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徐红华教授呼吁从源头入手振兴“中药”_国药论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徐红华教授呼吁从源头入手振兴“中药”_国药论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徐鸿华教授呼吁:“国药”振兴要从源头入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药论文,广州论文,中医药大学论文,教授论文,从源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药,历史悠久,世界闻名,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国药”,但它的近年来的状况却令人担忧。如何将之发扬光大,历久不衰,成了国人关注的问题。记者日前走访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徐鸿华教授,请他谈了中药生产如何现代化的问题。

在国际市场遭遇尴尬

徐鸿华告诉记者说,中药产业

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但作为一个中药产业大国,目前在国际市场上却面临一种尴尬的局面:我国的中药交易额占国际植物药市场份额不足5%。韩国和日本则占到了25%,而他们所用的原料大都来自中国。

去年,我国药材产量达全世界90%以上,中药材净顺差达到2.38亿美元,但是中成药逆差达到了3.9亿美元。这种情况引起业界人士的担忧,中药现代化的呼声愈来愈高。

如何推进中药的现代化?徐鸿华说,中药现代化就是指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按国际认可的标准规范进行研究、生产、管理,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求。

源头质量成瓶颈

徐鸿华说,我国是中药的发源地,但自己生产的中药却没有得到世界的承认,没有得到它应有的地位。我国的中药材跟世界上的植物药比较起来,首先是质量处于劣势,究起原因,还是相关研究没有跟上。长期以来,我国的药物栽培种植都是粗放式的,属于小农经济的分散经营,没有形成规模,质量难以保证。

栽培的落后直接导致了我国的中药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疲软;再是种子、种苗没有完全实现优良品种。徐教授说,我们的农作物一直有良种,惟独中药材的良种研究滞后,产量和质量都上不去。比如,近年从市场上反馈的信息显示,我们的中药重金属、农药残留量超标,由于没有一个规范的标准,造成质量极不稳定,这样的产品卖不出去是可想而知的。

规范化种植势在必行

据了解,在国外,不少天然药物制造商在原料生产的质量控制方面,早已采取了一系列的规范措施。如日本厚生省药物局早在1992年修订了《药用植物栽培和品质评价》;欧洲特珠药物制造协会也在1998年3月的布鲁塞尔会议上提出了“药用植物与动物良好的质量控制”;后来欧共体起草了《药用植物和芳香植物种植管理范》(草案),称《欧共体的GAP》。相关组织不断加强对进口中药商品的规管措施,特别是在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等有毒物质限量方面,参照食品进行限制,并普遍遵循《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原则,对含野生动植物成分的产品进行监管。

徐鸿华指出,我国作为最大的中药材生产国,如果不能“以我为主”根据中药特色率先推行先进的中药标准规范,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陷入更加被动的地位,所以,实施中药材GAP是推进中药现代化的一条必由之路。

联系电话:020-83841022

小资料

从1995年开始,我国政府就意识到要重视中药种植源头的现代化,1998年有关部门在海口召开了中药材GAP座谈会,会后组成了起草专家组,草拟了《中药材GAP》第一稿,1999年再由起草专家组修改和制定了第二稿。到目前为止,我国通过GAP认证的药材已经有180多种,这标志着我国中药种植开始重视走向规范化。

标签:;  ;  ;  

广州中医药大学徐红华教授呼吁从源头入手振兴“中药”_国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