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范式与易学共同体初探论文

易学范式与易学共同体初探论文

易学范式与易学共同体初探

朱有祥,李丽娇

(昭通学院,云南昭通 657000)

摘要: “范式”作为库恩理论的基本范畴之一,对学术界影响致远,范式的产生是科学共同体承诺的结果。该文着重考察了库恩的范式、科学共同体之含义,以及它们对易学现代发展的启示。本来范式与易学没有什么源流关系,但我们可以通过理性思维作出对比,找出它们相似性,寻求中西会通,以便为各自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易学;范式;共同体

1 引论

库恩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主要代表作为《科学革命的结构》和《必要的张力》。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 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概念——范式、范例、科学共同体等,但没有给范式做出一个确切的定义,也正是没有明确的定义,库恩的“范式”理论为后人留下了发展空间。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在用着“范式”这一词,足见范式之影响力。库恩“范式”和科学共同体对对我们当今中西文化对比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周易》是中国古代的经典,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它不仅为前人提供了看待世界和处理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还为当今学术界提供了一个研究对象。易学易经发展了二千多年的历史,很多先哲都为《周易》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也提出了不同研究易学的方法和途径。本来易学与范式之间没有什么大的联系,但考虑到范式下的科学共同体时,就会想到易学范式之下有没有易学共同体呢? 如果有易学范式,那么易学范式下的易学共同体将会不会促进易学的进一步发展,或者说通过易学范式与易学共同体寻求易学的另一条发展之路。

2 范式与科学共同体、易学与易学共同体

2.1 范式与科学共同体

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库恩都没有明确给范式做出一个严格的定义,但它又是该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所以必须给范式做一个界定。他说:“一个范式就是一个公认的模型或模式(Pattern),在这一意义上,在我找不出更好的词汇的情况下,使用Paradigm(范式)一词似颇合适。但人们将很快就会看出,许可这种合适的模型和模式的意义,并不完全是在‘范式’定义中通常包含的意义。……另一方面,在科学中,一种范式是一种很少用以重复的对象。正相反,像惯例法中一个公认的判例一样,范式是一种在新的或更严格的条件下有待进一步澄清和明确的对象。”“范式一词有两种意义不同的使用方式。一方面,它代表着一个特定共同体的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技术等等构成的整体。另一方面,它指谓着那个整体的一种元素,即具体的谜题解答;把它们当作模型和范例,可以取代明确的规则以作为常规科学中其他谜题解答的基础。”可以看出,库恩“范式”是一个相当模糊的概念。为了不引起歧义,我们必须给出界定。而从词根上说,paradigms 系希腊文,原指语言学的词源、词根,后来引申为范式、规范、模式、范例等。范式是通过一个具体的科学理论为范例,表示一个科学发展阶段的模式,就是一个公认的模型或模式。范式就是一套具有革命性、颠覆性的理论模型,如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等。

结合旱情遥感监测的应用需求,将黑龙江省旱情遥感监测系统建成一个具备可扩展、可重用、开放、易用、稳定、高效等特性的系统。系统需要支撑的业务应用包括数据管理、旱情遥感监测分析、旱情遥感监测业务化,以及旱情信息服务,系统在设计上为后续的业务支持和功能扩展预留了接口。黑龙江省旱情遥感监测系统软件架构涵盖了应用软件的集成和整合,从整体上划分为用户层、应用层、基础组件层、数据层和基础设施层五个层次。

范式不是科学家凭空想象出来了,而是通过一群人共同的研究,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科学共同体,由科学共同体共同承诺,范式才有可能产生。故而,在相同的科学共同体内,才有范式可言。库恩说:“一个范式就是一个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所共有的东西,而反过来,一个科学共同体由共有一个范式的人组成。”范式是团体承诺的集合,由专业团体共同承认的某一理论模式,这个科学共同体至少两个人以上。这就好比有两位以上的研究者,共同研究并承诺牛顿经典力学的科学性,牛顿力学就成为范式了。

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算出弹性成像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性。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他还认为,范式一旦产生,就有它的价值和意义,“一个范式支配的首先是一群研究者而不是一个学科领域。任何对于范式指导下的研究或动摇了范式的研究所做的研究,都必须从确定从事这种研究的团体人手。”范式为科学共同体提供了指导方向。然而,范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范式会改变,随之它的作用也随之变化。“范式一改变,这世界本身也随之改变了。科学家由一个新范式指引,去采用新工具,注意新领域……范式改变的确使科学家对他们研究所及的世界的看法变了……在革命之后,科学家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不同的世界。”范式的最大作用就是指导人的世界观,范式变化了,范式指导下的世界观也会变化,世界本身也会随之改变。

2.2 易学与易学共同体

为了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监测数据的可比性、一致性,在实际监测过程中需进一步加强对采样人员的素质能力教育和质控措施控制,严格按照采样技术导则[2]等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采样,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

库恩的范式、 共同体对我们易学的现代发展具有启发意义。易学共同体就是研究易学的专门人群,如孔子、朱熹、高亨、黄寿祺、金景芳等人。而易学范式就是对易学发展起到支撑的理论模式,它是易学共同体承诺的集合。其实,四库官臣就对易学的历史发展进行了“两派六宗”综述,它们不同程度上都各自有一套易学范式,概言之,就是象数范式和义理范式。它们各自的理论模型都是借助《周易》经传总的易学范式,发展为各具时代特色的易学单范式。近人也对近现代易学发展进行了概述,如台湾黄沛荣将研究易学的人士划为学院派(大学师生)、学会派(文教团体)和职业派(易术人士)。吴辛丑划分为哲学派、科学派、医学派、图书派、训诂派、考古派。廖名春划分为义理派、象数派、考据派。这些都是根据近现代对易学研究的范围、范畴和成果划分的。每一派都可以说是一个易学共同体,都有自己的易学范式。大致而言,持义理的易学共同体认为易学包含宇宙间的大道理,《周易》是一部哲学著作;持象数的易学共同体认为《周易》卦爻辞来自占卜、筮辞,《周易》是一部筮书。易学范式的产生依赖于易学共同体的共同承诺,易学范式乃是研究易学的团体的团员所共有的东西。因而,对研究易学的人组成的易学共同体对《周易》的认识及看法,是易学范式形成的基础。

2.2.2 易学范式和易学共同体

《周易》位居群经之首,三玄之冠,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为了区分《易经》的历史发展,易学史专家朱伯崑先生把《易经》的历史发展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周易》,《易传》和历代易学。《周易》包括:六十四个卦象、六十四条卦辞,三百八十四条爻辞。《易传》共七种十篇,包括《彖》《象》《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是最早解释《易经》的专门著作。自西汉武帝立五经博士以后,《易经》被儒家奉为圭臬,成为历代经学家研制的一项专门学问,这便是易学。若从立经开始算起,易学已经产生了二千多年了。

2.2.1 《周易》经传学

3 启示

自从20 世纪80年代后,学术界的部分学者强调要回归原典,寻求中国文化的根源。著名哲学史家冯友兰先生曾说:“中国哲学将来一定会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哲学。”目前,很多高校和科研机构都在举办国学讲座或设置相应课程。面对这样的情况,回归经典可以说是发展人文主义精神的路径之一。而回归不只是简单机械的背诵、记忆经典,而是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创新出实际解决人类面临问题的理论范式。《周易》一书中,有很多思想至今还非常有价值,值得去挖掘。在挖掘整理的过程中,必须要有方法论的指导。库恩的“范式”理论是否对易学的发展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这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库恩认为科学革命经历了“常规—危机—革命—新的常规”各个时期的循环往复的过程,这样经过反复循环发展,科学一定会走向成熟和繁荣。易学也是应如此。易学发展不需要出现易学危机,而是应该在易学常规中寻求易学范式的改变,在易学范式改变的主导下,实现易学共同体的世界观的改变,以促进易学的科学发展和易学的现代化。

要破除当今学界对《周易》的偏见,在根源上寻找易学范式,形成易学共同体。当然在易学共同体内,有纷争和各抒己见是可以的,因为只有内部有矛盾,才会危机,才会寻求突破,易学才会发展。以《周易》经传为总范式,建立各个具体的单范式,以促进易学的现代发展。易学要谋求发展,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领域与空间。比如,易学在宋明时期与儒家思想相结合而高度发展,形成了易学发展的高峰时刻。关学、洛学、闽学等派别林立,各自都有各自的理论体系,他们都是依据易学范式作为理论模型,对易学中的概念、范畴、命题展开论述,建构起来了强大的学术阵营,繁荣了中国学术。目前,易学虽朝着多极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但必须要有一个总“范式”做指导。《周易》文本可以作为一个易学范式,但那只是易学研究对象的范式,必须要把这个范式和作为时代特色和易学科学共同体公认的范式结合起来,提出和承诺更适合易学发展的新范式。然而,当今学术界有易学共同体,却没有起指导作用的易学范式。原因在于,易学共同体之间没有作出共同的承诺,没有易学范式存在,各说各话,碍于门户之见。因此,现代易学要实现发展,易学共同体内必须要建构一个根本的易学范式; 在各个更小易学共同体内又可以建构一个小的易学范式。一旦易学范式建立了,那么易学也会随之发展。总之,易学目前需要的就是像范式之科学革命一样的转换,形成新的易学共同体,建构新的易学范式,以便易学之现代发展。

参考文献

[1]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朱伯崑.朱伯崑论著[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8.

[3]朱伯崑.易学哲学史[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4]黄沛荣.近十年来海峡两岸易学研究的比较[J].周易研究,1989(1):96-102.

[5]吴辛丑.周易讲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廖名春, 康学伟,梁韦弦.周易研究史[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1.

[7]蔡仲德.冯友兰先生年谱初编[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中图分类号: B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10(2019)07(b)-0026-02

基金项目: 2018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周易例释研究”(项目编号:2018JS502)。

作者简介: 朱有祥(1988-),男,云南陆良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易学。

标签:;  ;  ;  ;  

易学范式与易学共同体初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