”,合理引导这一部分渴望进入我国谋求发展的劳动力,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添加动力。

学生进行自学活动的过程中,或许会产生一些新问题,有一些新想法,可能超出教师当初编写学案时所考虑的范围,教师在上课前对学生的这些问题进行收集、汇总、分析,在课堂上进行有效解答,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有利。

2.加强国际合作交流,鼓励国际人才流动 本文的结论不仅证明了国际移民与贸易的互补性,而且发现了语言在其中扮演的重要作用。相比于美国的经验,我国的汉语普及程度远未达到英语的普及程度,与其他国家的官方用语也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移民影响贸易的“产品偏好效应”和“信息成本效应”都将十分明显。然而,我国移民一直以来都是流出大于流入,没有搭建成一个流动性很强的国际交流平台,使得国际人才发挥的作用有限。我国应该加强国际合作交流,鼓励国际人才流动,让有经验的国际人才在国家的贸易往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以顺应我国走向更加开放与合作的发展步伐。

深入探寻工作重塑理论的发展脉络可以发现,该理论研究可分为两大流派。从操作层面上看,流派差异表现为对工作重塑的定义、分类和测量的不同。但究其根源,则各自代表了基于价值理性取向和工具理性取向的不同研究视角。

3.加快服务业发展,培育核心竞争力 本文证实了移民流入对本国的服务贸易具有促进作用,尤其是对服务的进口促进作用十分明显。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目前服务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传统服务业仍占据主要地位,发达经济体的移民流入带来的新型服务业可能会对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造成影响。因此,我国应该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培育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服务业吸引更多的国际移民流入,发挥国际移民流入的进口替代效应,培育出具有世界竞争力的本土服务业。

氧化铋是具有6种晶相的多晶型材料,其晶相包括α(单斜相),β(四方相),γ(体心立方相),δ(面心立方相),ε(斜方相)以及ω(三斜相).在通常情况下,α-Bi2O3是在室温到730°C存在的低温稳定相,δ-Bi2O3是在730°C到熔化温度存在的高温稳定相.β与γ相是δ相在降温过程中产生的亚稳相[11].在这些晶相中,δ-Bi2O3由于存在氧空位,具有通畅的离子通道,使其离子传导率远大于其他物相[12],在固态氧化物电池、氧气传感器等[11-15]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蒙英华, 孔令强. 海外华人网络对中国对外贸易的面板数据分析[J]. 当代财经, 2007,(9).

[2] 王辉耀.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2).

[3] 周念利. 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双边服务贸易流量与出口潜力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0, 27(12).

[4] Faini, R. J., et al. Migration: the Controversies and the Evidence[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5] Gabriel, J., Felbermayr, Farid.Revisiting the Trade—Migration Nexus: Evidence from New OECD Data[J].World Developmen, 2011(40).

[6] Gould, D. M. Immigration Links to the Home Country: Empirical Implications for US Bilateral Trade flows[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94,76(2).

[7] Head, K., Ries, J. Immigration and Trade Creation: Econometric Evidence from Canada[J].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8, 31(1).

[8] Kimura, Fukunari, Hyun-Hoon, Lee. The Gravity Equation i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J].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 2006, 142(1).

[9] Lee, Jaehwa. Network Effects on International Trade[J]. Economics Letters, 2012, 116(2).

[10] Rauch, J. Networks Versus Markets in International Trade[J]. NBER Working Paper, 1996.

[11] Schiff, M. Substitution in Markusen’s Classic Trade and Factor Movement Complementarity Models[J].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2006.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Immigration on Import and Export Trade:Evidence from the US

CHEN Jiping WEI Hao

Abstract: Using the US immigration and trade data from 2000 to 2012, this paper tests the impact of immigration in US on the bilateral trade between US and its trading partn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volume of bilateral trade in goods and service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its trading partners. According to the official language and the development level, it is found that the promotion function to bilateral trade of international immigration from economies who regard English as an official language and economies who belong to lower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countries is more obvious. For the Chinese government,it is necessary to guide the inflow of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properly,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omestic service industry, accelerate the pace of 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d attract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talents, to serv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Keywords: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trade in goods; trade in services

中图分类号: F7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1894(2019)01-0030-11

作者简介: 陈基平,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劳动力流动;魏浩,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世界经济。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经济下行阶段就业结构调整与防范失业战略研究”(项目编号:16ZDA026)。

(责任编辑:梁丽华)

标签:;  ;  ;  ;  

国际移民流入对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美国的证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