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锋源
韶关市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512000
摘要:路基施工是整个公路施工工程的关键所在,将能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其施工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公路的路面平整度与使用寿命 ,加强施工质量的控制技术 ,可有效提高公路路基的施工质量 ,确保公路路基的使用寿命。本主要从路桥工程路基施工存在问题分析,重点分析路基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
关键词:路基;存在问题;施工质量
路基作为道路的基础,在公路工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它是工程设计蓝图与原地质地貌直接结合部,受自然环境影响因素较多,施工难度较大,并且施工工期较长,在公路工程施工中 ,也出现了一些施工问题 ,类似于路基施工控制技术不严 ,管理粗放与质量管理不恰当等 ,路基对于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加强路基常见质量问题分析。
1、路基常见问题
1.1 路基沉陷
在公路工程中 ,会常见路基沉陷问题 ,路基出现沉陷原因是较多地 ,大致可归结为下列方面 ,其一 ,桥涵通道的结构和路基衔接位置应用材料质量比较差 ,辗压的压实度不够 ,长期应用中出现路基沉降问题 ;其二 ,在公路工程的施工当中 ,软土路未处理 ,或者处理方式不够合理 ,致使沉降问题出现 ,如果公路建设时间段 ,其路基并没有自然沉降的时间 ,稳定性不够 ,再加上工期制约 ,多数施工企业在公路路基未充分自然沉降基础上 ,实施路面修建 ,这样路基沉降就会直接反映在路面之上 ;其三 ,在路基施工当中 ,公路土壤的水分比较多 ,其填筑过程 ,土壤未达到要求 ,致使公路路基出现沉降。
1.2公路纵向裂缝
纵向裂缝在公路路基施工中 ,也是常见路基病害 ,纵向裂缝出现原因主要是由于下列因素造成的 ,一是开始时 ,路基的填筑宽度不足 ,镶边时 ,未依据有关规定自上向下分层的填筑碾压 ,致使公路工程竣工后 ,镶边出现下沉 ,造成裂缝出现 ;二是路基施工过程中 ,路基实施半挖半填路段时 ,其填挖的交接处未依据挖台阶的方式进行分层填筑并压实 ,致使路基出现纵向的裂缝 ,公路路基施工当中 ,应适当加宽填土的宽度 ,以防裂缝出现 ;三是公路路基施工当中 ,植被与软土地的清理不恰当 ,有些地方未清除干净 ,淤泥没有全部运送到场外去 ,此时实施填土 ,容易出现纵向裂缝。
1.3路基排水问题
水是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水的侵蚀会造成许多路基病害的。同时,从环境保护和不损害当地农田水利设施考虑,必须做好路基排水,形成排水系统,并与地区排水规划相协调,防止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水患,给路基、路面施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路基的施工控制技术
2.1路基填压
(1)路基填料
现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规定了对路基填料的要求。对路基填料的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给了量化的标准,采用承载比实验值表征路基土的强度,引入了路床的概念。对上路床的填料提出了限制条件,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面底以下0cm-30cm的路床填料,其CBR值应大于8,对下路床及下面的填土也给出相应的规定值。
(2)路基压实
当前路基施工,普遍采用了大吨位的压路机,碾压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对于提高路基土的压实度起了很好的作用。规范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面底面以下80cm-150cm部分的上路堤其压实度必须≥95%,对其它等级公路当铺筑高级路面时,其压实度亦应按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标准采用。此外,还增加了对路堤基底的压实度不宜小于93%的规定。
1)过湿地区路基的填压。过湿土地基的填筑比较简单,一般采用填砂砾垫层和加铺土工格栅的方法,该方法简单易行,处理效果较好。但路基的压实是相当困难的,规范对此作出了若干调整:一是压实度标准可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或较表列数值降低2—3个百分点;二是对于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的粘质土,用于下路床及下路堤填料时,可采用规定的轻型压实标准;三是改善填料的性质,在土中掺加生石灰,通常可以获得预期的效果,也可采用新型吸水材料加固。
2)黄土路基的压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与其他公路路基黏性土相比,黄土尤其易受水的侵害,是一种特殊的黏性土。常将黄土路基划分为两类:非湿陷性黄土和湿陷性黄土。其中,湿陷性黄土主要分布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其作为路堤填筑材料时,由于受水浸湿后,本身结构被迅速破坏,应有强度减小,若施工不当则会发生很大的下沉量,引起路基失稳,特别是高路堤地段的填筑更是会引发一系列的工程病害。因此,黄土路基的压实也应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合理选择。 ①冲击压实:冲击压实处理地基的原理是用一定的冲击能量使土体里的水分扩散固结并挤密压实土体而达到加固土体的目的。冲击压实技术只适合于浅层湿陷性及湿软性黄土地基的处理,且其有效影响深度一般不超过80cm,冲压遍数以30遍左右为宜。在冲压施工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最佳含水量;受冲击压实机的机型限制,被冲压的路基长度一般不应小于120m,宽度不宜小于15m;每一层冲压前,应先沿路基边沿冲压5遍左右,以减少在冲压过程中冲击能对路基的侧向挤压作用;用冲击压实机进行路堤边沿压实时速度应稍慢,否则,可能引起车身滑出路堤;冲压时应注意轮迹的连续性,特别是调头处,不要预留空白带而影响压实效果。②强夯施工:又称动力固结法,是用起重机械将8t~40t夯锤起吊到6m~25m高度后,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强大的冲击能量的夯击,使土中出现冲击波和冲击应力,迫使土体孔隙压缩,土体局部液化,在夯击点周围产生裂隙,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孔隙水和气体逸出,使土粒重新排列,经时效压密达到固结,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其压缩性的一种有效地基加固方法。
2.2 路基裂缝防治
我国目前的公路工程多采用整体道床方式,这种裂缝类型主要有非荷载裂缝与网状裂缝,前者是因反射性或者自身温差所导致的裂缝 ,后者为整体道床的自身承受力不能支持外界拉力造成的 ,致使网状裂缝出现 ,要防止裂缝出现 ,做好质量控制 ,需要注意下列两方面 :一是对面层裂缝进行防治 ,沥青非荷载裂缝主要是由于温度或反射等因素造成的 ,跟沥青自身质量相关 ,沥青针入度的指标高 ,其温度的敏感性会越低 ;二是基层裂缝控制 ,在施工时 ,基层材料最好选择混凝土的收缩性比较小的 ,并在施工过程 ,考虑到混凝土自身裂缝机理 ,以免基层出现裂缝。
2.3路基排水
公路排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地下排水,即减少地下水、农田排灌水对路基稳定性及其强度的影响;二是路表排水,除将路面、地面的水迅速排出之外,应最大限度地减少雨水对路基、路面质量的影响,减少因路表水排水不畅或路表水下渗对路基、路面结构和使用性能产生的损害。
地下水排水设计可以采用适当提高路基最小填土高度或在路基底部设置隔水垫层等办法。在施工前开挖临时排水边沟,排除施工期地表水并降低地下水,同时在路基底部掺加低剂量石灰处理,设置40cm厚的稳定层等,可起到较好的效果。路表排水设计,一是可以通过路面横坡、边沟、边沟急流槽等将路表水迅速排出路基以外。二是设计中央分隔带纵向碎石盲沟、软式透水管及横向排水管将施工期进入中央分隔带的雨水及运营期中央分隔带的下渗水迅速排出路基之外。三是设计泄水孔以迅速排除桥面水。四是采用沥青封层、土路肩纵横向碎石盲沟或排水管将渗入路面面层的水引出路基之外。路面渗水的排水设计,沿路面边缘设置由透水性填料集水沟、横向出水管和过滤织物组成的路面边缘排水系统,通过设置沥青封层、土路肩纵横向碎石盲沟和排水管,将渗入路面面层的水引出路基之外。由于通过沥青面层下渗的水量有限,设计中应在每10m左右设置一道5cm横向排水管以确保路面下渗水的排除。
2.4加强质量控制点的科学设置 ,并注重养护管理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 ,路基质量控制点的科学设置是路基质量控制重要方式 ,根据公路实际状况 ,对质量控制点进行科学设置 ,是确保工程质量实施的关键 ,质量管理与技术人员对各控制点进行监控 ,并建立相应的控制点的检验记录 ,根据实际状况来填写 ,给路基施工之后的质量问题与技术资料的整理等奠定基础。为进一步加强质量控制管理 ,路基施工单位还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信息库 ,对公路工程全部有关信息给予归类整理 ,便于后期工程的参考。养护管理对公路路基质量控制也具有重要影响 ,在施工前 ,就应做好养护计划 ,确保设备完好 ,防止人为因素影响 ,根据工艺要求实施路基工作 ,确保公路路基的良好质量。
3、结论
在公路工程中 ,路基质量控制优劣对整个工程质量有很大影响 ,要加强路基质量控制 ,需要实施系统的全过程控制 ,培养员工的全过程质量控制理念 ,并构建相应的质量控制体系 ,加强路基施工技术合理性 ,严格按照相关质量规范与技术要求来实施 ,确保公路的路基质量 ,防止质量问题出现 ,确保整个公路工程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尹强.浅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J].科技致富向导,2011(8).
[2]卢芳芳.公路工程路基施工的质量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2(8).
论文作者:谢锋源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5
标签:路基论文; 裂缝论文; 公路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路面论文; 压实论文; 路堤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