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彝族乡水利建设发展的一点思考论文_杨吉林

六合彝族乡水利建设发展的一点思考论文_杨吉林

杨吉林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六合彝族乡水利管理站 671500

摘要:充分挖掘六合彝族乡潜在资源优势,深刻领会资源优势的价值所在,针对六合彝族乡用水困难的主要原因,提出建设燕子崖提水站的必要性;深入分析低水高用的重要意义,思考六合彝族乡水利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天然水库;提水站;补充水源;低水高用;引水上山;途径

所谓的提水,顾名思义就是把水提到高处,即低水高用;大流量低扬程提水站常有,高扬程提水站却不常有;六合彝族乡计划建设一个净扬程为1200米的提水站,本文结合实际情况,阐述高扬程提水的优越性,探讨本质上解决干旱山区年年抗旱年年旱问题的有效途径。

1 老旱区六合彝族乡的潜在资源

提起六合彝族乡、说到六合彝族乡、介绍六合彝族乡,总会有一句:六合之水天上来,是说六合的水是靠天上的降雨,非常缺水;六合彝族乡13个村委会1.6万多人口,生产生活用水主要依靠雨季蓄水,十年九旱,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出了名的老旱区。而泉是地下水天然出露至地表的地点,因大气降水渗漏地下顺岩层倾斜方向流动,遇侵入岩体阻挡,承压水出露地表,形成泉水。这样看来好像六合与泉应该不会有多少关联。

可是就在六合彝族乡249.5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上,位于六合彝族乡东北方向,经纬度N26°29′09.75″E100°21′09.26″海拔1500m的漾弓河边燕子崖山脚,有非常大的地下水奔涌而出,滚滚流淌。经多家设计单位现场测算,恒定流量0.6 M3/s,每天产水达到5万M3以上,足够解决50万人的饮水问题;泉水年产水量超过1800万M3,相当于一个中型水库;水质经龙开口镇自来水工程送检,符合饮用水标准;这么大的泉水、这大的水源,简直就是一个价值连城、绝世无双的天然水库,在全县境内也属罕见,可堪称鹤庆第一泉,真是想不到鹤庆第一泉其实在六合!

六合彝族乡即将在这里建设一个提水站,由于泉水的位置比较隐蔽,又没有充分的开发利用,一直以来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名称,既是鹤庆第一泉,又在燕子崖电站附近,就暂且将其与燕子崖电站同名称呼为燕子崖山泉,将拟建的提水站与燕子崖电站齐名称之为燕子崖提水站。

六合彝族乡其实还真是鹤庆县的龙王或泉王所在地,就连金沙江边的龙开口镇,自来水工程也是在这里取水,很有必要对六合之水进行重新认识、重新定位:六合之水,昨天已经彻底解决了山下龙开口镇的人畜饮水;今天即将解决山上六合彝族乡同胞的人畜饮水;或许明天六合之水 还将向南爬过六合的黑水坡,流入松桂、朵美的村村寨寨;向西会越过六合的灵地坡,流进山那边的千家万户。到那时,六合之水天上来的说法将会变成:六合彝族乡之水,鹤庆县的母亲河!

2修建燕子崖提水站是解决六合彝族乡生活用水问题的最佳选择

2.1建设燕子崖提水站的必要性

关于六合彝族乡的历史,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六合的祖先密西老爷是一个英勇善战的大将军,他的子民男人被神话为燕子女人被神话为蜜蜂,部落成员都会飞;因为战功显赫,得到的封赏是高官得坐、御马得骑,可是密西老爷厌倦官场,执意回归山野,反而要求高山得坐,玉米得吃,得到恩准;于是密西老爷带领他的族人,寻找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最后从丽江的永胜县飞过金沙江,最终选择在跨萼山,即现在的燕子崖一带定居下来,自称跨萼人,即现在彝族;今天的其它民族都是后来得到密西老爷的允许后,才居住在密西老爷的地盘上的。关于这个传说,如今还有地名密西洞、人物密西大将军、以及与永胜县他留人的交流活动、和一年一度的密西会等可以考究。由此看来,还真的是天机不可泄露,不得不佩服当年密西老爷的独具慧眼:原来跨萼人居住在一个天然水库之上!

虽然说,六合彝族乡就座落在一个天然水库之上,可是,面对同一股水源,不得不感叹山上与 山下的冰火两重天!位于燕子崖山下的龙开口镇,自来水工程就在这里取水,用水条件达到自来水栽秧的境界;而居住在燕子崖山上的六合老百姓,事到如今,依然没有用上自来水。眼睁睁地望着燕子崖山泉白白流淌浪费,不得不令人痛心疾首、感慨万千!一边是巨大的水资源闲置着,一边是有人想用却用不到!

难道六合之水就只能永远是天上来吗?难道过去一百年和今后一百年都是一样的用不上自来水吗?不,绝对不是。同一个水源,山下能用,山上也能用,只要认真审视、认真思考、真心领悟这股日夜奔涌、流淌不息的燕子崖山泉,就会恍然大悟,这是一个真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地下天然大水库,这就是唯一的、希望的源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六合彝族乡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海拔2300~2650米,农户多数居住在山头或半山腰,积蓄雨水十分有限,加之因为海拔高,除了提水、一般的引水、调水项目都惠及不到;没有补充水源,就无法改变年年抗旱、年年干旱的困境;没有补充水源,就无法摆脱靠天吃饭、靠天用水的命运;因此必须寻求其它可靠水源进行补充,根据这种实际情况,只有选择建设燕子崖提水站,充分利用燕子崖水源,低水高用,引水上山,才是解决六合乡缺水问题的最佳方案,所以建设燕子崖提水站是当务之急。

由此可见,六合彝族乡的实际情况是:一方面是极度缺水干旱,而另一方面又可以堪称是水的王国、电的王国!鹤庆县最大的山泉水,最大的电站群全部都集中在燕子崖了。既然拥有这样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又怎么可以无动于衷!怎么可以再忍受十年九旱之痛!必须充分认识所拥有资源优势的价值所在,开发利用好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依靠现代文明、依靠现代科技,引水上山,实现我们古代人不敢梦的梦想,建设一个承前启后的提水站,把跨萼山区的古代和现代紧密地联系起来,告别用水困难的千古岁月,踏上崭新的旅途,创造新的历史辉煌成就!

2.2建设燕子崖提水站的可行性

还记得有个领导在现场考察燕子崖提水站项目时,说过的一句话:以前一提到建提水站,就担心管理问题、费用问题,但通过建了几个运转下来,也不是很贵,而且效果很好。关于燕子崖提水站,基本情况是:初步规划3级提水、逐级供水,需要把水从海拔1500米的水源点,逐级提到海拔2700米的山顶,然后自流供水,覆盖六合彝族乡整个东片区,11个村委会13000人。工程主要特点是,最大净扬程1200米,有必要进一步深入分析项目的可行性。

关于工程建设条件问题,水源是鹤庆第一泉的燕子崖山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电力资源设施绝对匹配,附近就有密集的电站群;场地及交通条件优越,三通一平早已开通;同时省、州、县领导对项目已经进行了多次实地调研。

关于高扬程问题,虽六合彝族乡就居住在一个天然水库之上,但是要用山下的水,肯定是必须得把水提到山上来,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对于一个居住海拔相对偏高又十分缺水源的干旱山区而言,如果拒绝高扬程,就意味着年年抗旱、年年干旱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也意味着一百年前没有自来水、一百年后照样没有自来水;所以高扬程恰恰是本工程项目的重点、高扬程恰恰是本工程项目的灵魂、高扬程恰恰是本工程项目的核心思想、高扬程恰恰是六合乡水利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希望之所在。

关于水价及群众负担能力方面,应该说,水是一种商品,价值决定价格,本工程项目主要用于解决安全人饮问题,初步测算水价在5.0元/m3以内,年人均水费大约需要90.00元,通过调查分析认为,稍高的水价有利于节约用水,而且这样的水费,项目区群众完全可以承受;同时可以考虑与发电厂协商优惠电价,也可以考虑用抗旱经费适当冲减电费等措施降低水价;总之是有自来水、比没有自来水,绝对要好。

关于运行管理问题,只要坚持计量用水,合理收费的有偿使用制度,对水务部门来讲,管理一个提水站绝对比管理一条水沟简单许多,更何况项目区还有一个有利条件,家家户户都有水窖,运行管理就更方便了;

因此可以说,这是一个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项目。

3 燕子崖提水站的深远意义

燕子崖提水站工程工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充分发挥高扬程提水的优势,低水高用,引水上山,从空间上实现了纵向和横向的全方位调水,意义非常深远:一是相当于在山顶上修建了一个永久水源点,解决了干旱山区的水源问题;二是把水源从山脚移动到山顶,充分实现水往高处流的梦想,解决了见水不来水、有水用不上的难题;三是干旱山区能够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是历史性的突破,具有划时代意义;四是为改变干旱山区人民群众贫困落后的命运、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坚实的基础;五是积极探索解决干旱山区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举一反三,把低水高用、引水上山

的理念全面推广应用到情况类似的干旱山区。

总之,一个能覆盖全乡范围的提水站自来水工程诞生,将会改写六合的历史,将会改变六合的命运,是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真正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丰功伟绩,必将载入史册。

4 思考六合彝族乡水利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要促进人的发展与自然的和谐、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努力实现从单纯追求发展数量和当代人的利益的传统发展模式,到注重发展质量和后代人幸福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

六合彝族乡水利建设的发展,首先要感恩大规模的水窖、水库、塘坝等传统的积蓄雨水工程建设:目前全乡有3个小(二)型水库可蓄水40万方;1条西甸水沟,六合段流量0.5 m3/s年约供水50万m3;水塘、水窖11000多件可蓄水35万m3;年合计可有水量125万m3,人均78 m3。应该说,所有这些传统工程的建设,功不可没,但是由于没有补充水源,年年抗旱年年干旱,依然是六合水利的真实写照。古语说:世间无不可医之病,倘能对症下药,岂有不瘳之理。因此,六合彝族乡水利建设,必须更新观念,创新思维,努力构建适合干旱山区水利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体系,以水源建设为主,同时要引蓄提并重,主要抓好以下几个重点:

一是建设好燕子崖提水站,实现整个六合彝族乡自来水全覆盖,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二是积极开辟建设补充水源,依托西甸水沟,通过倒虹吸,西水东调,建设一个库容300万m3的水库,使全乡拥有水量达到现有水量的3.5倍;三是依托倒虹吸工程,继续建设梯级提水灌溉泵站,使昔日的干旱山区也变成灌区、变成绿洲。相信随着这些项目的实施,六合彝族乡的水利建设发展,将会更上一层楼、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5 结 语

干旱山区由于海拔高、缺水源,加之特殊的地形地势及地质结构,常规引水、调水项目无法惠及,积蓄雨水毕竟有限度,唯有低水高用,大胆突破,开辟利用补充水源,建设适合山区特设的高扬程提水泵站工程,引水上山,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干旱山区用水困难,实现干旱山区水利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论文作者:杨吉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

标签:;  ;  ;  ;  ;  ;  ;  ;  

六合彝族乡水利建设发展的一点思考论文_杨吉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