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例老年性支气管哮喘临床诊疗体会论文_田兴敏

86例老年性支气管哮喘临床诊疗体会论文_田兴敏

田兴敏

(北方工具厂职工医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性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老年性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效果。结果:86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治疗结束时缓解78例(90.7%),未见缓解6例(7.0%),死亡2例(2.3%)。结论: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积极治疗,能够有效促患者恢复健康。

【关键词】老年人;支气管哮喘;临床特点;治疗

【中图分类号】R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4-0037-02

支气管哮喘作为临床常见慢性病之一,其发病高峰有两个年龄段,60岁以上老年人是仅次于儿童的第二大高发人群[1]。我国从2000年起就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近年来我国社会对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和生活质量的重视也逐年上升。随着我国人口“变老”进程的不断增速,老年患者的数量也呈几何式增长。因为老年人全身系统性能逐渐退化,基础肺性能储备不够,易在其他疾病的基础上一同病发,因此老年人患有此病在某种方面来说是一般性的哮喘,但却非常难以医治,特别是在急诊当中出现重症支气管哮喘这样的病症更是这样,加入发病就会出现危重型哮喘发作,疗效不佳,死亡率较高。因此对老年老年支气管哮喘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6例老年性支气管哮喘患者,其中男50例,女36例; 年龄61~82岁,平均(71.2±5.7)岁;哮喘史5~31年,平均(17.64±6.35)年,发病时间2h~7d。有支气管哮喘家族病史者5例。有吸烟史者63例,非吸烟者25例。诱发因素:上呼吸道感染51例(59.3%),吸入冷空气18例(20.9%),物理或化学性等致敏原刺激9例(10.5%),劳累或情绪激动6例(7.0%),不明原因2例(2.3%) 。

1.2 临床特点

把病情分为3个等级,分别为:重度、中度、轻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轻度的表现情况为,患者在呼吸时频度比较快,脉搏属于正常范畴,伴有咳嗽,轻微胸闷、头晕;中度的表现情况为,患者在呼吸时频度相对快,脉搏跳动在100~120次/min之间,头晕、胸闷、咳嗽都相对比较严重,特别是患者的睡眠受到影响;重度的表现情况为,呼吸的频度过快,脉搏调动频率每分钟超过120次,头晕、胸闷、咳嗽症状十分严重,夜间的睡眠严重受到影响,甚至不能仰卧。

1.3 诊断标准[2]

①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运动、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有关。②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有所延长。③上述症状和体征可自行缓解或经相应的治疗后缓解。④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⑤临床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一项肺功能试验阳性:a.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b.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L;c.呼吸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符合①~④条或④⑤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1.4 治疗方法

入院后均进行补液及稳定酸碱电解质平衡调节、抗哮喘主要才用B2受体激动剂、氨茶碱抗过敏等治疗。另外为防止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在治疗的过程中全部患者均加入青霉素、甲硝唑等常规抗生素治疗,同时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对于重症患者,如果单独采用此方法仍不能控制病情,可以采用全身性使用皮质激素,300~600mg/d的琥珀酸氢化考地松。静脉滴注氨茶碱,若为发病后8~12h内未进行氨茶碱治疗,则静脉推注0.25g氨茶碱加40ml0.9%氯化钠溶液,注入速度控制在15min内。若注射氨茶碱后,病情在1~2h内未缓解,根据体质量每千克每小时0.75mg剂量,静脉滴注。发病后6h内已用茶碱类药物,则按照以上剂量静脉滴注。密切关注患者氨茶碱血药浓度,调整剂量,以免中毒。合并有心动过速、冠心病,应改为喘定治疗。还可进行解痉治疗,给予β2-受体兴奋剂、胆碱能受体阻滞剂;调整水电解质平衡、化痰、排痰等,并适当运用抗生素治疗感染。经过上述方法治疗后,若患者的症状未得到较为明显的缓解,其二氧化碳分压在50mmHg(1mmHg=0.1333kPa)以上、血氧分压在60mmHg以下,且有意识不清、神智异常的患者,可以为其提供机械通气治疗。

2.结果

86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治疗结束时缓解78例(90.7%),未见缓解6例(7.0%),死亡2例(2.3%)。

3.讨论

支气管哮喘为呼吸内科常见慢性疾病之一,支气管重症哮喘则属临床常见危急症,多发于老年人,且患者发作后可在短时间内快速进入危重状态,若得不到及时、对症救治可危及生命[3]。老年哮喘的发病机制:①老年患者的吸烟率要比青年组高很多,由于长期吸烟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气道高反应性,进而加重了哮喘的发病频率。②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已经开始退化,就会引发较多的疾病,在进行相关疾病诊治的时候常常会使用到口一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该类药物容易诱发哮喘,另一方面老年人对于气道收缩诱发的症状了解的不透彻,使病情拖延并使其加重。③老年人抵抗力减低后得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就会增多,这样同样会使气道高反应性发生改变。

在临床治疗上,依然以药物为主,对于严重呼吸障碍患者可酌情采用呼吸机辅助治疗。在急性发作期应用缓解性药物及时解除支气管痉挛的基础上,还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做好日常治疗和疾病预防。在治疗过程中还应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控制。

总之,老年哮喘患者生命质量下降明显,并且影响因素也比较复杂,对疾病的干预和治疗应从多方面综合人手。支气管重症哮喘治疗关键在预防,要加强对老年群体的宣传与教育,以便病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二对老年支气管重症哮喘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诊断,采取规范治疗,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参考文献】

[1]张秋峰.老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1):44-45.

[2]刘晶红.老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0):528-529.

[3]张玉梅.老年支气管重症哮喘23例临床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15,19(5):653-654.

论文作者:田兴敏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

标签:;  ;  ;  ;  ;  ;  ;  ;  

86例老年性支气管哮喘临床诊疗体会论文_田兴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