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边际资源突破社会保障瓶颈_公益组织论文

充分利用边际资源突破社会保障瓶颈_公益组织论文

善用边缘资源突破社保瓶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瓶颈论文,社保论文,边缘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资源瓶颈对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制约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最受人诟病之处主要有两点:

第一,社会保障体制的覆盖面过于狭窄。占中国人口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村人口被排除在现行的社会保障体制之外。而在城镇人口中,也仅有三分之一左右属于参保人口。换言之,我国当前的社会保障体制仅能为十分之一左右的人口提供一定程度的保障。由此而引发的对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制的公正性的指责,让人百口莫辩。

第二,社会保障的水准过低。这突出表现在我国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设置上。从全国来看,有的地方的低保线仅为100元/月,即便是全国最高水平的北京,其低保线也仅为290元/月。这种水平的保障,连维持最低水平的温饱都很勉强,更谈不上如何解决受保障对象的发展权层面的问题了(比如,受保障家庭中的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就很难指望靠这点微薄的低保费或低保补差来解决)。

显然,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制的上述两处硬伤,都是由于资源投入不足所致。也可以说,资源瓶颈是制约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完善的最大障碍。解决了资源瓶颈问题,我国当前社会保障体制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大多可以迎刃而解。

社会保障事业中资源瓶颈的形成原因

我国社会保障事业中资源瓶颈的形成,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企业、个人及国家都没有较多的资金投入到社会保障事业中。就企业而言,我国的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的效益普遍不理想,本身无力承担过高的社会保障费用。即便是按当前社会保障费用的缴纳比率,许多企业也已感到难以承受,由此导致企业拖欠社会保障基金的现象在全国非常严重。就个人而言,虽然我国的个人储蓄存款达6万亿之多,但面对近年来持续通缩的经济形势,国家想尽各种办法都无法让老百姓减少存款大胆消费。这说明我国个人手中的用于防范后顾之忧的救急钱并不富裕。就国家而言,由于企业及个人所承担的税负已经较重,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必然受到限制,而国家总体经济实力的增长幅度通常也只有7%到8%的水平,因此指望国家在近年内补足社会保障方面的资金缺口是不现实的。一句话,社会保障资源的投入受制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而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是形成社会保障资源瓶颈的客观原因。

(二)主观原因。形成社会保障资源瓶颈的主观原因来自于人们(特别是决策者)的主观认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对社会保障资源的理解过于狭窄,过平依赖货币化的社会保障资源,而对非货币化的社会保障资源重视不足,从而导致大量的非货币化的资源被排除在社会保障的资源筹措渠道之外。其次,社会保障的资源投入标准过于陈旧,未能随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高。从而导致某此方面社会保障资源的投入不仅未能与时俱进,反而显得逐年缩水(这突出表现在对于自然灾害的国家救济金的发放标准上),从而加剧了社会保障资源投入方面的缺口。第三,对社会保障的重要性的认识有一个逐步加深的过程,从而使社会保障的资源投入力度也只能随之逐步加大。由此也影响了国家和社会对社会保障事业的资源投入。

边缘资源——当前社会保障事业中资源瓶颈的突破口

所谓边缘资源,是指那些已经退出市场或在市场之外的资源。这些资源通常已不具备交换价值,但仍具有相当的使用价值。这类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边缘人力资源。即边缘劳动力,指已经退出劳动力市场或本身就在劳动力市场之外的劳动力。它主要包括四类:第一类,退出工作岗位的中老年人员(其中主要是退休人员)。第二类,中青少年志愿者。包括在校学习的学生志愿者和有工作岗位的志愿者。第三类,失业下岗人员。第四类,受刑事及行政处罚的人员。

就我国目前和今后而言,上述四类边缘劳动力资源的储量相当可观。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国情下述几点新变化:首先,我国以其庞大的人口基数行将步入老年化社会,人均寿命显著延长,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加之劳动力市场竞争剧烈,退休年龄提前,致使我国退出工作岗位的中老年人员数量庞大。目前,我国的老年人口已达全国人口的10%,其中70岁以下的人员大多还具有较强的劳动能力。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希望能老有所为、发挥余热,但苦于无事可作。其次,由于受教育时间的延长及就业形势的紧张,我国高校和中学的在校生数量惊人,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有成为青年志愿者的意愿。由于工作时间的缩短和节假日的增多,我国中青年从业人员中的很多人愿意为社会提供无偿的志愿服务。再次,由于经济转型及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我国的下岗失业人员达上千万之众,而2001年的再就业率仅为30%,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员处于无业可就亦无事可做的状态,把这些人组织起来可为社会保障事业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最后,由于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和法制的不断健全,因违法犯罪而受到法律制裁的人也为数不少,如果能按照将功抵过的原则把其中一部分人的劳动力用于社会保障事业,将有助于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二)边缘物品。主要包括:1、过剩的、难以售出的各类积压商品。此类商品如不尽快处理,则不仅不能物尽其用,反而还会变成垃圾,破坏环境。2、被使用者淘汰但仍具使用价值的物品。此种物品在生活较富裕的家庭中大量存在。3、民间的捐献物。4、国家罚没物。此类物品中,仅因侵犯知识产权而披罚没的物品,其数量就蔚为可观。

上述物品,有的可以直接作为社会保障资源用:于社会保障事业之中,有的则可通过转化而用于补充社会保障资源。这类物品在我国数量极大,尤其是其中的第1、4项。

(三)慈善捐款。中华民族素有乐善好施的传统。尽管目前人们的生活并不富裕,但全国的各类慈善捐款总量仍然相当可观。这类捐款,除捐给希望工程、灾区灾民之外,其余大多被零打碎敲地捐给了街头乞讨者。对于这种慈善行为,由于缺乏统筹,其效果并不理想,甚至还挫伤了许多慈善者的积极性。如果把人们的这种慈善捐款整合起来,将能够对社会保障资源作出有力的补充。

边缘资源在社会保障事业中的利用

(一)分类利用

1、人力资源的利用

在社会保障事业中,边缘人力资源可提供如下几种类型的服务:

(1)技能服务。即利用劳动者的技能为社会保障对象提供帮助。例如,提供医疗康复方面的服务、教育培训方面的服务以及举办文娱慰问活动等。

(2)体能服务。即利用劳动者的体能为社会保障事业提供简单劳动。例如,为养老院中的老人提供看护照料服务,为受保障对象运送分发物品等。

(3)管理服务。即承担社会保障事业中繁杂的管理工作。例如,帮助统计核实受保障对象的实际情况,监督社会保障资源的合理利用等。

(4)筹集服务。即承担筹集来自民间的社会保障资源的工作。如联系捐款、捐物,组织志愿服务等。

2、生活消费品的利用

包括食品、服装在内的生活消费品可直接用于社会保障对象的日常消费。例如,北京的城管部门就曾把没收来的水果送给养老院。

3、消费品之外的其他物品的利用

此类物品在社会保障事业中主要有两种利用方式:

首先,直接利用。即直接替代那些须消耗社会保障货币资源的物品,以节省社会保障方面的经费支出。例如,罚没来的假冒(但质量达标的)建材直接可用于福利院的建设、维修等。

其次,公益出售。即将适合出售的物品出售,以转化来的货币资源来充实社会保障资金。

(二)特定的固定场所的利用

将边缘资源用于下列固定场所,其作用至为关健:

1、养老院、福利院。这类固定场所能为无劳动能力且无生活来源的老、幼、病、残等弱势人群提供衣、食。住等基本生活保障,其日常开支也颇为可观。如果能用边缘资源来替代其中必须消耗货币资源的物品及服务的话,按照现在对此类固定场所的资金投入水平,将会使这类场所的容量或保障面显著增大。而且,在此类固定场所中,各类边缘资源,无论是人力资源还是物力,财力资源,均有用武之地。

2、中小学校。边缘资源在中小学校的利用,主要是解决贫困家庭所无力承担的各项学杂费及其子女在校期间的生活开支问题。通过对边缘资源的利用,可以使我国的中小学校从单一的教育功能转变为复合型的“教育十社会保障”功能。通过对边缘资源的利用,使学校能为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子女直接提供免费的教育及衣、食、宿等方面的条件,让学校真正成为穷孩子的乐园,从而解决当前社会保障体制只保障生存权不保障发展权的弊端,也解决因我国对基础教育投入不足所引发的诸多社会问题。在此方面,边缘资源中的生活消费品及慈善捐款显然能派上用场,那些愿意贡献余热的退休教师也可以在这里找到用武之地。

3、慈善食堂、慈善居所。这是我国目前尚未设立的一种固定的慈善场所。其功能主要是解决流动人口临时性的居食无着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其中很多人都曾面临过临时性的居食无着的问题,并由此引发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如犯罪率居高不下、社会治安恶化、市容变差等。如果在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大中城市设立一些慈善食堂、慈善居所,为一些因一时工作无着而居食无着的流动人口,提供临时性低标准的免费食品及居住条件,就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或一定程度上解决或减轻因流动人口缺乏社会保障而引发的诸多社会问题。在这类慈善食堂、慈善居所的设立及运转方面,边缘资源可以发挥不小的作用。

有关边缘资源的筹集及利用的几点建议

(一)通过立法创设公益罚和公益执行制度

这里所说的公益罚,是指对于因违反法律和法规须承担法律责任和受行政处罚的公民及组织,有权机关判处或责令其提供一定期间的公益服务的处罚方式。此类处罚在国外并不鲜见,如英国某球星就曾被判处提供若干小时的社区服务。

这里所说的公益执行制度,是指对因违反法律法规已被有权机关处以财产罚或人身罚的公民及组织,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不执行原处罚,而改由其提供一定期间的公益服务的方式,来替代尚未执行的原处罚的执行。这种对处罚的公益执行制度在国外也有先例。

无论是公益罚还是处罚的公益执行,都可以既包括刑事处罚也包括特定的行政处罚。设立公益罚及处罚的公益执行制度在我国有如下积极意义:

其一,有利于弥补我国现行的劳改、劳教制度及行政拘留制度的弊端,减少劳改、劳教及行政拘留的成本,并有利于对违法及犯罪人员的改造。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犯罪率居高不下,许多劳改、劳教场所及拘留所人满为患。这既有损于我国在国际上的人权形象及人道主义形象,也不利于对违法及犯罪者的感化及改造。同时,在现行制度下,初犯与累犯、过失犯与故意犯、暴力犯与智力犯、轻罪与重罪的多名犯罪人或嫌疑人共处一室,极易使牢房成为交流犯罪手法、切磋逃避法律制裁的手段以及强化犯罪意识的场所。对此,许多二进宫、三进宫的案例就提供了极好的说明。而设立公益罚及处罚的公益执行制度,使一些轻罪或过失犯的犯罪人或违法者能够处在一种更为健康的环境中,用自己的公益劳动来实现心灵的救赎,并能从接受服务的社会保障对象身上感受和感悟生命的脆弱、人性的善良和人生的责任。对于那些主观恶性不深的违法及犯罪人而言,这样的环境、这样的体会远比牢房更有利于对他们的改造。

其二,有利于使对违法者的法律制裁落到实处。

对于一些被处以财产罚的违法及犯罪人而言,由于责任人无足够的财产可供执行,这种财产罚实际上便徒具虚文。而一些被处以人身罚的违法及犯罪人则由于其当时的健康原因而得以合法地逃避人身罚的制裁。在这两种情况下,法律的制裁都难以落到实处。对此,通过创设公益罚及公益执行制度,可以使这些无法实际执行的财产罚及人身罚通过转化执行的方式而加诸违法及犯罪人,从而使法律的尊严更能够得以体现。

其三,能够充实社会保障资源。

通过创设公益罚及公益执行制度,能够为负有社会保障功能的固定场所(如福利院、养老院等)提供无成本或低成本的人力资源,从而使社会保障资源得以充实。

(二)创建社会保障积分制度,以动员公民和单位向社会提供更多志愿性的公益服务,同时鼓励他们向社会捐助更多的物品及款项。

简单地讲,社会保障积分制度是使无偿捐献行为或志愿服务行为有适当的回报。其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把公民及单位为社会保障事业而提供的志愿性的公益服务及物品、款项,按实际价值折算为一定数量的社会保障积分。

2、社会保障积分代表着一定的社会保障利益。拥有社会保障积分的人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享受与其积分相当的社会保障利益。例如,在无劳动能力的情况下,公民可以凭积分凭据而进养老院享受无偿的社会保障服务;在一定的条件下,公民也可以凭积分凭据而无偿领取一定数量的捐助物品及款项,等等。

3、社会保障积分可以转让,且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通用。

4、单位的社会保障积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折抵其所承担的社会保障义务。例如折抵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障费用的缴纳等。

从性质上看,这种社会保障积分凭据类似于一种社会保障债券。

(三)在流动人口密集的大中城市设立慈善食堂、慈善居所。

其积极意义及功能如前所述。

(四)建立全国联网的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及地区性的社会保障资源的配送网络。

社会保障信息网络至少应包括两个信息资料库:一个是社会保障资源供给库,主要存储有关现有的社会保障资源(主要是边缘资源)的信息资料,比如,现有哪些资源,资源的种类,数量及所在地点等方面的资料。另一个是社会保障资源的需求库,主要存储有关社会保障资源的需求方面信息资料,比如,需求人或需求场所,需求的资源的品种、数量及需求时间等。这样,通过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就能够实现供需双方的对接,尽快作到供有所需、需有所供,并能够降低社会保障资源在存储、管理等方面的成本,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保障资源的效用。

社会保障资源的配送网络的主要功能是将现有的社会保障资源高效率地配送至需求者手中。同时,该网络还承担着将分散于不同地点的公民、单位手中的捐助款物筹集起来的功能。

标签:;  ;  ;  ;  ;  ;  

充分利用边际资源突破社会保障瓶颈_公益组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