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角度会阴侧切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论文_周燕霞

两种角度会阴侧切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论文_周燕霞

周燕霞

广西隆林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广西隆林533400

【摘要】

目的:比较30°会阴侧切术与45°会阴侧切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经阴道分娩且有会阴切开指征的169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30°会阴侧切术,对照组采用传统45°侧切术(以下简称传统侧切术),2组均采用皮下美容缝合术;观察比较两组胎儿娩出前切口出血量、切口延长撕裂情况、切口缝合时间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出血量、切口延长撕裂、切口缝合时间及切口愈合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30°会阴侧切皮下美容缝合术能减少会阴切口出血量,降低切口延长撕裂发生率,缩短切口缝合时间,促进切口愈合,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30°会阴侧切术;45°会阴侧切术;产妇;康复

【中图分类号】R71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12044801

在第二产程中,因会阴过紧或胎儿过大,估计分娩时会阴撕裂不可避免者,或母儿有病理情况急需结束分娩者,常采取会阴切开术助产。目前常用的会阴切开术有:会阴后侧45°侧切术及会阴正中切开术。会阴侧切术因对扩大阴道效果较好,不易引起会阴Ⅲ度裂伤,故临床上多采用。但由于切开的组织较多,切口出血多、常导致术后切口疼痛及切口愈合困难,影响到产妇产后生活质量。会阴正中切开术,虽损伤组织少,出血少,但胎儿过大、会阴保护技术不熟练时极易造成会阴Ⅲ度裂伤。为此,我院于2011年6月~2013年6月对在我院经阴道分娩且有会阴切开指征的产妇采用了30°会阴切开缝合术,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2012年6月~2013年1月在我院住院经阴道分娩且有会阴切开指征的产妇169例,入选标准:初产妇;无基础疾病;头位;估计胎儿体重小于4000克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需产钳或胎头吸引助娩者。按产妇个人意愿将186例产妇随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6例:年龄(2533±458)岁;孕周(3717±217)W;胎儿体重(351±075)kg;对照组83例:年龄(2597±316)岁;孕周(3821±252)W;胎儿体重(331±062)kg。两组产妇年龄、孕周及胎儿体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施行会阴侧切术前两组常规行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待胎头拨露,触及枕骨时,会阴体变薄,皮肤拉紧,估计胎儿于510min内能自然娩出时,于宫缩间歇期,助产者将左手食、中两指放在阴道内做引导,右手持侧切剪刀于宫缩时切开会阴,观察组采用30°会阴侧切术,即自会阴后联合中线上05cm处向左旁约30°一次性剪开会阴3~4cm;对照组采用传统45°侧切术即自会阴后联合中线上处向左旁约45°剪开会阴4~5cm。两组会阴切开后用10cm×10cm干纱布压迫止血,便于统计出血量。两组产后均采用3/0可吸收线皮下美容缝合术[1],术后用药均相同。

13观察指标: ①胎儿娩出前切口出血量。切口出血量判断标准:采用面积法计算胎儿娩出前切口出血量,血湿面积按10cm×10cm=10ml,即每1cm2为1ml计算失血量[2]。②切口延长撕裂情况。切口撕裂判断标准[3]:切口整齐,无延伸撕裂,用“0”表示;切口延伸撕裂,用“\”表示;切口向肛门内侧处撕裂,用“>”表示;侧切加直裂,用“∧”表示。③缝合时间:从开始缝合至缝合结束所需时间。④切口愈合情况。切口愈合判断标准[4]:甲级:愈合良好,即没有不良反应的初级愈合;乙级:愈合欠佳,即愈合有缺点,但切口未化脓,如血肿、积液、皮肤化脓及切口破裂等。丙级:切口化脓,且需要敞开切口或切开引流。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胎儿娩出前切口出血量比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观察组胎儿娩出前切口出血量为(1215±201)ml;对照组胎儿娩出前切口出血量为(2765±268)ml,经统计学处理t=23560,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会阴切口延长撕裂情况比较。观察组会阴切口延长撕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2组会阴切口延长撕裂情况比较(n,%)

组别n

切口整齐切口延长撕裂类型

0\〖〗>〖〗∧〖ZB)W〗裂伤率%

观察组8668(7907)144018(2093)*

对照组8349(5904)247334(4096)

注:*x2检验x2=79578,P=00048

23两组缝合时间比较。观察组缝合时间为(1435±183)min,对照组缝合时间为(1936±34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59,P=0000)。

两组切口愈合情况比较。实验组切口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4178,P=00156),见表3。

表3两组切口愈合情况比较[n(%)]

组别n甲级愈合乙级愈合丙级愈合

观察组8684(9767)2(233)0(0)

对照组8372(8675)11(1325)0(0)

注:秩和检验u=2638,P=0008。

3讨论

会阴切口愈合的好坏常与切口切开方式、缝合方法及缝合线的选择密不可分,因此选择何种切开方式、何种缝合方法及何种缝合线能避免切口延长撕裂,减少切口出血量及组织损伤,缝合时间短,加速切口愈合,是我们产科医护人员共同努力的方向。

会阴正中切开术,切口靠近中心腱,肌肉及皮下组织薄,血管和神经分布少,损伤组织少,切口出血少,但此法对于会阴体过短、胎儿过大、助产人员会阴保护技术不熟练及需阴道助产者容易导致会阴Ⅲ度裂伤。

根据产道出口的生理结构呈纵椭圆形[5]的特点,在切口长度相等的情况下,侧切角度增大,并不能相应增加出口横径的宽度,不能达到最大限度地扩大阴道的目的。传统会阴侧切术,切开角度大即45°,切开组织较多,即切断阴道粘膜、皮肤、皮下脂肪、会阴浅横肌、球海绵体肌、部分肛提肌等,使阴道口的纵椭圆形被破坏,宫缩时与盆底肌协同作用减弱,不利于胎头俯屈,易导致分娩性肩难产发生,且易导致会阴切口成 “>”或“∧”形延长裂伤发生,造成缝合困难及切口愈合欠佳,增加产妇痛苦。30°会阴侧切开术在传统侧切术的基础上自会阴后联合中线上05cm向左侧30°切开会阴组织,其切断靠近球海绵体肌的肌腱,切口角度相对小,损伤肌肉和神经少,故出血少,切口张力小,缝合时间短,疼痛轻,切口愈合好;因侧切角度呈30°,使切口与阴道皱壁沟基本吻合或形成15°,可增加阴道皱襞的弹性,减少阴道壁粘膜、肌肉等组织延伸撕裂伤;另外侧切角度相对较小,使原为纵椭圆形的阴道口被破坏小,有利于胎头俯屈,可防止新生儿分娩性肩损伤发生[6];由于切口位置上移05cm,避开了会阴体及肛门,从而起到预防会阴Ⅲ°裂伤的作用[7]。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切口出血量、切口延长撕裂、切口缝合时间及切口愈合率均优于对照组,说明30°会阴切开术能有效减少切口出血量,降低切口延长撕裂发生率,缩短缝合时间,促进切口愈合。

综合上述,30°会阴切开缝合术既能克服传统侧切术的弊端,又能弥补了正中切开术的不足,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潘颖群,韦杨智,韦家幸等.会阴切口皮下美容缝合对产妇产后康复的影响[J].四川医学,2012,33(9):16221624

[2]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24227

[3]黄菊珍,黎秋妹,叶巧梅等.3种会阴切开缝合术的探讨[J].中外医疗,2010,(13):57

[4]张旭,裘祖雄,魏敬.手术切口分类愈合等级与统计的准确性探讨[J].中国医院统计,2007,14(2):187189

[5]洪燕,会阴切口3种角度的临床对比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7):976977

[6]申桂英. 会阴侧切改良技术防止新生儿分娩性肩损伤临床效果观察[5].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3,45(5)::579580

[7]魏晓燕.小角度改良式会阴侧切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09,7(8):299300

论文作者:周燕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3年12月第28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4

标签:;  ;  ;  ;  ;  ;  ;  ;  

两种角度会阴侧切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论文_周燕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