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器械在消毒供应室的“五常法”管理措施研究论文_师军

(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 四川成都 610500)

【摘要】目的:应用“五常法”管理消毒供应室消毒腹腔镜手术器械的效果探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11月收治的176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8例,对照组传统方式消毒器械,实验组应用“五常法”消毒。结果:对照组目测、菌落检测、ATP荧光检测、放大镜检合格率均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室应用“五常法”对腹腔镜手术器械的消毒工作进行监督,能提升消毒合格率。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器械;消毒供应室;“五常法”管理

【中图分类号】R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6-0137-02

随着当前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腹腔镜在临床中得到愈发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获得了患者的认同与好评。但与此同时,腹腔镜手术中所使用的医疗器械不仅价格偏高,同时其内部结构精细复杂,给消毒清理工作造成一定难度,甚至可能直接影响到手术效果[1]。传统的消毒方法逐渐无法满足当前需求,而应用“五常法”管理措施对消毒供应室的器械消毒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因此本次针对腹腔镜手术器械在消毒供应室的“五常法”管理措施进行研究,旨在增强消毒效果,提升工作效率,确保手术有效进行,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11月收治的176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式分析,2016年1月—5月我院未实施“五常法”管理期间,随机挑选88位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5月—11月我院实施“五常法”管理后,随机挑选88位患者为实验组。实验组,男45例,女43例,年龄24岁~66岁,平均年龄(42.65±5.64)岁。对照组男42例,女46例,年龄25岁~68岁,平均年龄(40.69±6.60)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一般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消毒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对腹腔镜手术器械消毒,步骤如下:(1)器械置于流水下冲洗;(2)器械置于含酶溶液内浸泡5min,器械阀门充分打开,使其得到充分浸泡,将器械附着的血渍、污渍由酶分解;(3)浸泡完成后,器械置于流水下二次冲洗;(4)管腔器械直立放置,自然风干[2]。

1.2.2实验组消毒方法 实验组腹腔镜手术器械在消毒供应室的“五常法”管理下进行,具体操作流程如下:(1)常组织。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面临繁重的工作任务,为了提升工作效率,应当明确划分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对消毒供应室内的各项工作内容制定明确的规范,并由质量监控人员将质控内容整理,与护士长进行沟通后,对其中的问题提出改善建议,确保管理工作的规范性。(2)常清洁。腹腔镜手术器械进入消毒供应室后,分类后进行拆卸,置于流水下清理后,在酶溶液内浸泡10min,用注射器向管腔器械内注射酶溶液,用纱布对器械细节进行彻底清理,随后利用超声波液清洗5min,随后利用高压水枪进行漂洗,金属器械置于润滑液内2min,完成后用高压气枪吹干。(3)常整顿。清洗结束后将器械有序置于固定位置,对消毒效果进行检查,对有缺陷的器械,不能进行包装。(4)常规范。器械包装后,依照不同类型,相应的采用不同灭菌方式,并对其进行实时监测,严格把控质量关。(5)常自律。工作人员应当具备岗位责任意识,对工作和患者负责,发现问题后,与护士长沟通,第一时间解决问题,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工作质量[3]。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腹腔镜手术器械消毒情况,包括目测合格比例、菌落数检测合格比例、ATP荧光检测合格比例、放大镜检验合格比例。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目测、菌落检测、ATP荧光检测、放大镜检合格率均低于实验组,实验组腹腔镜手术器械消毒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3.讨论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工作的关键环节,也是最为基础的一项工作内容,其中对腹腔镜手术器械的消毒是消毒供应室内工作的重点之一,对设备的清理消毒情况将会直接影响到腹腔镜手术的效果,如果对医疗器械的消毒程度不能达到标准,不仅影响到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对患者的安全造成隐患。常规的消毒办法中,由于工作内容比较复杂,在清理腹腔镜器械的过程中,往往消耗了一定的时间,且对器械中比较精细的部位消毒不到位,无法满足当前的临床需求。

对本次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实验组器械消毒情况分别通过目测、菌落检测、ATP荧光检测、放大镜检几种方式进行检验,其合格率均远远超过对照组数据,可以证实实验组“五常法”管理措施实施后,所取得的显著效果,而对照组相对仍存在不足之处,需要改进。这是由于“五常法”则是建立在传统消毒方法之上的,对消毒供应室展开更为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注重对工作质量、效率的提升,并且关注细节问题,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对应的处理办法。同时工作内容接受质量监督,节省了工作时间,优化工作流程,消毒步骤更为全面和彻底,进而使器械在腹腔镜手术的应用中,更为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器械在消毒供应室的消毒清理中,应用“五常法”对其进行监督管理,能有效提升器械消毒合格率,确保腹腔镜手术器械的安全使用。

【参考文献】

[1]罗飞霞.“五常法”在预防和控制手术室院感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15,11(11):180-182.

[2]吴桂芬,周广红,张晓辉等.五常法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管理[J].吉林医学,2012,12(14):3079-3080.

[3]徐国凤,韩德辉,周美娜等.腹腔镜手术器械环氧乙烷灭菌管理[J].吉林医学,2016,09(01):248-249.

论文作者:师军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8

标签:;  ;  ;  ;  ;  ;  ;  ;  

腹腔镜手术器械在消毒供应室的“五常法”管理措施研究论文_师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