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论文_房媛媛

简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论文_房媛媛

房媛媛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城中小学 山东 淄博 255000

【摘要】教育在随着社会改革在不断更新,在教育新模式中,整本书阅读教学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逐渐被人们接受,能带动小学生文化阅读的开展,拓展课外知识,提高阅读效率,作为实施有效创新教学策略的开端。而现阶段整本书阅读教学还处于探索期,如何做到整本书阅读,发挥阅读拓展思维的积极作用,养成整本书阅读的优秀习惯,教学方案还在加以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1-071-02

语文课堂中,阅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快速梳理课文知识,找到文章中心思想,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思维意识发展。整本书阅读逐渐走向教育前线,是因为在阅读方面,整本书的阅读更需要集中精神,是连贯整体,内容紧凑的长篇文章阅读,仅能让学生被跌宕起伏,主题明确,内容连贯的文章内容所吸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让学生拓展阅读领域,对小学生的体系化的思维形成,有引导促进作用。整本书阅读的开展,情节连贯、立意新颖的故事,会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对课外知识的吸收更充分,让学生通过阅读开阔眼界,提升阅读水平,对教育发展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分析

1、整本书阅读的积极作用

整本书阅读的教育新模式在学校中逐渐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阅读而言,本身对思维开发就有着积极促进意义,提高对教育行业的发展水平和价值。对于学龄期的小学生来说,阅读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难度,非常费脑,要思维高度活跃,思考能力才能跟得上阅读速度,阅读整本书更是难度加倍的事情,所以才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中,需要老师开展创新思维,改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以趣味性、多样化的阅读形式来引导学生参与整本书阅读,从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发现“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真谛,自己找到文章所表现的核心,深化阅读解析能力。从教育形式来说,开展整本书阅读,能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阅读知识面开阔,带动的不仅是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对学生整体思维灵活发展,注意力集中都具有积极促进的作用。

2、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育行业目前发展形势,对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积极性有初步认知,但是没有形成一种系统化的教学概念。在语文课堂中的阅读都以“篇”数做计量,在教学阅读方法的时候,都是要求学生阅读一篇文章,然后总结中心思想,用精炼的语句概括全文。对于整本书阅读,紧凑连贯的故事情节,分析概括的方法并不适用。对于整本书阅读,老师可能会划分为课外阅读拓展,让学生自主阅读,没有专业的引导方向,学生把整本书阅读当做课外拓展知识的一种方式,没有专业性知道,遇到一些隐藏的文笔,学生就会很难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对整本书的主旨分析就容易出现误差。

3、传统教育模式压抑发展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中,老师为了应试教育的分数和升学率,都是注重培养学生清晰明了文章主旨的阅读方法,快速答题得到高分,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而随着年级的提升,小学生的作业量增加,学习难度大,负担重,全部心思都放在课堂作业和各课程的复习中,无法分出时间和精力进行整本书阅读,沉重的负担让他们没用多余的精神应对应试教育之外的学习。因为语文考试一般都是测验短篇文章阅读,老师教学的短篇阅读技巧,足够学生应对考试答题,学生的阅读思维就会被带偏,觉得没有必要去阅读整本书,时间精力都花费了,对提高分数没有太大的辅助作用。

有些学校可能会提倡发展整本书阅读教学,但是没有形成体系化的模式,传统教育没有给整本书阅读发展的空间,没有开设整本书阅读的专门课程,没有相对专业的阅读教室,小学的图书馆作为整本书阅读的基础环境,在很多学校也是没有落实到位的。整本书阅读在传统教育的压抑下,没办法得到发展,自然就没办法开展高效率的整本书阅读教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老师如果能在教学模式上加以改变,用多样化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进行长篇著作阅读。学生的语文成绩,综合阅读素养和水平都能得到高效提升,小学生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教育方式灵活不压抑,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就是当下最好的素质教育。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改进策略

1、明确整本书阅读的积极作用

语文作为思维发展的引导学科,短篇文章阅读和整本书的长篇阅读,都是体现语文教学发展的重要方面,在教育模式上要发展创新作用,培训整本书阅读的积极促进作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在日益改革的教育行业,不是对老师工作的加压,而是可以提升教师师资水平,完善综合教学素养,专业能力得到进步发展的积极教学。作为师者,老师的一举一动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让学生接受整本书阅读模式,老师就得自己先认识和理解整本书阅读,做出相关的专业阅读培训,把阅读的积极促进作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给学生。老师能从整本书阅读中提升教学水平,学会总结经验,取长补短,找到长期阅读的思路,为开展教学打好基础,用亲身实践的方法带领学生了解整本书阅读,带动整体语文水平提升。

2、开设整本书阅读教学专业课程

整本书阅读虽然在教育行业得以发展,但是学校并没有开设专业的整本书阅读课程,基本都是以老师随意安排为主。在缺少专业化课程的情况下,学校都是讲将整本书阅读教学当做课外知识延伸,拓展学生思维的课外兴趣阅读,整本书阅读没有合理的规划,学生对阅读的心态也呈现敷衍状态,阅读效率并不高。学校在改革教育模式的时候,对整本书阅读也要设立专业的课程教学,形成体系化发展,对教学内容做一个规划,发展专业的拓展知识面的阅读模式。整本书阅读有专门的阅读课时,学生不用在应付作业的时候分出心思去做课外阅读,沉重的学习压力能在整本书阅读的氛围中得到缓解,静下心来研究整本书,对整本书内容有深入了解,逻辑思维可以进一步发展,语文综合水平得到提高。

3、制定明确阅读教学目标

整本书的篇幅较长,不同于课堂的短篇文章阅读,在阅读教学中,不能沿用短篇阅读的思维。整本书是长篇的文章,故事情节请凑,具有整体性,学生阅读的时候会被故事情节吸引,得到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像看电视连续剧一样,不是浅尝辄止,而是从故事开端引导学生兴趣,把学生思路都代入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老师要给学生设立好阅读目标,在课时内,阅读某一领域的长篇书籍,对书籍的作者和时代背景做一个深度剖析,带着当时背景下的社会人文去阅读整本书,会收获颇丰。教学目标明确,规定阅读课程,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阅读完一本书,然后开展课堂读后感,看看学生对长篇书籍阅读的吸收能力,老师及时加以指导,抓住整本书的发展线索。像《四大名著》,每一本书都是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作者创作出来的符合时代的故事情节,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每一部的时代背景不同,故事情节也是各具特色,《红楼梦》暂且不论,小学生的思维,很难读懂《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不同时代的著作对小学生的思维拓展形成不同的效果,对以后高年级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或者其他文笔鲜明的作家文章,会形成一定的启发意义。小学期的学生还是对事物都存在猎奇心理的孩子,他们可能不太懂长篇阅读的故事背景反映的社会现实,但是能够让他们有阅读兴趣,就是整本书阅读教学开展的最好切入点。

三、结语

整本书阅读的发展是时代的集合创新,不是无中生有,教师能在语文课堂教学发展创新方法,对学生的思维开拓,语文阅读理解综合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质量方面都有着积极作用。从整本书阅读的整体性,相互联系的紧密思维,延伸到到学生交流相处,社会发展,都能起到实际影响作用,教师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在开创新教学方式中,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李黎明,辛红.小学教师指导学生整本书阅读的现状及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研究(A),2015(10):98.

[2]张敏.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2018(9):60-63.

[3]林永红.快乐读书吧--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微[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7(2):11-15.

论文作者:房媛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9

标签:;  ;  ;  ;  ;  ;  ;  ;  

简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论文_房媛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