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高中历史教学中黑板设计的创造性重构_罗斯福新政论文

高中历史教学板书设计创造性重构的解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造性论文,重构论文,历史教学论文,高中论文,板书设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板书设计是教师对教材内容的二度开发,是教师个性见解的“创造性重构”产品,是教师艺术匠心的体现,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浓缩的都是创造性重构的精华。本文以一次赛课(人教版第18课)《罗斯福新政》为例,对教材中杂乱的历史事件“罗斯福新政”加以创造性重构,试通过八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板书,以便学生对知识要点更易理解、吸收和掌握。

      一、数轴式板书

      数轴式板书,先画一条时间数轴,然后从历史发展的视野和角度,将一连串的历史事件陈列在时间数轴上,就某一历史事件而言,可追踪过去,展望后来,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洞悉历史事件间的内在联系,使零碎的历史知识表述形象化、条理化和宏观化,以提炼出相关历史事件发展变化的规律。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本板书设计简洁明了,基本沿着历史发生的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内容(整顿银行与金融、复兴工业、调整农业、社会福利)、效果及其实质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来设计的,手段简朴,便于教与学同步进行、推进且有机配合,可贯穿课堂始终。但就这节课而言也有弊端,学生看到数轴式板书,容易产生历史时间概念的误导,即罗斯福新政的起止时间,开始时间1933年3月罗斯福就职,标志新政开始,争议不大,但至于新政什么时候结束在历史学界就存有争议,有1939年、1941年、1943年甚至有20世纪40年代上半期之说。

      二、诗词式板书

      板书设计最忌千篇一律,平淡无奇,用诗词做相关内容的板书,往往能起到耳目一新、回味无穷之感,能激活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因为诗歌是文明的瑰宝,其语言凝练优美,富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学生朗读时往往能朗朗上口、好记易懂。可见在教学中因材巧用诗词作板书,所引用的诗词表达的语境能与教材内容相连相吻合,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板书设计,它能挖掘教材的历史内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阔学生的视野。

      罗斯福新政

      ——正视灾难、重建美好

      一、山重水复疑无路(背景)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措施)

      三、咬定青山不放松(实质)

      四、吾将上下而求索(启示)

      宋朝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寓意人在心情绝望之时,又看到了前方的光明,也可以说是在事情陷入绝境时,又转而出现了新的转机,这个变化其实就是罗斯福临危受命,广大美国民众心理前后反差的写照。清代画家郑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中的“咬定”可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罗斯福讲:“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让我们学生从咬定“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中清楚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实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于屈原名作《离骚》,意思是: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我们可以借此诗词引导学生思考,罗斯福新政为我们今天应对金融危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了哪些借鉴和启示?

      三、提纲式板书

      提纲式板书是高中历史教学中最为常见和普遍采用的一种板书形式,教师在对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通过板书将所归纳出的教学要点按顺序呈现出来。好的提纲式板书不墨守成规,它力求用语简练,谋局布篇脉络分明,遣词造句力求凝练,整个板书无不体现出表达的概括性、逻辑的层次感和语言的对仗美。

      

      本板书的思维导图就是三部曲:走进新政、再现新政、感悟新政。走进新政既有政治危机又有经济危机,用书上的小标题“临危受命”;再现新政是本课的重点部分,体现了罗斯福通过什么措施实现了力挽狂澜的效果。当时危机中的美国面临“路在何方”的摇摆之中,有三条道路(社会主义之路、法西斯之路、自由放任之路),罗斯福另辟蹊径,开辟一条创新之路,以“三业二保”从金融业、工业、农业出现的问题着手提出相应的良方,并且在社会保障上实现了短期与长期的保障措施,均取得显著改善的效果;“三变一同”是指罗斯福新政的创新之处,在政策上由自由放任到国家干预,在新的模式上由私人垄断到国家垄断,在资本主义运行机制上成为新的起点,资本主义制度获得新生。不变亦称“一同”之处: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深刻的改造,也就是实质上与胡佛一样都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走出困境,产生“三重影响”,就是直接影响(经济)——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间接影响(政治)——缓和社会矛盾,遏制美国法西斯势力;深远影响(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感悟新政”是本节课的升华部分,耗时不多,价值不小,我们通过对罗斯福个人及其改革的了解,从他身上学习可贵的精神和品质:身残志坚、乐观自信、改革创新、爱国救民等。

      四、总分式板书

      总分式板书是一种整体和局部相结合的板书,适用于先总后分教学内容的呈现,它能突出教材的重点与难点,体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串珠成线,结线成网,形成一个知识结构的体系。好的总分板书设计需要教师首先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和板书框架结构,力求在时间上、空间上、逻辑上组成一个有意义的、有规律的系统;它要反映出教师授课的过程,既能体现教师提纲挈领、概括剖析、优化教学的能力,又能理清教学思路,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历史综合素养。特点是:概括性强,条理分明,能清晰地展示教材各部分间的横向联系,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和知识点,有时也把教材内容的纵向联系,按照并列的形式进行分别归纳。这种板书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主干知识,能够使学生把握各历史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

      

      本节课教学主题“罗斯福新政”可分为并列层面的背景、内容措施和作用意义,然后在内容措施和作用意义上从四个方面分支加以阐述,板书总分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一目了然,能尽可能地通过板书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

      五、故事式板书

      历史教学中,可将“主题人物故事式”应用于课堂。即在把握历史人物所在历史阶段特点的基础上,借助日常生活的经验,让学生充分想象,使零零散散的知识点围绕主题人物展开,从而有效地掌握历史知识,使历史基础知识更具条理化、系统化,这也是新时期高中历史学习能力的需要。

      

      1929~1933年经济危机表明美国这个“山姆大叔”病得不轻,而罗斯福总统被视为新政医生,临危受命力挽狂澜,为奄奄一息的“山姆大叔”大动手术。罗斯福打破“自然疗法”,对病人的态度乐观、充满自信,凡是能治病的药都开给病人服用,病人(经济)马上恢复信心,并逐渐康复。另外为使板书美观,我们还可尽力做到既醒目又悦目,使表达的词语结构相同,字数相等,这样板书就能形象直观,赏心悦目,文题统一,有助于学生的记忆。

      六、图示式板书

      图示式板书是一种以图示意、以图导学的教学方法。它集数字、符号、线条、图形等为一体,是教师在知识结构与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艺术创造的一种手段。图示式板书用符号、线条、图形,配以简要文字示意教材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具有直观、简洁、形象的特点,能帮助学生深刻地把握各概念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种方法是基于教师对教材认真的钻研、高度的概括、独到的表达基础上完成的,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技艺技能及审美情趣。

      

      本板书设计所呈现的内容依据考纲说明所要求的主要内容,就是新政的实施、实质、作用和意义。图示式板书中心部分是“危机”两个字,是指1929~1933年的爆发,为了应对经济危机,胡佛采取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更加恶化,也就意味着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在板书左侧重点点出“固守”。罗斯福新政之所以取得成功,摆脱了经济危机,主要得益于罗斯福新政的创新措施,也就是针对金融、工业、农业采取了相应的“三项”得力措施,恢复了银行的信用,提高了工业和农产品的价格,稳定了社会秩序,对社会弱势群体和工人提供了“保障”措施,既有应急的效应,又有法制的长远保障。“一实三响”是指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三响”是三个影响,直接影响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七、表格式板书

      表格式板书最大的特点是信息量大、条理清楚,简约明了,有整齐、对称、均匀、清晰、简洁之美。表格配以适当的文字提示,可以清晰地体现板书的条理性和逻辑关系。表格板书整齐对称、清晰明了,可以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找出重点的词语或关键语句填入相应的空格,培养了学生对有效信息的摄取、解读和运用能力,加深了学生的感知印象。

      

      恰当的表格板书不仅使教学重点一目了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还能提炼历史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罗斯福新政》表格式板书,老师事先拟好表格的栏目,让学生对应问题、对策、效果、实效、影响来填空,这对学生学有所助、学有所发,能够体现学生自学为主,老师只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学生学会了板书表格填空,就养成了收集有效信息和概括有效信息的能力,这对引导学生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获取和概括历史信息大有裨益。

      八、提问式板书

      为了使学生区分易混淆的历史概念,理解和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基本历史知识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教师可将板书设计成提问式,即教学的重点内容以多重问题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上。这种板书能较好地反映教师授课的过程,学生带着问题看教材,在有的放矢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本身就是一种问题自主探索的学习。

      记者采访:

      1.你好老太太,请问你把选票投给了谁,罗斯福还是胡佛?为什么?

      2.假如你是罗斯福总统,用什么药方来救治病入膏肓的美国经济?

      3.请问总统先生,为什么先从金融部门开始整顿?金融秩序如何恢复的?

      4.请问总统先生,你认为以工代赈和直接救济哪种救济方式更适当些?

      5.新政主要“新”在何处?有“新”就有“旧”,“旧”指的什么?

      6.新政前后,美国发生哪些新的变化?

      7.罗斯福是马克思主义者吗?请说明理由。

      8.你认为富兰克林·罗斯福是怎样的一位历史人物?你最佩服他的是什么?

      发现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课堂思维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没有问题的思维和学习是肤浅的。此板书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以一个记者的身份来采访社会群众、总统先生、在野党等,提出8道问题,这些新颖独到的质疑其实就是教师的引导和点拨,有利于对历史知识的强化、理解、传递。

标签:;  ;  ;  ;  ;  

解读高中历史教学中黑板设计的创造性重构_罗斯福新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