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_朱丽

上海市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急诊室 200003

【摘要】目的 了解急救科护士在工作中主要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并探讨减轻压力的对策。方法 采用个人设计问卷对我院急救科60名护士进行调查问卷。结果 急救科护士的压力来源于现医患关系过度紧张,超负荷工作、经常倒班、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应对各大检查的压力占90%以上,人际关系冲突的压力、福利待遇,接受各级各类考试压力等占80%以上。结论 急救科护士压力来源于主要在超负荷工作、特殊又紧张的医疗工作环境、经常倒班。

【关键词】急诊科;护士;压力源;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3-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5018(2015)11-301-01

现代急救科的定位是急、危、重病人抢救的重要场所。作为急救科护士而言,院前急救工作社会性强,急救工作量大,突发性事件多,现场急救环境差,干扰因素多,人力物力的限制,因此对她们压力源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消除压力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1.对象与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急诊护士压力源调查表,以不记名问卷形式进行调查。调查表共1O个项目,包括紧张的工作环境、超负荷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冲突的压力、经常倒班、人手短缺压力、担心护理差错压力、福利待遇压力、应付各种检查压力、接受各级各类考试压力、职业危害的压力。对我院的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发放问卷50份,回收50份,回收率100%。

2.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急救科护士的压力来源于超负荷工作、特殊紧张的工作环境、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工作环境差、担心护理差错的压力、应对各种检查的压力占95%以上人际关系冲突的压力、接受各级各类考试压力等占80%以上。

3. 分析

3.1 紧张的工作环境

急诊护士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人群,处于抢救突发病人、危重病人和各种外伤病人的最前沿,病人就诊时间无规律性且大多处于出血、休克、昏迷、濒死等状态,需在短时间内对诊断明确或不明确的病人进行救治,使急诊护士职业感染风险高,大量强烈的应激源使护士长期处于紧张、高压力的工作状态,面对大量急、危、重病人及各种突发事件,又必须24h保持通讯畅通,随时处于待命戒备状态,无疑给急诊护士莫大的压力[1]。

3.2 超负荷的工作压力

急救科护士既要负责院前急救、又要负责院内急救和一般急诊病人、留观室的病人。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护士就要超负荷运转,承担大量的工作。如在家休息的时候,碰到成批量车祸伤、爆炸伤时候要随叫随到。听从领导安排,时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3.3 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急救护士在抢救病人的第一线,最早接触病人。急诊病人大多处于生命的危险关头,病情紧急,病人或家属十分的紧张害怕,言语行为不受理智控制,而这时护士忙于治疗护理和抢救,疏忽对病人及家属的安抚,对近距离接触他们的护士会采取不理智的行为。压力恐惧之下,急诊护士更容易发生护理差错及纠纷。据香港医院、香港大学对420名护士问卷调查显示,受到语言攻击占72%-80%,身体袭击占45%[2]。艾莉[3]对急诊护士的研究结果显示,因急诊环境复杂,心理暴力无一人幸免,发生率为100%。因此,在医院缺乏报警装置和保安监控系统情况下,急诊室暴力容易发生[4]。尤其,近频发的各大医院急诊室暴力事件,更是对护理人员的心理造成极大地伤害,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显著缺乏。

4.应对措施

4.1 提高护士的适应能力,正确对待工作压力。

4.1.1科室创温馨工作氛围,用思想感化人,用真情留住人的活动。由护士长和骨干带头,关心每位护士的工作和生活。当有护士身体不适或其父母来我院就诊时,护士长会及时呵护及陪同就诊,并送上慰问品;当护士家中出现困难时,全体护士会群策群力,鼎立相助;无论谁结婚生子,科里姐妹们都会献上一份真心的祝福;每位护士在生日当天会收到科室准备的生日劵和祝福;另外在微信上关注护士个性签名,了解护士们的思想动态,及时帮助护士解决当前最困惑的问题,相互勉励支持等。切实给护士以集体的温暖,使她们能在这个团结友爱的集体中更好的工作。

4.1.2丰富护士们的业余生活,重视身心发展 科室组织各式各样的活动来丰富业余生活,如春游踏青、唱K等,缓解压力,调动护士更加积极向上,在平时的工作中更努力的工作。

4.1.3改善环境,缓解压力。请神经内科,卫生保健科的专家、教授针对急救室长久面临的工作环境,进行授课,以缓解急救护士的工作压力。

4.2 合理调整科室人员配置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管理更强调发展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采取科学的灵活的排班,制定切实有效人力资源调配方案。根据每班次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充分发挥人力、物力最大的工作效率,以减轻护士的体力消耗,促进护士身心放松。繁忙时间段合理调配人力,避免护士过多的夜班和加班,减轻护士工作量,保证日常工张弛有度。

4.3 护士长应合理排班,采取弹性排班方式,如抢救病员多时临时调整护理人加班,以减轻当班护士的体力消耗,心理压力,工作空时及时安排休息以调节神经的弛张度。实施人性化管理,多关心晚夜班护士的住宿、身体健康状况,另外,管理工作中采用“鲶鱼效应”管理[5],护理管理者对待“鲶鱼”护士注重”以人为本”,目标激励与情感激励相结合,让她们时时感到来自上级的期望,不仅能提高护理人员的成就感,还能激发工作潜能。

4.4 保证急救护士的人身安全

根据马思洛层次论为基础进行调查,发现急救科护士在工作中最需要得到的是人身安全保障,这是最基本的需要。为此,应在急诊科设置24小时专职保安人员;此外,护士加强自我修养,稳定自我情绪,针对病人及家属的不理智行为应正确对待,不要与其针锋相对或恶语相向;应学会识别潜在暴力行为,学习与情绪激动的病人或家属进行沟通的技巧,尽量避免激化矛盾,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5.小结

特殊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急救护士工作的压力,高强度的压力严重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从而影响护理质量,造成安全隐患。只有身心健康达到一个良好的水平,急诊护士才能更好地承担起护士的角色功能。要减轻其工作压力,除了护士自身要有良好心理调节能力外,医院应从加强护士福利待遇、合理编制、增加急救科护士晋升机会、创造良好护患沟通的渠道等,对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娟娟,马小艳.急诊护士压力源的调查分析[J].新疆中医药,2010,6.

[2]kwok P,law yk,li ke,et al.prevalence of workplace violence aginst nurses in hang kang[J].hang kang med j,2006,12(1):69.

[3]艾莉.急诊护士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J].现代护理,2005,11(12):1397.

[4]张承翎,葛向熠.急诊室护士受暴力侵袭的原因及对策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4):354-355.

[5]刘海瑛.现代护士职业倦怠研究进展.当代护士,2013,10(中旬刊):10.

论文作者:朱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1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5

标签:;  ;  ;  ;  ;  ;  ;  ;  

急救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_朱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