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贵州铜仁 554300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肝内胆管结石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肝内胆管结石术后患者148例进行临床研究,采用就诊序列号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分入观察组和常规组。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和术后疼痛评分变化,客观评价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结果:术后三天,观察组镇痛药物使用率为33.78%,明显低于常规组的63.51%P<0.05);观察组术后一天、术后三天及术后一周疼痛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肝内胆管结石术后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减少镇痛药物使用频次,增强患者疼痛耐受性,提高其身心舒适度,可作为肝内胆管结石术后疼痛缓解常规护理方案加以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肝内胆管结石;术后疼痛;镇痛
肝内胆管结石以间歇性上腹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是胆结石较为常见的类型。临床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往往需要行外科手术,尽管近年来微创术在外科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技术方案日臻完善,但术后患者仍面临较为强烈的疼痛刺激[1,2]。为提高肝内胆管结石术后患者疼痛管理效果,减轻疼痛所引发的应激反应损害,本院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肝内胆管结石术后患者148例进行临床研究,其中男性68例,女性80例,年龄为48-62岁,中位数为58岁,病程为10个月-3年,均值为2.5年。采用就诊序列号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分入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74例,对比两组各项资料均衡性较强(P>0.05)。
1.2手术治疗
所有患者均行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治疗,一次取净结石者110例,两次取净者38例,术后,鼻胆管引流者27例,并发胰腺炎者3例,一过性急性胰腺炎和胆道感染者各7例。
1.3护理方法
1.2.1常规组
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开展日常护理工作,具体如下:①术前宣教。确认手术日期后,及时告知患者,就手术方案、治疗过程、大致时间、预估疗效等向患者作详细说明,告知患者术中可能需要患者配合的要点,提前练习相应体位;提醒患者术中医务人员常用指令术语,嘱患者积极配合,为提高配合默契度可提前进行演练。②术后观察。术后,监测患者呼吸、心率、血压、脉搏、意识等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定时检测血淀粉酶,并注意询问患者是否存在腹痛等不适症,提高并发症护理的预见性。③出院指导。待患者提出出院申请后,告知患者饮食、活动等相关注意事项,尤其应管控一日三餐,严禁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控制高蛋白、脂肪的摄入量。同时,告知患者按期回院进行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康复进展。
1.2.2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内容如下:①疼痛宣教。在常规术前宣教基础上,告知患者术后疼痛的产生机制,纠正患者对疼痛的错误认知;讲解镇痛药物的作用机制及药物依赖性造成的影响,使患者客观看待镇痛药物,从而提高主动克服疼痛的意志;讲解疼痛缓解的实用方法,嘱患者做好相应准备;强调医护团队的专业性,避免患者应过于担心手术效果而产生增敏性疼痛[1]。②心理疏导。术后,受疼痛的强烈刺激,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暴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一如既往地关爱患者,切勿与患者发生语言或肢体冲突;了解患者对疼痛的看法,主动询问患者耐受性,通过护理关怀给予患者精神鼓舞,使其调节心绪,坚定与疼痛对抗的信念;嘱患者家属耐心对待患者,帮助患者共同度过难关,在相处过程中避免用言语激怒患者或造成情绪低落。③疼痛护理。术后,护理人员应做好引流管护理,避免因感染加重患者疼痛感。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剂量、性状等变化,避免引流管堵塞。另外在固定引流管时应遵循顺时针原则,以降低引流液流动异常造成的疼痛感加剧风险。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在经患者同意后可播放舒缓、轻快的音乐以提高患者身心舒适度;定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避免压迫引流管或造成手术部位疼痛;教予患者实用的疼痛缓解方法,如肢体按摩、局部热敷等;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休养环境,护理过程中避免制造噪音,以免影响患者睡眠;若患者白天睡眠过多应及时干预,以免夜间失眠而加剧应激性疼痛。
1.3观察指标[3]
对比两组术后三天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及不同时段(术后一天、三天、一周)疼痛评分。其中,疼痛评分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测定,分值愈高提示疼痛愈强烈。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镇痛药物使用情况
观察组术后三天25例应用镇痛药物,镇痛药物使用率为33.78%,常规组术后三天47例应用镇痛药物,镇痛药物使用率为63.51%,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2.2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时段疼痛评分,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不同时段疼痛评分对比(分)
注:与常规组比较,P<0.05
3结论
随着病情的进展,肝内胆管结石可诱发胆汁淤积、反复感染等并发症,无疑会增加肝胆管癌变风险[4]。因此,早期取石对提高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预后极为重要。另外,针对术后患者存在的疼痛问题,护理人员应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通过术前宣教、心理疏导、疼痛护理等帮助患者建立对抗疼痛的自信心,减轻疼痛对患者心理、生理所造成的不良影响[5]。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三天,观察组镇痛药物使用率为33.78%,明显低于常规组的63.51%P<0.05);观察组术后一天、术后三天及术后一周疼痛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由此表明,肝内胆管结石术后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减少镇痛药物使用频次,增强患者疼痛耐受性,提高其身心舒适度,可作为肝内胆管结石术后疼痛缓解常规护理方案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蔡蓓,杜晓亮.分段式疼痛护理结合饮食指导对改善肝内胆管结石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及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03):61-63.
[2]杜影.优质护理对肝内外胆管结石微创术后患者伤口疼痛的影响[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14(02):98-100.
[3]刘佳璋.护理干预对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05):673-674.
[4]王荣花.护理干预对肝内胆管结石术后疼痛的护理效果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19(06):130-131.
[5]侯平志.护理干预对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7):3075-3076.
论文作者:杨乐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2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疼痛论文; 胆管论文; 结石论文; 常规论文; 药物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