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44例疗效观察论文_沈英杰

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44例疗效观察论文_沈英杰

沈英杰

(辽宁省瓦房店第三医院 辽宁 瓦房店 116300)

【摘要】 目的:为了使我院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提高,本文通过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3月至2014年期间收治的脑血栓患者44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22)和观察组(n=22),予以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予以观察组采用尿激酶溶栓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22例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且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脑血栓中应用尿激酶溶栓,不仅使用安全,同时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且取得效果较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 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1-0172-02

脑血栓在脑血管疾病中最为常见,也是形成脑梗死的主要因素之一。所谓脑血栓,也就是指由于脑动脉主干或者是其它的皮质因动脉粥样硬化,进而使脑血管的官腔变得狭窄,甚至是发生闭塞,最终导致血栓的形成。然而,脑血栓在中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发病率相对较高,患者患有脑血栓,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患者发生偏瘫、感觉出现障碍以及失语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对身心健康有着不利的影响,甚至对生命构成严重的威胁。针对这种情况,选取我院自2013年3月至2014年期间收治的脑血栓患者44例,分别予以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和尿激酶溶栓治疗,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期间收治的脑血栓患者44例,并将其分为对照组(n=22)和观察组(n=22),对照组2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0例,最高年龄72岁,最低年龄为37岁,平均年龄为(50.2±4.3)岁;观察组2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7例,最高年龄为70岁,最低年龄为32岁,平均年龄为(48.3±2.8)岁[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本组44例患者经临床检查均符合脑血栓的诊断标准。此外,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情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予以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口服维生素E(海南养生堂药业有限公司)、尼莫地平(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3010)、阿司匹林(Bayer Schering Pharma AG,国药准字H20130192),同时采用静脉滴注形式注射低分子右旋糖(湖北省帝鑫化工制造有限公司)500ml,外加配用1.0g维脑路通(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2975)和20ml~30ml左右的脉络宁(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金陵制药厂,国药准字Z32021102),1次/d。予以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自身的体制给予尿激酶溶栓(天津天士力之骄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110003)治疗[2]。用药第一天使用50万U的尿激酶,同时与0.9%的氯化钠溶液200ml溶在一起,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在30min内完成,对患者的肌力增加情况进行观察。如果患者肌力改善情况不明显甚至没有发生变化,在使用50万U的尿激酶,两组患者均持续用药半个月为一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上下肢肌力得到正常的恢复,90%《NIHSS《100%为痊愈;患者的瘫痪侧肢肌力有明显的提高,并且在Ⅱ级以上,46%<NIHSS<89%为显效;患者的瘫痪侧肢肌力在Ⅱ级以下,18%<NIHSS<45%为好转;患者治疗后无明显的改善甚至恶化,NIHSS减少或增加到18%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两组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采用卡方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两组患者经药物治疗15天后,观察组22例患者中,痊愈患者10例(45.5%),显效患者5例(22.7%),好转患者7(31.8%)例,无效患者0。对照组22例患者中,痊愈患者5例,显效患者10例(45.5%),好转患者3例(13.6%),无效患者4例(18.1%)[4]。由此可见,观察组22例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22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7.2%。经统计学检验,两组之间存在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血栓在脑血管疾病中是致残率最高的一类疾病,严重的患者对身心健康有着不利的影响,甚至对生命构成严重的威胁。简单的说,脑血栓与其它疾病相比,形成较慢,并且主要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动脉硬化。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四肢无力、头晕目眩,甚至是短暂性脑部缺血发作等症状。轻者患者意识相对清楚,病情相对较重的患者,会出现意识障碍以及颅内压偏高的现象。近年来,在治疗脑血栓中应用尿激酶溶栓较广泛[5]。尿激酶作为一种合成的蛋白水解酶,能够促进纤溶酶原的激活,开通闭塞的血管,使缺血区的脑组织血液供应得到恢复,进一步预防脑血栓的形成。经过本次研究实验表明,观察组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且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2%。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存在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笔者认为,在治疗脑血栓过程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使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大大提高,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病死率,进一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更进一步的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文勇.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临床效果评价[J].吉林医学,2010,31(17):2617-2618.

[2] 袁应双.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临床效果评价[J].吉林医学,2010,31(14):1975-1976.

[3] 欧国涛.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6):1105-1107.

[4] 高翠萍.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11):1900-1901.

[5] 步桂芝.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4(9):157-158.

论文作者:沈英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0

标签:;  ;  ;  ;  ;  ;  ;  ;  

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44例疗效观察论文_沈英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