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代如何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秦子明

浅谈新时代如何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秦子明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山东 淄博 256414

摘要:近年来,面对当前高校的发展形势及社会的竞争加剧,大学生的社交、就业、情感压力日益凸显,高校中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重大危机事件频发,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渐成为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辅导员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直接引领者,如何在日常工作中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帮助大学生全方位和谐发展和健康成长,已成为新时期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辅导员;日常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大学是一个人从学生迈入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大学生虽然在智力上已经发育成熟,但却是心理成长和人格形成最关键的时期,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当不能妥当处理遇到的社交、就业、情感等一系列问题时,极易使他们感到困惑与焦虑,甚至是失去控制,陷入无法自拔的状态。近年以来,因为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暴利、自杀、他杀等心理危机事件屡见不鲜,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西安药家鑫案件、复旦大学投毒案等,影响恶劣,教训惨痛。目前,一些院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无法对大学生进行全面、有效、及时的心理健康教育。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就辅导员如何在日常管理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谈一下看法。

一、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人格魅力

现实生活中往往是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身教重于言传,魅力大于手段,教师高尚的自身修养和人格魅力更能征得学生的认可与信服。辅导员获得学生的尊重与信服靠的不是教师的威慑力,而是辅导员身上的气质、品格、学识等所形成的精神力量,一种让学生自觉信服的力量。辅导员要加强自身修养,身正为范,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老师”为标准来要求自己,在生活、工作中积极乐观、公平正义、温文尔雅、胸怀宽广。

二、系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交流引导能力

辅导员应系统的学习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专业理论,以专业理论来指导实践,并总结概括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对心理学知识有系统的认识的前提下,还要提高实践中的咨询能力,避免赵括“纸上谈兵”的尴尬。辅导员要参加岗前心理学培训、讲座,经常观摩心理咨询师的咨询过程,学习心理咨询的原理和沟通技巧。同时,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才能更好的教育引导学生。

三、全面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全面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大学生群体正常的心理需要。大学时期是学生人格发展、心理成熟、价值观形成的阶段,要了解这一阶段学生在独立感、交友、人生目标定位等方面的需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有着诸多原因,其中人际交往排在首位,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心理上的自我为中心使他们在同学交往中产生摩擦,由于生活中很少经历挫折锻炼,遇到交往问题时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稳定。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生活环境,全面了解学生个人就要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成长经历、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班级情况、学习情况等,通过详细的了解,分析学生性格养成的影响因素,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日常的交谈实质上是心与心的交流,建立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前提之下,更容易使学生敞开心扉,从而起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四、营造良好班级氛围,培养作风优良学生干部

环境能够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一个风清气正、充满正能量的班级氛围容易对学生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营造良好班级氛围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

辅导员首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既要成为学生们的人生导师又要成为学生们的知心朋友,引导同学们遇到问题时能够积极寻求老师的帮助。其次,辅导员要在班级内建立一支作风优良的班干部队伍。班干部与同学们一起生活、学习,对周边同学有较全面的了解。因此一只优良班干部队伍对于管理班级、营造和谐温馨的氛围能起到至关重要重要的作用。最后,营造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让同学们在心里感受到幸福、温暖,遇见挫折时能乐于向老师、同学寻求帮助。

五、与任课老师齐心协力,重视学生心理健康

任课教师与学生在一起的时间是有限的,但不能因此否认任课老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为了更好的抓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与任课教师之间要保持密切联系,辅导员与任课老师及时沟通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或异常,便于辅导员与任课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感受。对落后差生要寻求其闪光点,鼓励他们、肯定他们,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对于经常自我怀疑的人要多肯定、提出意见等。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论是上课还是谈话,要注重保护学生隐私,不大肆宣扬,让学生可以放心的倾诉,尽情吐露心声。

六、帮助家长提高意识,确保学校、家庭教育相连接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的,学生除了在学校,其余大多数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受父母的影响很大,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父母角色定位不准确,对于子女的教育往往溺爱多于理性,有的家长较注重给予孩子丰厚的物质条件,却往往忽视了孩子心理上的需要,这就容易影响孩子心理健康成长。因此,辅导员要尽量帮助家长提高其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增强对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视。比如,有计划地向家长介绍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分析典型案例让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教育更加有的放矢,帮助家长树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观念;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就学生存在的问题保持沟通交流,互通情况、提出建议,与家长共同努力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是一项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工作,高校应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特别是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广大辅导员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因此辅导员要善于利用工作中的众多有力资源,抓住在日常管理中的契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以帮助大学生解决困惑和烦恼,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积家,王惠萍,大学心理教育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2-25

[2]戚学武.培养阳光心理塑造健全人格[J].科学,2014年第3期.

论文作者:秦子明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9

标签:;  ;  ;  ;  ;  ;  ;  ;  

浅谈新时代如何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秦子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