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采集系统的反窃电技术探讨论文_张颖

基于采集系统的反窃电技术探讨论文_张颖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大连供电公司 辽宁大连 116000

摘要:作为电力企业降低电力损失,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措施,反窃电工作受到了各个供电企业的重视。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下,窃电手段也越来越隐秘。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采取先进的反窃电技术。用电采集系统通过监测用户一次侧电流,可以利用用电现场的服务终端监控用户用电的使用情况,达到精准打击非法窃电行为的目的。随着用电技术的不断增强,在反窃电技术的推行中,现供电企业在基于用电采集系统数据的分析,形成强大的管理模式,是开展反窃电工作有效的手段。

关键词:采集系统;反窃电;技术;分析

1导言

众所周知,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反窃电工作始终都是其最为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电力企业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之所以对反窃电工作表示出如此高的重视程度,其原因就在于反窃电不仅仅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有效保障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反窃电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以及我国电力服务水平提升空间的广阔性窃电行为在现代生活中较为常见,致使供电单位的经济效益受损,并需要承担更多的供电压力,在此前提下许多供电企业开始重视反窃电技术的应用,其中一种以采集系统为基础的反窃电技术较为常见,通过该项技术的运行,能够智能化的对区域内的用电状况进行调控、管理、监控,以此当发生窃电行为时,该系统会将此行为视为异常状态并对其进行处理,再通过监控锁定行为来源的区域,以此通过人工排查能够对窃电人员进行处理。

2窃电方式概述

目前,在我国用电采集系统当中出现的最为普遍的窃电方式,其具体操作流程是断开电能表的电压连片,通过影响电表的剂量来实现窃电的目的。除了这一种窃电方式之外,比较常见的窃电方式还有更改电表的连接方式和内部结构。

3防窃电方式概述

众所周知,纵观我国当前窃电方式的实际发展情况,我们不难发现现阶段窃电方式的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这与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窃电方式水平越高,隐蔽性越强,技术越先进,也就从另一个层面意味着我国反窃电工作的难度会越来越大。根据深入调查和分析,总结归纳出我国当前使用频率最高的集中反窃电技术方式如下:一是从线路回路的角度来分析,适时适当地更改电压和电流的极性,这样便可以有效实现反窃电的目的。低压用电用户使用的基本上都是专业计量箱,之所以选择使用专业的计量箱,其目的就是要有效预防通过更改剂量回路来窃取电力。但是,面对高压用电用户,使用的是互感器或者是专业计量柜,其目的也是为了预防窃电现象的发生。二是以供电线路为切入点,做好窃电预防工作。众所周知,在诸多窃电渠道当中,供电线路的窃取是非常主要的渠道之一。基于此情况,一般情况下在设置进户线时,通常会选择使用钢管或者是PVC管。但是,如果是动力用户,则可以采取钢铠电缆作为进户线。三是更改线圈匝数,起到改变电流和电压的作用,进而实现反窃电的目的。具体体现在对测量结构以及分压器的回路进行改进,提高专业计量表箱的应用程度。四是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表箱的功能,因为在一些具有特殊环境或者特殊条件的地区,会受到比较强烈的磁场干扰,想要获取窃电证据是很困难的。所以只有加强对表箱功能的改进,达到防窃电的目的。

4用电采集系统反窃电的应用目标

4.1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反窃电的运用理念和策略

用电采集系统的功能是实用化和多样化的。电力公司在建设用电采集系统时,会重点考虑各种项目工作的作用。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利用电采集系统对数据进行高效、实时的传播,对台区基础管理进行完善,利用信息化、自动化的管理措施来对管控台区的线损波动进行管控。达到及时发现、精准打击的目的。控制窃电行为的出现,建立一个良好的用电环境,提升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4.2应用目标和应用范围

作为国家电网的一个重点建设项目,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自动采集电能、预付结算电费、在线监控业务的基础和前提,随着我国用电采集系统建设的不断深入,利用用电采集系统可以有效开展反窃电的查处工作。用电采集系统的主要应用目标是分析高损台区的线损情况,实时采集台区中电量异常的客户,分析和记录系统的异常事件。根据客户的经营规模、用电负荷量、季节影响当及时找出存在窃电行为的客户,达到精准发现、及时查处的管理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采集系统反窃电技术常见应用

5.1高线损区域排查

采集系统反窃电技术的应用,能够对区域内线损情况进行监控,通过各项线损数据的反馈,判断线损是否处于合理范围之内,以此形成对线损状态进行排查的流程,至此当区域内存在高线损信息时,通过排查流程的开展,能够迅速的对此信息对应区域进行处理。线损信息数据属于判断窃电行为的重要数据之一,因为该数据的波动时根据用户数量以及用电量而变化的,但此两项发生异常就会导致线损数据偏高。

5.2窃电范围锁定

一般情况下,采集系统反窃电技术会分区域进行管理,但是此区域相对广泛,当发生窃电行为时,如果不能进行范围的缩小,则还是难以对窃电人员进行有效的处理,基于此现代的采集系统反窃电技术,在发现疑似窃电行为时,能够有效的实行区域的锁定,是人工相关的工作执行范围缩小,加强供电单位对自身权益保护能力。

5.3警报功能

当采集系统反窃电技术检测到异常数据,通过智能技术的分析之后,会针对此项数据产生相应的异常数据报告,并同时对智能技术配备人工发出警报,以此提高人工工作执行的实效性与效率,结合上述的窃电范围锁定应用,充分的发挥了技术与人工结合工作模式的价值。关于警报功能触发条件方面,实际上并不一定是窃电行为异常信息才会触发警报功能,更多的是当异常现象幅度较大的前提下会发出警报,一般来说常见的触发条件有两点:当电表箱非正常开启、电力配送建设受到实际损害,而为了确保警报能够通知到相关人工,在没有人工对警报进行解除时,警报会一直维持需要通过相关人工前往异常点才能解除。

6当前采集系统反窃电技术待改善点

6.1系统维护管理不足

采集系统反窃电技术其实际结构上来说,分为设备与信息化技术两个部分,而其设备需要长期暴露与野外,并且持续的保持工作状态,在此前提下设备会受到各方面的干扰,导致其容易老化、损坏,至此为了合理的提高此项技术的运行,应当对其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但基于现状上来说,许多供电单位在设备维护的层面上并不重视,导致维护工作的间隔较长,促使设备运行长期处于受损状态,降低了采集系统反窃电技术的实际价值。

6.2人员操作能力的不足

采集系统反窃电技术属于一项先进度较高的技术,而供电单位本身属于传统单位,致使其部分工作人员更加适应与传统的电力工作模式,而对于采集系统反窃电技术的操作能力较为不足。要针对此点进行改善,可以通过培训的方式来实现,通过培训首先可以扭转传统工作人员自身的观念,在此基础上提高此类人员对该项技术的接受程度,最终实现操作能力的加强。

7结论

窃电行为给供电单位带来的损耗极其重大,因此为了确保供电单位的权益,应当加强对窃电行为的管制,至此基于现代科技的发展,一项以采集系统为基础的反窃电技术被开发出来,此项技术与智能化技术有着高度的融合,在功效方面具有相当高程度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唐亚笛.关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反窃电技术应用的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42):211-212.

[2]王允霞,王永东.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反窃电技术使用效果阐述[J].通讯世界,2016(18):188-189.

[3]王全兴,李思韬.基于采集系统的反窃电技术分析及防范措施[J].电测与仪表,2016,53(07):78-83.

[4]张漫漫.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反窃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信息化建设,2016(02):284.

[5]崔美芹,崔芳,单世河.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反窃电技术使用效果阐述[J].低碳世界,2016(01):46-47.

[6]张青海.基于用电采集系统反窃电技术初探[J].中国电业(技术版),2015(07):74-76.

论文作者:张颖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5

标签:;  ;  ;  ;  ;  ;  ;  ;  

基于采集系统的反窃电技术探讨论文_张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